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21期

社论

不忘初心使命 续写新的篇章

权威发布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 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要闻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赵乐际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忠诚履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

赵乐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上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述评与观察

秉初心绘复兴宏图 扛使命谱时代华章

● 系列述评 ●

新思想引航新时代伟大征程

新论断标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矛盾转化新特点联结人民新期待

新目标绘就“强起来”路线图

新要求保证伟大工程决定性作用

五年砥砺奋进缘何取得历史性成就

“成效卓著”是如何“炼”成的?

● 本刊观察 ●

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

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也不会停歇

从政治生态净化看革命性锻造

学习体会

用行动诠释忠诚 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以新思想为指引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从四方面理解把握新思想的理论意义

梳理与解读

十九大报告精神览要

● 重要提法探究 ●

重要提法探究

初心和使命

打铁必须自身硬

全方位、开创性成就

深层次、根本性变革

革命性锻造

● 学习面对面·答问解惑 ●

答问解惑

怎样理解十九大的主题

怎样认识十九大的重大战略意义

十九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和最大亮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时代是从十八大开启的

从十三大到十九大报告中,一个不变的主题词是什么

小测试

答案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踏上新征程 承担新任务”理论征文启事

我与十九大

拥抱属于每个人的新时代

我与“三步走”“两阶段”

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系列述评之五
新要求保证伟大工程决定性作用
本刊记者 赵振宇
首页
1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通过怎样的自我锻造,才能更好地担起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八个方面重要任务的战略部署,为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总纲领和总遵循。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大思路大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崭新的理论意义、战略意义。

  伟大工程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3.2万多字,党的建设部分就占了4100字,是报告的八分之一,足见分量之重。党的建设为何如此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得明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紧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党经历革命性锻造是密不可分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顽强意志品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重大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放眼新时代,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唯有如此,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并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正契合了这一时代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全面”成为新时代从严管党治党关键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建设总要求中,“两个坚持”的方针值得关注,特别是“全面”二字,应成为理解和把握的重点。

  在党的领导前面加上“全面”二字,是十九大报告的首创,也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人民事业。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立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坚定的政治自信,表明了党的建设的初心所在。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十九大报告在从严治党前加上“全面”二字,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把握,实现了党的建设指导方针的与时俱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八项规定打造作风建设亮丽名片,到重拳出击铸成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从高举党章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到锻造巡视“利剑”、擦亮派驻“探头”……五年驰而不息、标本兼治,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都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贯彻落实根本方针,十九大报告中增加了不少新要求,例如党的建设主线中,在“执政能力建设”前加上了“长期”二字;实践路径中,新增了“政治建设”,并明确以此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建设任务中,强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首提“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些变化,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理念新战略和新实践新要求,理论上更加严密完整,实践上更加切实可行。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政治建设首次被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被摆在首位,成为各项建设的统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成立96年来,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团结和集中统一,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挫折而愈挫愈勇,同我们党始终注重讲政治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看齐,不断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政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治氛围和有力政治保证。

  这些成功实践使全党同志深刻认识到,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把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把握住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就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十九大报告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努力实现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严肃了党的纪律,纯洁了党的肌体。

  着眼将来,纪律建设不仅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更为党的其他各项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报告明确的八项任务,每项都与纪律建设有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更与纪律建设直接相关。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十九大报告把制度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各项建设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考量。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规范党的执政行为、巩固发展党的建设成效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都将起到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党必将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续写新篇章、创造新的时代传奇。

  

  源流梳理

  不同时期党的建设有哪些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从党肩负的使命任务出发,努力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这样一个党”的时代命题,提出契合实际的党的建设目标要求。

  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鲜明提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因此毛泽东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认识到,不能把执政前党的建设目标简单地照搬到执政后,必须科学回答“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重大问题。他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立足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目标任务,强调“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指明了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