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九十六年非凡历程,每到关键节点,我们党总能登高望远、把握历史方位,进而找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党始终屹立于时代潮头。
党的十九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又一次作出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它清晰标定了“中国号”巨轮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擘画未来蓝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总结五年来历史性变革作出的政治论断
“时代”一词,既有历史上的时间划分,也有政治意义上的更替发展。一个时代的确立,往往基于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9月25日开始,北京展览馆前每天人头攒动,“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开展一个多月参观人数已破百万。“上天、入地、下海,这些科技以前想都不敢想”“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解决了老百姓的大难题”“让这么多人脱贫,我们党真了不起”……电子留言板上记录着参观者的感慨;十九大召开前夕,美国探索频道出品了一部名为《中国:习近平时代》的纪录片。在片中,从精准扶贫、高铁建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环境治理,再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一个个生动故事,勾勒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过去五年的辉煌历程。
如果说纪录片呈现的更多的是现象,人们讲述的更多的是点滴的感性认识,那么十九大报告则是在总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系统把握和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之上,作出了划时代的科学论断。
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这是新时代的起点。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攻坚克难,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历经“极不平凡的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经历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我们再将眼光回望,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历程,无疑为新时代夯下了牢固而深厚的根基。五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取得的成果之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长期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以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继往开来,五年来我国各方面实力又得到全方位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既一脉相承,又绝非只是简单的量的累积和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五个是”高度凝练地指明了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从本质上讲,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在总揽“四个伟大”的壮阔历程中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从指导思想、理念思路、方针政策、体制机制、根本保证到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环境、外部条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国家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标定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思想方位和世界方位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深刻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如果说在几何的空间里通过长、宽、高三个维度就可以对一个物体的方位进行界定,那么作出“新时代”的论断,则同样在时代的坐标系里清晰标注出了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思想方位、世界方位。
展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长卷,新时代是我们这个民族经历站起来、富起来之后进入强起来的新飞跃,贯穿着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历史逻辑。从孙中山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到毛泽东豪迈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再到邓小平坚定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华民族逐步实现“站起来”进而“富起来”的飞跃。今天,如同“复兴号”列车时速350公里的疾驰,中国迈出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穿越革命和建设的洪流、激荡改革与发展的风云,新时代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昭示着历史的又一次跃升。
新时代是500年来科学社会主义达到的新的思想高度。从空想的“乌托邦”,到十月革命的炮响,再到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起伏跌宕。然而今天中国的发展,让《资本论》重新畅销,让“历史终结论”悄然破产,甚至让不少西方学者感叹“必须向中国学习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境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入了新阶段,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要实现全面小康,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时代标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这一轴线上的新方位。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以更高远的视角、更宽广的视野标定了当代中国的世界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渐成共识,“一带一路”建设应者云集,甚至有发展中国家政要感叹,“只有中国可以经营五十年以后的世界”,中国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发展给了世界更多期待。中国所选择的道路、提供的方案、倡导的价值,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充实了人类的制度宝库、治理宝库,丰富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广阔的世界意义。
为擘画未来蓝图提供根本依据
马克思曾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党擘画未来蓝图提供了根本依据。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条件已经具备。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都是从“新时代”这一论断出发的——
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根据新时代形势与任务的变化,我们党提出了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的战略安排;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报告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新思想、新战略、新任务、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正是基于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并由此做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部署。” 中央党校校务委员、教务部主任谢春涛代表如是说。
不唯如此,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又是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新时代”比作一个人的躯体,那么新思想无疑是新时代的灵魂,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思想引领;新目标、新要求等则丰富了新时代的内涵,为新时代新征程树立了方向、划出了路径。它们同步发力、共同作用,使“新时代”成为一个既深沉厚重、同时又生动鲜活的完整体系。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既有宏伟目标,又有中期愿景,还有战略步骤,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行,把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到位,无比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