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描绘了壮美图景、规划了清晰路径,伟大斑斓的中国梦已经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亿万中华儿女备感骄傲和自豪。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新时代是每个人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是宣言书,是动员令,是冲锋号,每个人都应当把十九大精神熔铸于心,立足本职岗位,从点滴做起,跃马扬鞭、砥砺奋进,以无愧于新时代的优异成绩,成就精彩人生,为谱写伟大事业新篇章贡献力量。
在十九大会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基层党代表激动地向本刊记者讲述对新时代的美好憧憬,抒发了不负时代的雄心壮志。他们的心声,也是13亿多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游艾青
十九大代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
——我们搞农业科研的,必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创新支撑,让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而且吃得更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粮满仓,人心安”。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在农业上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具体到我们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转变很大,科研成果成效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大幅提升。
总书记描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图景中,“吃得饱、吃得好”的粮食安全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搞农业科研创新的,更有奔头了。总书记的报告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作出了科学战略规划,我在基层一线工作,首先要学懂弄通,转变成指导工作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和行动的“指南针”。更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搞好科研,也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技高度发展。现在我国技术方面很强,但是原创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党中央对这块非常重视,新修改的党章里还写了“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我们搞农业科研的,必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创新支撑,让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而且吃得更香。
陈志强
十九大代表、步步高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信念让人生变得美好而宽广,国家的每一份子都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汇聚起磅礴力量,实现企业有生机、国家有希望、民族有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决打好包括“精准脱贫”在内的三大攻坚战。十九大闭幕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又重申,“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动容。
作为民营企业家,特别是身为共产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不但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让职工富裕起来,而且要尽最大能力反哺社会。我们现在做产业扶贫,特别讲究“扶贫先扶志”,既要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还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农民的本事是种地,要让他感觉到靠本事就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要。所以,我们考虑用三年时间,第一年做公益,用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让农民来年种植有劲头。我们和农科院合作,派人指导,告诉农民哪块地适合种什么、怎么种,培养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镇一品。第二年培养市场观念,让农民懂得做生意的方法。我跟农民兄弟讲,从批量生产到规模生产,再到产业化集群生产,逐渐做大做强。第三步让农民和企业都有收益,这才形成良性循环,让扶贫可持续、有质量。
听到总书记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真是心潮澎湃,乡村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城市生活好了,绝不能忘了农村和农民,要拉着他们一起奔小康。信念让人生变得美好而宽广,国家的每一份子都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汇聚起磅礴力量,实现企业有生机、国家有希望、民族有未来。
赵庆华
十九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将努力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更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安度晚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作为一名从事临床护理35年的“老兵”,我备感振奋,这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党中央所思所想所谋的大事。我国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慢病管理难、长期护理难、老年养护难”等“三难”问题给医疗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十九大报告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必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医养结合领域,打造医养结合机构,这样既能为老人创造邻里般的生活氛围,又能提供专业健康护理服务,让老年人病得轻、老得慢、活得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护士以患者为中心,捍卫生命、守护健康的使命完全一致。进入新时代,我将努力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身边党员、带领身边群众,帮助更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安度晚年。
王传喜
十九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党员干部要牢记身份,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来量,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多做事、腰杆硬,靠实干、实效、实绩来赢得百姓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深有感触,党组织强,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反之,就要走下坡路。
我们村1945年就成立了党支部,是个红色堡垒村,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年上交“爱国粮”的数量顶好几个临沂的山区乡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党组织发展思路有限,村子开始徘徊、落伍,出现好多问题:土地乱圈乱占、干群关系紧张,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成了一个上访村、乱子村,负债累累。1999年3月支部换届,4月村民委员会换届,新班子上任后,首先抓党建,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成了我们取得成绩、走向未来的一大法宝。
我们要继续抓班子、带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一茬一茬接着干,不达目标不罢休。我们在党的建设、村庄治理、企业管理都有人才储备,团队非常稳定,并逐步形成梯队,既请“外脑”,又培养“内脑”,老中青三结合。我们还重视严格管理干部,比如,规定村干部一律不准在家里办公,只要谈公事,就到办公室。这是提醒党员干部牢记身份,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来量,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多做事、腰杆硬,靠实干、实效、实绩来赢得百姓心。时间长了,老百姓对我们理解了、相信了、支持了,现在我们想干一个事,开会一宣传,大家都嗷嗷地使劲干。这样一个局面,我想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保证。
陈建萍
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
——作为年轻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一方面要给青年树立好榜样,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党员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发挥青年的活力、创造力,为大家的美好生活奉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当时在现场非常激动,马上就开始算我到那时多少岁,我的孩子几岁,他们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我有信心,我们的生活能像报告里面描绘的民生蓝图那样,实现从生育到养老的“7个有”,到时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肯定是满满的。
我在基层工作多年,确实感受到社区就像社会肌体当中最基础的细胞,党组织在这个细胞里发挥的核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社区党组织是党中央各项政策最终落地生根的“最后一站”,必须在为民服务、社区治理中,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及时宣传贯彻好。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我感到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也给基层指明了方向,今后会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整个班子担当好政治引领、组织动员等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最后对青年同志寄予殷切期望,我作为一个80后的基层党委书记,备感振奋也备感压力。我作为年轻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一方面要给青年树立好榜样,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党员的正能量,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基层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青年的活力、创造力,为大家的美好生活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