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文
学习体会
专题 尊崇党章,从履行党员义务做起
特别关注 聚焦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巡视
“四风”监督哨
两个责任
释疑答问
关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施行后涉及执纪审理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要文
学习体会
专题 尊崇党章,从履行党员义务做起
特别关注 聚焦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巡视
“四风”监督哨
两个责任
释疑答问
关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施行后涉及执纪审理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1928年3月20日凌晨,国民党设在汉口市的余记里刑场,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人之一夏明翰被押到行刑处。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笔!”他挥笔写下了生命中的最后文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然后从容就义。
这首气壮山河、光照千秋的绝命诗,是夏明翰烈士对自己信仰的铮铮誓言,也是对后来者的殷殷期许。这首诗伴随夏明翰的革命事迹,一直激励着无数共产主义的追随者前赴后继、赴汤蹈火。
母亲启蒙,投身革命
夏明翰是湖南省衡阳县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祖父和外祖父都曾是清朝的进士。他从小在生活上无忧无虑,然而他生活的时代却是中国处于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民族危亡、民生困苦,他目睹的这一切,使他发自内心要追寻光明,从青少年时期就充满了正义感。
在夏明翰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的母亲陈云凤,出身于衡山县的名门家族,不仅知书达礼,而且思想开明,反对强迫儿女死读“四书”“五经”。她经常给孩子们讲当时维新变法、国民革命中先进人士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实际上成了孩子们走向革命的启蒙老师。
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第二年4月,北洋军阀吴佩孚攻陷衡阳城。夏明翰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也深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同盟会会员邱海岚的帮助下,他联络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革命团体“砂子会”,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因为夏明翰的祖父在当地乡绅中颇有盛名,吴佩孚亲自到他家去看望他的祖父并赠送手书的字幅。夏明翰回家后,把吴佩孚的手书撕成碎片,扔进了水沟。
“五四”爱国运动的风潮起来后,19岁的夏明翰与进步同学一起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当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主编《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组织才干。他还同妹妹夏明衡一起把家里的日货烧了个精光。
1920年秋,夏明翰在长沙结识了毛泽东,成为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先后兼任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模范。他不仅大力培养农运干部,积极选拔优秀青年到广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还把自己的弟弟夏明震、夏明弼和妹妹夏明衡派到家乡衡阳开展农民运动。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夏明翰闻讯后悲愤不已,写下了这样的誓言:“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他根据党的安排,积极协助毛泽东部署秋收起义的计划。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进入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夏明翰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准备以平江、浏阳为中心继续组织起义,来配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初,他被中共中央调派湖北省委工作。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
国民党法庭的审判官看到夏明翰年轻有为,妄图用功名利禄来诱降他,对夏明翰说:夏先生,古今中外,因时而动,乘势而变,识时务者为俊杰,概莫能外。当今之世,形势有利于国民党,而不利于共产党。凭着先生的才华,加之令祖的名望,将来何愁捞不到一个厅长、省长的官职?先生年纪轻轻,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就这么随便抛妻弃子,自陷于不仁不义,未免可惜。
面对诱惑,夏明翰大义凛然地说道:共产党人爱国家,爱民族,爱劳苦大众,当然也爱自己的亲人,爱妻子儿女。但是,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为振兴民族之强盛,为后代生活之美满,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大仁大义。
3月20日,敌人看到无法从夏明翰身上捞到半点儿东西,将夏明翰残酷杀害。
三封家书,情深意长
夏明翰一入狱,就已经预感到危险的迫近,他提前写好了三封家信,分别是给妻子、母亲和姐姐的。
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中,他写道:“同志们曾说世上惟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信中提到的“赤云”,是夏明翰的女儿,当时还不到6个月。
在给母亲的信中,他写道:“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将我百般折磨。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在给姐姐的信中,他写道:“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三封家书,是在生命尽头给亲人的诀别信,但每一封都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无愁,无泪,无私念。相反,全都洋溢着对信仰的执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信中饱含对亲情的倾诉,但这种倾诉中传递着希望家人、后人为革命真理、为共产主义事业继续奋斗的心愿。
夏家一门,正像夏明翰说的那样: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的五弟夏明震在领导湘南起义后不幸被捕,在郴州英勇就义,年仅21岁。他的七弟夏明霹在衡北从事地下游击斗争时落入敌手,在衡阳惨遭杀害,年纪还不到20岁。他的四妹中共湘南特委委员夏明衡,在长沙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牺牲时,年仅26岁。他的外甥邬依庄在红军某部执行战斗任务中英勇牺牲,年仅19岁。
红色家风,润泽后人
夏明翰牺牲后,他的妻子郑家钧含辛茹苦,把他们唯一的女儿抚育成人。新中国成立后,夏明翰当年的战友谢觉哉、李维汉等曾到长沙看望烈士的遗孀,希望接她去北京生活,但她却坚决地谢绝了,她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国家多费心。
夏明翰的女儿夏芸,也就是在他就义时不满6个月的“赤云”,新中国成立后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那时候,夏明翰生前的许多战友对他留下的这个女儿倍加关心,但夏芸却铭记着母亲从小教育她是夏明翰“后来人”的身份,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先后工作于江西的赣南、宜春、九江等地。她从事的有色金属勘探开采工作常常要在深山荒岭跋涉扎根,条件十分艰苦,但她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夏芸奉行的人生格言是“淡泊名利”,她说:“虽然说我们生活的时代和过去不一样了,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革命先辈的那种为了革命理想信念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执着精神更要学习和传承。”退休后,夏芸深居简出,默默生活在九江,甚至她的邻居们也不知道她就是曾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后人。
夏芸对子女的要求是“生活不能奢侈”,低调行事,不要因为是烈士后代就感到与众不同,要凭自己的劳动去工作生活。夏明翰的外孙张小谦说:“《就义诗》是外公夏明翰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幼年人格形成时期深刻影响了我,至今仍激励和警示自己,不论什么情况都要坚持信仰,坚持操守,永远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