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0期

社论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

要文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体会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

专题  尊崇党章,从履行党员义务做起

尊崇党章,从履行党员义务做起

学习贯彻党章是第一位的要求

补足精神之“钙”才能立根固本

平常时候就要看得出来

必须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是党员就要遵守纪律服从组织

言行一致是对党忠诚老实的重要体现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

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正能量

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

党员履行义务要坚持高标准远离底线

背离党章必入歧途

穿越历史的永恒追求

特别关注  聚焦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聚焦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标本兼治 多管齐下 有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透视

深化问题整改 着力建章立制

案例:充当保护伞 终致陷囹圄

半月杂谈

停不下的脚步 打不乱的节奏

燕阁观察

涵养家风文化

清风时评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需在“回头看”中坚持深化

不能让“近亲繁殖”侵蚀群众获得感

反腐红利不是只有分钱那么简单

实践“四种形态”,对违纪干部不能一处了之

锐评

一组

巡视

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四风”监督哨

随俗岂能越界 公款“敬烟”被查

宴请藏进敬老院 面子绊倒任性官

两个责任

压实责任要传导压力强化问责

释疑答问

关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施行后涉及执纪审理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

广角

以挺纪在前为方向加快纪律审查转型

图片新闻

工作通讯

关键词解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疑字诀”小议

孔子:为政以德

欧阳修诫子:玉不琢 不成器

“出”与“各”:挺身而出,经世济民

历史回放

夏明翰:誓将真理传人寰

 
标本兼治 多管齐下
有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钟纪安
首页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以及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山西、内蒙古等矿产资源大省,都对治理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开展了集中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一些地方,腐败蔓延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违纪违法案件逐年攀升,牵扯部门和人员广泛,滋生腐败的环节较多,涉案金额巨大,危害十分严重。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之所以突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矿产资源开发行政权力介入深,权力寻租空间大;二是相关部门和企业制约权力的制度不健全,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监督失之于宽松软。治理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强化问责,压实党委主体责任。一些涉矿地区、部门和企业的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腐败问题遮掩护短;纪委问责不严,追责不力。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党委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全面建立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山西、内蒙古、河南、甘肃等矿产资源富集的省区,国土资源、能源等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承担审批、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国资委、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国有矿产企业的党委(党组)要全面建立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反腐败工作责任制,把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反腐败工作纳入本地区、本单位工作总体布局,同业务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要定期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相关地区、部门和企业纪检机构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向上级纪委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督促整改落实,检查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严肃责任追究,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反腐败工作职责的,本地区、本单位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深化派驻纪检组以及国企纪检体制改革,筑牢防治腐败的前沿防线。目前涉矿监管部门和国有矿产企业的纪检机构,不同程度存在监督乏力、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派驻纪检组以及国企纪委的作用,迫在眉睫。要完善机构,增强权威,省级纪委特别是矿产资源富集地区纪委,要尽快实现对涉矿监管部门派驻全覆盖,加强派驻涉矿监管部门纪检组的力量,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要明确职能,聚焦主业,派驻纪检组以及国有矿产企业纪委要找准定位,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围绕纪律审查重点,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在党委(党组)领导下,探索开展本系统巡视巡察工作,发挥利剑作用。要充实力量,提高能力,派驻纪检组以及国有矿产企业纪委要充实选调一批具有矿产专业知识或从业经历的干部,强化履职能力,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要专职专责,不得分管、兼任与纪检工作无关的业务和职务。

  精准发力,增强执纪的有效性。受矿业权审批不透明、专业性强等因素影响,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隐蔽性较强,往往难以发现,执纪难度较大。为此,必须创新执纪方式,对症下药,加大审查力度。要提高问题线索发现率,更好地发挥巡视和审计的作用。各级巡视、巡察组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涉矿腐败问题,适时开展对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专项巡视。审计部门要进一步摸清涉及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审计对象的范围、数量和类型,扩大矿产资源专项审计的范围和项目,在经济责任等其他审计中,更加关注涉矿事项。纪检机构对涉及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存量线索要进行全面清理,集中排查,及时处置。要提高纪律审查的质量,深挖细查,“顺藤摸瓜”,严肃查处“窝案”“串案”。在审查受贿领导干部的同时,加大对行贿矿产企业主的打击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要运用好执纪成果,将典型案例通过印发通报、制作电教片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典型案件,查找矿产资源开发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倒逼案发单位及相关部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突出重点,加强对关键环节和岗位的监督。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环节和岗位比较集中的特点,抓住关键,创新方式,提高监督的前瞻性、主动性。要围绕矿产资源出让、转让以及生产经营中涉及的立项核准、矿井建设、竣工验收、证照办理、价款评估、执法监管等关键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的重要节点,深入查找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要加强对涉矿地区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矿产资源审批和监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及关键岗位负责人、涉矿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等三方面重点人的监督,经常开展廉政谈话,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防微杜渐。

  加强纪委与涉矿监管部门、国有矿产企业、公检法机关之间的协调,形成防治合力。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有效整合监管资源。纪检机关在业务指导、纪律审查措施使用等方面,要给予派驻涉矿监管部门纪检组、国有矿产企业纪委帮助和支持,形成纵向工作合力。纪检机关在监督执纪问责中,要加强与外部相关单位的协作配合,特别要组织协调公安、检察、审判、审计机关以及巡视组等,对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腐败问题快查快结,从严查处。涉矿监管部门之间要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对矿产资源开发各个环节的监管信息互联互通,特别是对监管过程中发现涉及其他监管部门业务或职责的问题线索,要及时移送,形成监管合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土壤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要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把该放的放下去,比如,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全面深化国有矿产企业改革;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增强审批透明度,将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剥离,尽可能减少行政权力对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不合理干预。另一方面,把该管的管起来,比如,整合涉矿监管部门职能,探索对矿产资源实施一体化管理;加强对矿业权评估等中介服务的监管,规范运行程序;加强政府调控,强化政策制定,深化税费改革,提供有效公共服务。

  公开公平,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秩序。要完善矿产资源一级市场招拍挂制度,新设矿业权初次配置矿产资源时,要依法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规范固化程序,严格准入门槛,防止暗箱操作,做到信息公开、评估科学、资源收益最大化。要强化矿业权二级市场的调控监管,允许符合法定条件的探矿权、采矿权在二级市场依法流转,以出售、作价出资等形式公开转让。要完善矿业权交易平台,严格交易主体准入和交易程序。配套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制度,公示内容要全面详细,公示时间和程序要到位,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放开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政府定价权,逐步形成市场配置矿产资源的价格体系。

  健全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制约。要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企业,强化企业党的意识和领导作用,把企业纪委监督与业务监督有机融合起来,从制度上把党建工作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老三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职能,依据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原则,有机渗透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新三会”当中,建立健全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协调顺畅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要健全企业监管制度,特别是完善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行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抓紧出台《关于建立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对失职渎职、内外勾结等导致国有资产资源流失的,要严肃追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