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文
学习体会
专题 尊崇党章,从履行党员义务做起
特别关注 聚焦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巡视
“四风”监督哨
两个责任
释疑答问
关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施行后涉及执纪审理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要文
学习体会
专题 尊崇党章,从履行党员义务做起
特别关注 聚焦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巡视
“四风”监督哨
两个责任
释疑答问
关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施行后涉及执纪审理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反腐跟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关系?”“反腐给群众带来了多少实惠?”有人这样问。这些问题的背后多半隐含着一种想法,似乎只有把贪官的赃款直接分给群众,才叫反腐红利惠及于民。这未免过于简单。
众所周知,腐败的危害不仅在于公共财富流失,群众利益受损,更在于透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践踏党纪国法的威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污染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等。那么同样,反腐给群众带来的红利绝不仅仅等同于分钱,应从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考量。
反腐给群众带来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红利。举例来说,国家的强农惠农扶持资金直接关系群众的钱袋子,是不可触碰的 “高压线”,但仍有一些贪婪“硕鼠”胆大妄为,四处伸手。从已经查处的案件来看,粮食直补、沿边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甚至扶贫资金等领域出现的腐败问题都不少,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加大基层反腐力度,除了能够严惩“蝇贪”,平息民怨,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不走形不变样,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反腐让群众享有更充分的公共服务。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显示,公共资金、资产、资源领域是腐败问题的“重灾区”。公共服务是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之一,发生在这一领域的腐败看似不直接影响群众的经济利益,但却严重损害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合法权益。比如,因为不易察觉的腐败,国家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流入少数人的腰包,导致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资金不足,质量和水平下降,群众无法充分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甚至不得不掏更多的钱购买商业服务。通过反腐去避免“跑冒滴漏”,保证国家的财政投入实实在在地用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难道不是实惠吗?
反腐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有无安全感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腐败恰恰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群众的安全感。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去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办理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中,1905人因贪污贿赂、渎职被查处,5630人被批捕,11283人被提起公诉。强力反腐有助于消除项目审批、生产、消费、监管等诸多环节中的寻租行为,让群众获得安全、优质、廉价的食品药品。同理,反腐对消除人为不安全因素,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反腐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有人说,“凡事都求人”是我国社会的特色。这看似戏谑,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因担心被“潜规则”的无奈求人有之,但很多情况下的“求人”,实质上是要求在权力的庇护下,绕过规范程序,越过公平底线,在竞争中得到照顾,在享受服务中获得优惠,或者在遇到问题和麻烦时被“网开一面”,因而往往是暗藏腐败的通道。反腐的意义不仅是查处个案,更在于倒逼各行各业深化改革、完善规则、健全机制,从而使群众能够少“求人”不“求人”,让全社会风清气正。
综上种种,仅以“分钱”作为衡量反腐红利的唯一标准,有失偏狭,实不足取。况且,建立科学可行的腐败赃款直接分享制度,本身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