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盖州市,“辰州清风小队”的威力家喻户晓。这支由纪委监委牵头,18家职能部门和27个乡镇办事处等单位骨干力量组成的监督检查组,用直插基层检查与各部门轮流值班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农业农村局收回资产资金、困难群众补贴整治等一批老大难问题。但是,在得到各方认可的同时,纪委监委也面对着“包打天下”“啥都管”的质疑。
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及其他各类监督主体都有责任。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专责监督机关,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但从调研情况看,一些纪检监察机关越位错位,甚至专责变全责情况在各地并不少见。
责任,从来都是牵动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牛鼻子”。纪检监察机关落实党章赋予职责,打通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堵点和难点,首先就要牵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准确把握自身职责定位,督促各类监督主体切实把责任担当起来,建立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责任格局。
协助不能替代
——贯通两个责任形成协同协作、常态高效监督合力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各领域各环节监督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必须上下统筹、联动推进。
谁来统?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党组)是党的领导机构,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履行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的全面监督职责,领导和指导监督工作,统筹推进党内外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确保党的领导和监督一贯到底。
纪委监委处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主干位置,是党统一领导下贯通各类监督的重要力量,按照党中央要求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协助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履行监督的再监督职责,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
但从调研情况看,一些地方党委一提监督就推给纪委,要么当甩手掌柜,要么只挂帅不出征,纪委协助变主抓,替代党委行使统筹职责。而且,越往基层问题越突出,一些县区甚至没有贯通协调制度机制,各部门的配合全靠纪委一家家做工作。
“上对下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辽宁省大连市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唐晏辉告诉记者,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必须由党委统筹,否则会出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审计部门年初就制定了工作计划,如果需要增加专项审计,提请党委协调才能有力有效;有些信访问题性质复杂,跨领域、跨部门,仅靠纪委很难推动解决。
党委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纪委监督重点是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委书记雷少华认为,领导统筹只有上升到区委层面,才能有效推动各监督主体发挥主动性,在日常监督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去年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八步区审计局在比对发改、民政和公安等部门数据后发现,多位超过80岁的老人未领专项补贴。区委随即召集纪委、巡察、民政等多部门会商,找准了政策宣传不及时、工作不主动的症结,在追责问责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防患未然。
“问题看似简单,但涉及多部门职责权限,仅靠纪委很难发现,对这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党委统筹更有力、更高效。”雷少华认为,党委的领导统筹,不能仅停留在听汇报、提要求层面,必须有平台、有机制、有抓手,并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协助不能替代。”在辽宁省营口市纪委书记彭松看来,纪检监察机关的协助是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与其他监督职能部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及时将党委关于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传达到各监督主体,组织协调各类监督主体围绕党委确定的重大事项开展联动监督。比如,市纪委监委每年协助市委组织召开述责述廉会议,由全市市管党组织“一把手”以现场和书面相结合形式向市委书记述责述廉,通过抓“关键少数”带“绝大多数”,切实落实好政治监督责任。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委主体责任是前提,纪委监督责任是保障,只有贯通两个责任,确保党内监督有力有效,才能引领带动其他各类监督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形成协同协作、常态高效的监督合力。
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纪委监委收到某村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信访举报。区纪委监委结合群众关于该项目的诉求向区委作专题汇报。随后,区委启动两轮次专项审计,为案件突破找准方向。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区纪委监委多次召开司法、审计等多部门参加的反腐败协调会议,确保对违纪违法行为准确定性。区政府牵头组建由纪委监委、建委、规划、审计、农业农村局、司法局等多方参加的解决该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组,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丰台区在留置人数、立案人数、挽回经济损失方面均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参与案件查办的区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李岗说,此案涉及多领域、多部门,既有专业问题也有政策瓶颈,正是党委全面领导,纪委主动作为、组织协调各部门高效协同,才有力保证了案件顺利突破。这也再次说明,只有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才能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质效。
牵头不是统管
——推动各类监督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一项关联各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类监督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监督都会对其他监督产生重要影响,都需要其他监督协同配合。引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协调联动,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党中央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
组建辰州清风小队的初衷正是缘于这一思路。盖州市农业资源丰富,涉农部门的监督职责范围种类多、数量大,如,市农业农村局包含农业、畜牧业、渔业等,仅依靠部门立足主责开展监督,人员力量和监督层面都远远达不到全覆盖要求。盖州市纪委副书记樊霖告诉记者,“立足工作实际,纪委牵头组建了多项监督融合贯通的清风小队,哪里问题反映突出就检查哪里、什么问题反映集中就监督什么。”
像盖州这样组建专班,联合各监督主体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监督、专项治理,是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贯通各类监督的重要抓手。但是调研发现,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在专班的贯通协作中全权负责、大包大揽,牵头变统管,甚至代替职能部门抓监管;一些职能部门也错误地认为参加专班就是“给纪委打工”,在协同监督中消极配合。
对此,有同志认为,基层有基层的实际情况,就目前一些单位履行监督职责情况来看,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主动作为,先“打样”,给其他监督单位指路径、教方法,这也是一种引导推动的方式。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纪委书记刘翔认为,牵头不是统管,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的是监督责任,是“监督的再监督”,职能部门履行的是监管责任,是业务监督,二者各有侧重和不同,不能相互替代。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在做实专责监督中,发挥抓纲带目作用,督促各责任主体把责任扛起来,既确保监督到位不越位,又防止牵头变主抓、主抓变主责。
针对信访工作矛盾集中的突出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纪检监察组与自治区信访局开展了联合督查。信访局督促信访部门自上而下查找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路径;纪检监察组则自下而上从信访问题的办理看部门履职情况、看干部作风纪律情况,形成倒逼机制,合力推动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2023年,信访审核化解率达到98.48%,位居全国第四;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7.74%,信访工作获评全国优秀等次。全程参与此项工作的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沈永辉认为,组建专班不是谁给谁打工,只有紧盯各自职责,从不同角度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各类监督定位和功能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并不平行,只要找准契合点,就能发挥1+1>2的功效。北京市丰台区纪委副书记刘月梅认为,强化与各类监督的贯通联动,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各类监督从政治高度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牢牢把握政治监督与经济监督内在逻辑,丰台区纪委监委不断深化与区审计局的协作机制。在制定年度监督计划时,主动征求审计部门意见,共同研商监督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对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坚持优先办理、跟踪督办、及时反馈;持续跟进审计整改不到位问题,对拒不整改、整改不力或屡审屡犯的追责问责。
作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老审计”,丰台区审计局副局长刘玉宾亲历了纪审联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他告诉记者,以前审计关注的是财政资金审批、使用是否规范,现在会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工作路线查找是否有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的失职失责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以前移送的是基本情况,现在会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方向补充完善证据材料,从“移事项”变为“移问题”,在保障问题线索“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纪委监委与相关职能部门深度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确保学校师生吃上可口的“校园餐”。 陈洲/摄
没有问责难有担当
——探索建立激励考核评价机制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从调研和媒体公开报道情况看,各地纪审联动相对顺畅,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查实率较高。如,近三年四川省自贡市审计机关向市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53件,36件已立案,成案率约68%。去年1-9月河南省项城市审计局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查实率达98%。但有的监督主体特别是一些行政部门贯通协调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有的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量多年为零;线索质量不高,有的只是一条信息。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专业壁垒、制度差异等因素,但根本还在于一些部门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局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推动贯通的责任意识不强。有的对自身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所处位置、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理解不深,与其他部门贯通协同的主动性不够。有的习惯于旧思维、老办法,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对配合其他部门的“额外任务”积极性不高。有的对纪委监督存在依赖思想,对职责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不愿、不敢斗争,批评意见仍停留在学习不系统、认识不深入、站位不够高等表象层面,“黑脸”都让纪委当。
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受访者普遍认为,高位推动是纪审联动比较顺畅的重要原因。落实党中央关于“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等重要指示精神和有关制度规定,各地普遍建立了纪审联动的制度机制,并积极探索深化贯通协同的有效路径。借鉴这一经验,多地建议,从中央层面进一步明确理顺各类监督的职责定位和工作关系,对各主体间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制定意见办法或提出具体要求,为贯通协作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明责才能履责。监督体系运转有效,必须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明确各监督主体的功能、权限、责任,细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评价,强化考核运用。北京市西城区纪委监委建立监督贯通协同效果评价体系,从监督保障权力高效运行、监督带动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工作评价,将监督主体履行监督职责、推动贯通协同情况作为纪律刚性约束,重点针对问题线索应移送未移送等行为加强监督处置,把监督贯通协调制度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考核体系一体推动。
“贯通协作不只是组建专班”,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主任何新雄认为,要注重日常监督管理,不能坐等成案了再去“查错纠偏”。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就要推动主责部门把监督责任担当起来,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发生。内蒙古自治区立足各类监督的定位和优势,建立及时发现问题预警机制,按照谁发现谁报送、谁报送谁负责原则,各类监督主体有效收集、整理、把关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向监督贯通协调平台报送,确保应报尽报、抓早抓小,及时解决具体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一把手”是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和健全完善监督体系的重要支点,压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辽宁省本溪市从2020年开始每年制定《本溪市政治生态评价政治监督清单》,从包括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内的八方面对“一把手”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没有问责难有担当。不少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将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纳入监督重要内容,在政治生态评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把各监督单位有效发挥职能监督作用、主动与其他单位协作配合情况作为重要评定参考,对协作配合中不通畅、不协调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监督问责。
樊霖告诉记者,清风小队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职能部门+清风小队”的工作模式,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纪委将主导权交由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围绕各自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等开展靶向督查,形成群众点题、纪委监督、职能部门破题的联合监督工作格局。“再有不履职或履责不力的,可能就将面临严肃的追责问责。”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