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05期

社论

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总体战的坚强决心

要闻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   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
发展新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李希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
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
勇于自我革命   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要文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
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新时代  新指南

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

专题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以信访举报工作新成效为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作出新贡献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新征程案件审理工作
高质量发展

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   为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提供坚强保障

特稿

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领会落实好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改革落实落地

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

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

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以“两个维护”为根本指向深化政治巡视

深化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任务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着力推动纪检监察铁军建设再上新台阶

兰台论策

纪律教育必须常抓长抓深入抓

分层分类保精准“滴灌”

深化细化促入脑入心

代入自身防“看客”心态

正风反腐在身边

福建南平写好“三茶”大文章——
呼吸之间飘逸茶香

茶与廉

“三茶”统筹发展的南平实践

名城话廉

焦作  山水承廉脉  怀川风正清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理解把握履行全面从严治党
主体责任不力问题

第三人介入情形下的贿赂行为如何定性

知行话题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

评论

让腐败新型不“新”隐性难“隐”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本期邀请专家学者,从实践要求、历史脉络、哲学逻辑等角度谈学习体会。

  【实践要求】共产党员要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

  新时代以来,党的纪律规矩鲜明地立起来、严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大为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我们要深刻认识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以严明纪律推动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把我们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培养“自觉的纪律”。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决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人的清正廉明,从根本上讲不能完全靠外部约束,而要靠自觉自律。自觉自律是人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力。因此,深化纪律教育,养成纪律自觉,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涵养浩然正气。

  为什么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讲规矩、守底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因此,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强调把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开展党性教育,不能照本宣科,从文件到文件搞“填鸭式”灌输,必须深入研究其内在规律,融通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全周期全链条教育模式,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党性教育生动深刻、有血有肉,切实做到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让人记住一辈子、受用一辈子。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无数优秀党员的事例表明,只有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坚持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才能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进而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王香平)

  【历史脉络】注重自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自觉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的鲜明特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培育强化党员的自律意识,注重自律成为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和作风。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要注意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以清除党员头脑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证党员不但组织上入党还要思想上入党。他要求通过灵活多样、持续深入的党纪教育活动,深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提升全党遵规守纪的自觉性。辽沈战役期间,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但解放军战士对老百姓的苹果却自觉地一个都不去拿,毛泽东同志后来多次提到这个事情,讲道:“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1949年3月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作风的警示和敦勉。

  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开始滋生蔓延。针对这种情况,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并且把“自觉的纪律”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好的风气”,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约束。1997年3月,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推动了全党作风的改善,保障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2010年党中央结合党的十五大以来管党治党取得的经验,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觉自律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纪律自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按党章标准要求自己,知边界、明底线,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强调要通过深化信仰培育和纪法警示教育,将纪律外化为自觉的行动遵循、内化为崇高的精神信仰,实现他律和自律、纪法强制和道德引领的有机统一。2015年10月,党中央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该准则针对2010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存在的适用对象过窄、缺少正面倡导、“廉洁”主题不够突出等问题,紧扣廉洁自律主题,去除与其无直接关系的条文,强调正面倡导,将之前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有关“负面清单”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正面清单”,为党内实行自律有遵循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曲洛松)

  【哲学逻辑】自觉性纪律的哲学认知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党的纪律的自觉性既需要强制性纪律的约束保障,也需要持久的纪律教育、纪律建设使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一系列思想论述,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深刻启示。

  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认知飞跃,为无产阶级政党自我约束、自觉建设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和罪恶的本质,懂得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条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以及这种解放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的道理。这推动无产阶级从“自在”走向“自为”。列宁认为,党员通过灌输获得理论自觉,又以先锋队的理论自觉引领群体觉醒,纪律便从外部规范转化为实现革命理想的内在条件。

  纪律的自觉性来源于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利益和革命目标的坚定信仰。1859年5月,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明确提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认为,铁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他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靠组织纪律性形成思想一致。概言之,当无产阶级认识到纪律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本质需求时,遵守纪律就不再是外在强制,而是转变为党员自觉自为地对纪律的认同和遵循,就如同工匠遵循工艺规范一样自然。

  纪律自觉的产生是基于一定条件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转换到党的建设层面,也就是党的纪律需从强制性约束升华为追求理想信念的自由选择。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纪律不同于农奴制时期的“棍棒纪律”和资本家统治下的“饥饿纪律”,“这种纪律就是信任工人和贫苦农民的组织性的纪律,是同志的纪律,是对人非常尊重的纪律,是在斗争中发挥独创性和主动性的纪律”。从个人意志来看,列宁所提出的“自觉的纪律”就是建立在党员自觉自愿基础之上,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要求,也能够在最大限度激发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达成党员个人对政党的认同,实现党内团结统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杨润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