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之年,浙江省纪委监委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部署全年“任务单”时指出,要把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围绕“扩中提低”、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强村惠民行动等开展项目化监督,以高质量监督保障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新的赶考之路上浙江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大局,监督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直在路上。
提高政治站位,系统构建监督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制度机制
2021年6月10日,中央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随即召开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出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吹响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集结号”。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省纪委监委第一时间跟进出台《关于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系统构建监督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制度机制,明确监督保障的重点、路径、方法,推动全省上下全方位融入、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坚决保障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一贯到底、落地见效。
目标上,突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省纪委监委强化“四责协同”,积极推动构建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监督有力的责任落实机制,精准识别、坚决纠治把共同富裕当标签贴、当口号喊,拿发展型举措当共富型抓手、拿常规性工作当突破性改革等问题,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全面精准有效落实。
对象上,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的监督。省纪委监委把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关键少数”、紧盯“关键权力”,围绕推进示范区建设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担当尽责、规范用权,当好示范区建设的“头雁”。
方式上,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全面了解被监督对象在示范区建设全局中的职责使命,找准监督切入口,开展项目化、清单化监督,充分融入日常监督检查、巡视巡察、专项督查、分析问题、靶向检视,推动监督更好融入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单位治理。
此外,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纪法情理贯通,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常态化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不断激发和保护党员干部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挑重担子、啃硬骨头的积极性,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立足职责定位,找准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核心动力。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着眼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加强对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推动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作为促进提档升级的产业发展项目,金华市婺城区“年产20万台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投资项目”建成后,将为该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婺城区纪委监委主动前移监督关口,紧盯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等环节开展监督,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项目用地困难等实际问题,第一时间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督办通知书,督促区发改局牵头对接,多部门协同联动,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在区纪委监委的推动下,该项目顺利完成供地等关键环节任务,进场施工时间比预计提前了一个月。
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浙江重视“分好蛋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纪检监察机关跟进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健全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推动体制机制重塑。
共同富裕,乡村不可或缺。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推动监督下沉落地,以基层监督效能提升换取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成果的真切感受。红瓦白墙的联排民居门前,绿树成荫,人来人往;平坦整洁的马路两旁,果园与花海相辉映。虽然在城区买了房,土生土长的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姑娘吴莉娜,更多时候还是会住在村里,不仅日常生活便利,平日里还能做做旅游生意。依托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预计今年该村人均收入可达7万元。
吴莉娜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转变发展思路,发展乡村美丽经济的努力,也离不开区、街道两级纪委推动共同富裕落细落实展开的嵌入式监督。着眼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等事关群众增收致富事项的监督,分层级分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城乡一体是共同富裕的一个方面,山区26县是浙江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对山区县来说,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缩小与省内其他区域差距的一个突破口。位于丽水市遂昌县仙侠湖的“天工之城”,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了20多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逐“绿”而来。2021年,“天工之城•数字绿谷”建设共谋划项目74个,为确保各项目顺利推进,该县纪委监委运用数字化手段,实行“每周调研、每月亮晒、每季通报、半年比拼、年度考评”的实时智控监督,将监督结果纳入政治生态评价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打通县域经济发展难点堵点,助力该县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清廉为基,绘就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鲜明底色
清廉,是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底色。省纪委监委深刻把握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管党治党规律特点,把清廉建设的理念、措施贯穿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全过程,着力推动全社会清廉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清廉素质,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坚决整治损害共同富裕的腐败行为。浙江明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在项目投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环节的腐败行为,以高压严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纪委监委聚焦把“蛋糕”做大做好和把“蛋糕”切好分好过程中出现的“委托理财”“影子公司”“影子股东”等利益输送勾当,选准监督小切口,主动出击、精准“排雷”,防止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贪腐问题翻新升级。
养老、救济、低保是共同富裕路上的保障性、兜底性领域,腐败行为一旦发生,必将极大啃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各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部署开展危房修缮补贴资金发放专项检查,追回闲置资金100余万元。乐清市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平台发现低保可疑问题线索130条,复核后对28名不符合低保户条件的予以调整,函询、提醒谈话12人,问责处理3人,以严肃查处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精准落地。
推动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升级版,充分保障民营经济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中发挥作用。省纪委监委把打造升级版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纳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协助省委制定出台《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行为 进一步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把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光明磊落地同企业家交往、为企业服务,与打造反“围猎”战略结合起来,推动亲清政商关系整体性优化提升,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
纪检监察机关瞄准新目标持续深化监督保障,“亲清直通车”开进企业、设置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廉情信息员等接“地气”的方式,为企业反映营商环境的“第一手”诉求畅通了渠道;各地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实行正负面清单,厘清干部与企业交往的界限;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在与企业交往中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广大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厚植了共同富裕的土壤。
紧盯共同富裕关键部位,推动高标准建设以清廉为底色的现代化基本单元。浙江高站位谋划、系统性推进,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行业和领域,统筹推进机关、国企、民企、村居、学校、医院、交通、文化等八大单元的清廉建设,以点带面,精准施策,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清廉动力。
共同富裕既包含了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了在精神上对文明风尚、新风正气的需求。浙江把培树新风正气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新时代廉洁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不断厚植全社会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实现化风成俗,带动广大群众崇德尚廉的社风民风,让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理念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鲜明底色。(执笔人:颜新文 孙凯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