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央视专题片《零容忍》披露的江苏仪征国有基层粮站系列案件备受社会关注。当地14名基层粮站站长被查处,其中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凸显了粮食购销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复杂。
这些案件查处于2019年,至今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案件留下了哪些教训?当地以案促改成效如何?在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各归其位,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在仪征基层粮站系列案件中,一些违纪干部的身份值得注意——仪征市粮食购销总公司一名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市粮食局财审科科长。此外,市粮食局未涉案的部分科室负责人也由企业人员担任。
事实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就明确要求政企分开。仪征市粮食主管部门和粮食企业形式上几度调整,但实质上始终未能真正分开。到问题发生前,粮食系统依然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工作人员长期混岗混编。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担负起粮食流通管理的职责,企业也难以成为真正的经营主体。”仪征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丁虹娟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执行政策与企业利益之间,粮食局会不自觉向后者倾斜,结果是要么对相关政策选择性执行,要么‘打擦边球’干脆不执行。”
时任仪征市粮食局副局长的胡圣林说得更为直接:“企业职工收入不到位,行政部门要托底;企业为了增收做一些违规的事,行政部门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针对这些问题,调整并理顺政企关系,成为仪征市纪委监委推动涉粮单位以案促改的核心建议。仪征市《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也明确,推进地方储备机制改革,实现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两分离”,人员、实物、财务、账务“四分开”,着力构建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安全储备体系。
借助中央深改委部署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契机,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仪征市粮食局并入发改委,挂牌“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涉粮国有企业彻底剥离,专心回归行业管理本职;粮食购销总公司独立运转,按照国有企业制度推进法人治理并更名为天扬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至此,仪征市粮食系统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为其他各项改革打下了基础。
监管跟上,让“粮耗子”无处可钻
复盘仪征基层粮站系列案件,“等级粮”“升溢粮”“转圈粮”是违纪违法人员最常用的获利手段。
“等级粮”是指基层粮站在收取农民粮食的时候,故意压低等级,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取差价,如仪征市陈集粮站原站长高时林就曾采取这种办法套取10余万元。“升溢粮”是指粮站在粮食收购、仓储等过程中,因各种因素产生的溢余被私人侵吞,仪征市多名粮站站长都存在这种行为,获利从十几万、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转圈粮”则是指通过虚购虚销骗取国家相关补贴等行为,也在仪征基层粮站不同程度普遍存在。
问题因何产生?职能部门的监管缺位是重要原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场监督管理以及卫生健康等部门均对粮食流通负有监督管理职责,但从仪征的问题看,监管不严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基层粮站站长坦言,他们的获利手段其实既不新鲜也不高明,只要职能部门认真检查就一定能发现。但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大多数的检查都只是走马观花,没能有效发现问题。此外,相关制度规定得不实不细,也导致了监管职能难以实现。以“升溢粮”问题为例,虽然仪征市粮食局的制度文件明确规定“粮食商品溢余利润属于基层站点”“严禁资金汇入个人账户”,但并没有具体完备的监管办法和惩戒措施,因此就算职能部门发现了问题也常常束手无策。
针对这些问题,仪征市在粮食系统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例如成立仪征市粮食储备中心,受市粮储局委托,专门管理储备粮,主要负责储备粮的采购、管理和轮换工作,常态开展储备粮数量和质量的检查。同时,设立粮食储备专库有限公司,为地方储备粮提供承储服务,不再从事商业性粮食经营和最低收购价粮收购,确保地方储备粮专人保管、专库储存、专户使用、专账记载。再如在市场监管部门增设粮食执法中队,全面履行粮食市场相关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职能,重点对扰乱市场秩序、计量不准确、违法交易以及价格违法等行为进行执法监督。2021年9月,市场监管局组织专班,对全市21个基层粮站的所有检验、司磅等计量器具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检查,严防利用计量器具缺斤少两、坑农损农,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由内破题,完善粮食企业经营管理
仪征基层粮站系列案件虽然点多面广,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个别站长以外,大部分人员涉案金额并不高。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当地基层粮站工作人员收入偏低是长期存在的事实。这些情况从侧面印证,一些人是出于改善生计的目的铤而走险。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不深入、不到位,未能走上健康发展轨道,是其中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的同时,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
天扬粮食公司独立运转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补监管制度漏洞。“上级国企党委派人在基层粮站蹲了一个多月,摸清了问题的症结,据此新增和修订完善相关制度18项。”上级国企分管天扬粮食公司的负责人李锦侦介绍说,以粮食收购为例,群众将粮食运送至粮站后,粮站须严格按照规定借助仪器设备取样化验,相关检验数值录入信息化系统,自动计算得出检验结果,水分杂质增扣量及粮食等级一目了然,杜绝克斤扣两、坑农损农行为发生。
财务混乱,是基层粮站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清理注销国有粮企及所属基层购销企业闲置账户,农民售粮款由财务结算中心从收购账户直接支付给农民。2021年夏秋两季,财务结算中心累计支付农民售粮款10138笔、1.501亿元,未发生一起群众投诉事件。
信息化监管,解决购储销环节人为操控问题,也是深化内控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例如在粮食储存环节,借助视频监控和温湿度监测,实时掌握粮仓内粮食受潮、霉变、挪用等异常情形,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避免出现偷盗和亏空。如今,仪征市粮食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已经正式上线,粮食购储销全过程全环节信息化监管已经初步实现。
严字当头,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仪征基层粮站问题的暴露,得益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的主动监督、靠前监督。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解决粮食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不能等问题露头再治理,必须未雨绸缪,严在平时、严在日常。在这方面,一系列整改正在深入开展。
过去,基层粮站党员组织关系在乡镇党委,人事关系在粮食系统,两边的党支部都没有将他们纳入日常管理。“‘两不管’造成这些人员实际上游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边缘地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他们基本上是不了解、也不关注的。”仪征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说。
针对这些问题,2020年天扬粮食公司成立党总支,所有在职党员组织关系全部接收到公司,退休党员组织关系则整体转入村(社区),有效保证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作用和党支部的主体作用,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教育管理。
2020年12月,天扬粮食公司在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为全体粮企职工上了政企分开后第一节警示教育课,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6名受处分人员公开检讨发言,1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悉数参加。针对粮食企业国有资产存在家底不清、租金滞后等廉洁风险问题,上级国企纪委督促天扬粮食公司进行整改,责令其全面梳理固定资产,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明确矛盾解决、租金催缴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努力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经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仪征市粮食系统发展正呈现出新面貌。”仪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储昱介绍说,目前全市地方储备粮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已经做到彻底分离,粮食购销领域风险防范、腐败治理、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粮食购销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地区粮食安全和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