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
理论纵横
平语心读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 全力以赴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燕阁观察
一得之见
清风时评
“实证”纪法
书记说纪
实践探索
听音频 学党规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史经纬
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封二
《中国纪检监察》被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核心期刊
封三
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
理论纵横
平语心读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 全力以赴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燕阁观察
一得之见
清风时评
“实证”纪法
书记说纪
实践探索
听音频 学党规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史经纬
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封二
《中国纪检监察》被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核心期刊
封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不同场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坚定信心和决心,把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讲话原文
前不久,我去广东考察,目的就是释放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烈信号,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在广东特别讲到,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绝不会回到关起门来搞建设的老路上去。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前进,也就是我们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2018年11月12日)
引典释义
《礼记·大学》中记录有三句话,一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二为《康诰》曰:“作新民。”三为《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汤在他的洗澡盆上刻的一句警示自己的话,本意是说,如果今天沐浴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日复一日,每天都要坚持。“作新民”是周公告诫康叔统治被平定的殷商叛民,要鼓舞他们放下过去的包袱,成为周朝的一代新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指周朝虽然发源于一个古老的部落,但是到了周文王,他能自明明德,自新新民,由此得受天命而淹有天下。
《礼记》是一部主要记载先秦礼制的儒家经典,中华民族的一些民族精神源头即在于此。要理解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把上述三句话放在一起比较完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创新一以贯之的重视。
引申到品德修养上,只有做到“苟日新”,修德求学,行义向善,才能日日常新,止于至善。朱熹在《大学集注》中说“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因此,“至善”是一个永远需要努力的目标。“又日新”也是这样,除旧革新永远在路上,表现了中华民族追求永无止境的哲学思想。
思想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关键要靠改革开放。正如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提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0年前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从而大大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现实导向在重要讲话中清晰可见。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讲话原文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如市场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2018年11月12日)
引典释义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语出汉代典籍《韩诗外传》,原意是说,一个人本身挑着重担(承担重任),前路又比较遥远,为了完成责任,就不会挑选什么地点,而是随地休息以便保持精力。比喻志向远大、投身伟业的人不会在事业未竟时期待安逸生活。何谓“任重而道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为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自己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就是“仁以为己任”,是将天地宇宙扛在自己肩上的弘毅者的人格,因此就不会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也不会为外界诱惑所动。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为人们传颂。“立心”“立命”是“仁以为己任”,“为往圣继绝学”是“立心”“立命”的方法和途径,而“为万世开太平”,实现人类大同,则是“立心”“立命”的目的。这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
思想解读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辉煌成就背后,是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是一以贯之的奋斗品格。
“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经过40年不断改革,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赶考’远未结束”,“撸起袖子加油干”,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就是要警示全党,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拿出驰而不息的精神,守成者没有前途,奋进者才有未来。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回顾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说,“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斩钉截铁的话语,既是无畏担当,更是殷殷嘱托。
人们在上海进博会中国馆参观“复兴号”动车组模型。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讲话原文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11月5日)
妙喻释义
《管子·形势解》里有这么一句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大海之所以广阔,是因为它不拒细流。这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揭示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的内在规律。《庄子》“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意思是说,大海是天下万水之源,虽然万川流归大海,并不见海水溢出,虽然江河下游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什么如此?因为“有容乃大”,海的容量太巨大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海一直是一种广博的指代,从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到《长歌行》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示了海的壮阔、稳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海的妙喻,在与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中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显而易见的道理折射出总书记面对纷繁复杂局面的淡定与从容。的确,狂风骤雨能掀翻小池塘,但不能给大海造成危机,反而能够为海洋注入无穷无尽的“源头活水”,更加成就海洋的宽广。中国经济的“大海”,更是壮阔之海,无惧任何狂风骤雨,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奔涌不息。
思想解读
改革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迈向战略目标、推进战略布局的征程上,形势严峻复杂,任务繁重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
清醒认识到改革艰险的同时,我们充满自信。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国土面积辽阔,土地总量资源雄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经历砥砺奋进,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新时代长征路上,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中国就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智者顺时而谋
讲话原文
当今世界,发展和变革风起云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智者顺时而谋。”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认清世界大势,把握经济脉动,明确未来方向,解答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11月18日)
引典释义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出自《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意思是聪明的人顺应形势而谋事,愚蠢的人违背义理而行动,指顺时就能成功,逆理就会失败。《后汉书》中记载,朱浮是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功臣,与下属彭宠因政见不同而结怨。彭宠起兵造反,朱浮“以书责之”,在信中指出“智者顺时而谋”,劝对方认清天下形势,考虑行动后果,否则失败的结局是无法避免的。后彭宠被杀,不能不说朱浮的见地有一定预见性。
中国古代关于“顺时”的智慧有很多。如,老子曰:“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则无功。”就是说,治理不顺应道理就多有责难,做事不顺应时势就没有功绩。再如,《周易》“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北宋史学家欧阳修“夫动大众,顺天时,量人力,谋于其始而审于其终”,皆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顺应形势才能争取有利发展的道理。
思想解读
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回答时代课题,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后,围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毫无疑问必须深刻回答和深入解答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也是我们理解总书记在APEC会议的重要场合引用“智者顺时而谋”的要旨所在。
释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冷成金
解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李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