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23期

社论

坚定不移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规定规范立案相关工作程序 

理论纵横

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成功

以制度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

认真落实好主体责任 自觉接受派驻机构监督

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往深处抓实里做

平语心读

坚定新时代改革开放信心和决心

专题 河北:惩腐打“伞”在探索中迈向纵深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 全力以赴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河北省在扫黑除恶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杨玉忠案的“保护伞”是怎样拔除的

短短十天如何实现突破

举一反三、综合治理、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从总书记重要论述中找方法

压实责任推动深入整治

聚焦职责挖线索 铲除黑恶“保护伞”

评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燕阁观察

从六组关键词看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六周年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都是怎么发现的

一得之见 

一组

清风时评

探源:防“赖小民们”须让监督强而又强

修身:清廉自守方能远离“虑变生”

锐评:公职身份岂能是“免罪牌”

反腐走笔:再证反腐不松劲不停步

“实证”纪法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没收追缴职务违法犯罪所得

如何界定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财物的违纪行为

非党员身份不是违法村干部的挡箭牌

书记说纪

延伸监督触角盯住“微权力”

“四种形态”转化要“刚度”也要“温度”

实践探索

司法部: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机动式巡视

广西:“大数据”助力监督提质增效 

驻工信部纪检监察组:以专项检查促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贵州:真督实查力促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山东潍坊:以巡审联动提升巡察实效

听音频 学党规

随时随地学党章党规

“四风”监督哨

用公款任性 受处理必然

贪小便宜被查 如意算盘落空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关键词解

文史经纬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启动

中国共产党人故事

华侨英烈李子芳:不是坚持到胜利,就是战斗到牺牲

封二  

《中国纪检监察》被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新刊核心期刊 

封三 

辽宁:监督下沉 把基层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广西:“大数据”助力监督提质增效
朱力强 农青静
首页
1

  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借助“大数据”的翅膀,让监督更精准有力,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认真按照中央纪委、自治区党委要求,结合本区实际不断探索实践,积极推进“大数据”建设工作,并以此为“引擎”助力监督提质提效。

  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定位

  “大数据”助力精准发现,把监督的“眼睛”擦得更亮

  “欧书记,你过来看看,老虎头水库工程养护站这几名干部,有违纪嫌疑。”

  2017年2月的一天,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纪委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监管员小曹,指着屏幕上闪现的红灯,对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欧青说。

  “马上找他们谈话,进行核查。” 由于通过监管平台已经掌握了相关情节,四名干部很快就交代了违规领取水库移民扶持补助的事实。

  能否有效监督,发现问题是关键。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面对监察全覆盖下监察对象激增的现实情况,“大数据”监管平台的运用犹如“及时雨”,让了解和掌握问题线索这个费心费力、大海捞针的人工活变成了精准高效的“智能活”,也为纪检监察机关赢得更多主动。

  通过将监督对象情况,行政区划、人口、生产资料、资源等情况,惠民资金、工程项目情况,行政审批情况,党务政务公开情况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然后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比对、分析、甄别,精准发现问题。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大数据”监管平台就像灵敏的探测仪,会立马亮起“红灯”,并且能精准锁定问题对象,不会“走神”“散光”,纪委监委顺藤摸瓜,往往很容易从中发现问题线索。据统计,北海大数据分析中心筛查发现涉及民生资金管理疑点数据9370个,形成问题线索413条,已立案326件,涉及金额1200多万元;桂林市资源县纪委监委从大数据平台核查出扶贫问题项目86个,查出问题资金1555万多元。自“大数据”监管平台建立以来,一个个问题线索精准“揪”了出来。

  依托“大数据”,广西提高了监督全覆盖的质量,拓宽了发现问题线索的渠道,让精准监督有了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持。而精准监督的实施,使众多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还有不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或“未重病”的良好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监督小组正在研判大数据比对结果。

 

  从“人在看”到“云在算”

  “大数据”助力问题处置,让监督“长牙”“带电”

  让监督真正发挥实效、“长牙”“带电”,离不开对问题线索的核查处置。

  线索初核好比“盲人摸象”,面对“冰山一角”的线索,要在短时间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突破口,对人员力量不足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来说颇具挑战。运用“大数据”监管平台,广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现了从“人在看”到“云在算”,弥补了传统手段的短板,处置问题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一次,北海市海城区纪委接到群众反映,有2名村民在城里购有商品房且收入不低,但仍在领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一到相关部门实地手工核实材料,区纪委直接将有关数据输入“大数据”库,根据反馈的“答案”又深入村屯调查取证,很快锁定了目标、固定了证据,仅用9天时间就顺利结案,4名失职干部受到了党纪处分。“如果没有大数据,查清这起案件需要更多时间。”北海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缪佃江表示。

  在合浦县星岛湖乡,有人举报某村干部以40多户农户的名义用假材料骗取了双份农村五保金。接到举报后,乡纪委通过对公安、民政、乡村、农户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仅用几天时间就让事实真相水落石出,有关人员也受到了纪律处分。

  北海只是广西全区运用“大数据”及时精准处置、让监督“长牙”“带电”的一个缩影。借力大数据平台,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精准处置问题,提升工作效能,不仅让许多隐藏在黑暗处的违纪违法行为无所遁形,也充分彰显了监督的震慑作用。截至目前,自治区信访举报、立案、结案数同比实现稳中有升。全区共接受信访举报46273件次,同比增长10.95%;立案20075件次,同比增长10.77%;结案16580件次,同比增长26.23%。有大数据助力,监督执纪问责如虎添翼,全面提质增效。

  从磨破鞋底到动动手指

  “大数据”助力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增加群众获得感

  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督执纪理念,半年来,通过探索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广西拓宽了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构建起“大数据+明察暗访+互联网+群众监督”大监督格局,群众监督渠道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得到更好维护,获得感不断增强。

  足不出户,手指动一动,触及“一键举报”功能键,就可以举报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这种过去村民们想不到的事,正在变成现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那腾村那腾屯,虽然正值小满农忙时节,但村头的大榕树下却格外热闹,村民都在对着张贴的漫画上公布的监督微信扫码。今年5月,自治区纪委监委向基层免费发放了22.3万套《广西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典型违纪、违法案例警示展》贴画,既开展警示教育,更公布监督举报内容和方式,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乡镇、村、屯六级全覆盖。“我们都有关注家乡的微信公众号”,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人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既能了解家乡的惠农政策,也方便了我们监督举报。”2017年以来,仅南宁市良庆区在“廉洁良庆”微信平台就公示民生项目42万多条,同时根据在线举报立案37件,通报29批次96人,约谈126人。借助微信、网站等平台,大数据打通了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大数据”不仅提供了案件线索,也反映了干部作风情况。据此深挖,一些长期想整改但整改不了或不到位的干部作风问题得到解决,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如今年南宁市纪委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将干部职工出勤数据、上网数据、办证大厅评价数据、信访数据、网络舆情数据、“四种形态”等集中整合,实施动态监督。截至目前,对2316人次进行谈话提醒。大数据将监督挺在前面,全市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今年以来,自治区纪委共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93起,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2700多件。大数据助力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让‘大数据’助力监督工作,让高科技为践行‘两个维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插上‘翅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房灵敏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