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治理腐败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蕴含丰富科学内涵的思路理念和路径方法。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强调,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构建长效机制,为我们深刻领会、有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三不”机制重要思想、标本兼治夺取压倒性胜利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构建“三不”机制是深刻把握规律、着眼标本兼治的战略性安排,充分彰显了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推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着眼标本兼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生动体现。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站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谋划反腐败工作,多次就构建“三不”机制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鲜明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三不”思想首次提出;2014年1月,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要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并把它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之一;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相关表述调整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此后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形成“三不”机制的战略目标。
立足于“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科学判断,以战略思维治理腐败,不敢腐侧重于惩治和威慑,不能腐侧重于制约和监督,不想腐侧重教育和引导,“三不”机制贯穿着纪律、法律、制度、规矩、理想、道德,其内涵也在反腐败斗争的逐步深入中不断丰富发展。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习近平总书记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因应紧迫的形势与任务,他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发挥不敢腐的震慑作用。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从治标入手,治本也不放松。从2013年1月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2014年1月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从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鲜明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到2016年1月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换为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视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的同时,对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也高度重视,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强调要求,为标本兼治反对腐败指明了方向。
“三不”有机统一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生动实践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相互融合、交互作用的整体,三者有机统一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生动实践中。
没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很可能会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严厉惩治形成不敢腐的威慑力,减少和消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蔓延势头。2012年12月,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接受调查,成为十八大后首名落马的省部级干部。此后五年间,党中央先后查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打虎”无禁区、“拍蝇”零容忍、“猎狐”撒天网,以世所罕见的力度、广度、深度猛药去疴、除恶务尽。持续高压下,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比2015年下降17.5%,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回落,全年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代了自己的问题。不敢腐目标的初步实现,让不能腐、不想腐有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扎紧扎牢不能腐的制度之笼,遏制腐败增量,巩固不敢腐的成果,为不敢腐、不想腐提供有力支撑。十八大五年间党中央先后修订颁布了90余部党内法规,从廉洁自律准则到纪律处分条例,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到党内监督条例等等,这些制度凝结着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既有对不敢腐划出的红线,又有为实现不想腐提出的正面倡导,将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统一。通过逐步构建不能腐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监督中无机可乘。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只有厚植不想腐的土壤,才能让不敢腐、不能腐在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真正扎下根来。注重固本培元,这是我们党治理腐败的鲜明特色。从2013年起党中央持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将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从而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推动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2017年1月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三不”机制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三不”机制的成功实践,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将反腐败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实现“三不”同向发力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动员令,明确要求“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要把反腐败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加快构建“三不”长效机制,坚定不移、精准有序、标本兼治,实现“三不”同向发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动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继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十九大之后,全党上下把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强化理想信念宗旨,在加强党性锻炼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强化不想腐。
让不能腐的笼子越来越紧、越来越严。十九大闭幕不久,党中央就出台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若干规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扎牢制度之笼。无论是新修正的党章、宪法,还是新颁布的监察法,都不是简单的小修小补,而是着眼于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作出的重大制度调整,尤其是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标本兼治夺取压倒性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总结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中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推动完善相关党内法规,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改革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以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切断利益输送链条,促进不能腐。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从十九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接受组织审查,到国家监委揭牌不到十天,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被通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再到最近财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一份份“打虎通报”彰显了党中央对“老虎”坚决打、坚持打、打到底的坚定决心。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拍蝇”再发力,以扎扎实实的反腐行动诠释惩治腐败决不会松劲停步。通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惩治力度不断加大,震慑效果持续强化。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体现了构建“三不”机制的内在要求。沿着“三不”机制指明的路径方向坚定向前,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一体推进,我们定能实现海晏河清,迎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