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 评论 ● 自觉对标看齐 坚决深化落实
视点辑览
理论纵横
学习体会
学有所悟
专题 奏响监督强音 推进全面从严
● 认识篇 ●
● 实践篇 ●
● 体悟篇 ●
特别关注 盯住重要节点 严防“四风”反弹
● 述评 ● 作风建设不松劲 狠抓节点再加力
● 探索实践 ●
● “四风”监督哨 ●
一得之见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卫士风采
文史经纬
● 走进博物馆 ● 紫禁城里的《四库全书》
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 评论 ● 自觉对标看齐 坚决深化落实
视点辑览
理论纵横
学习体会
学有所悟
专题 奏响监督强音 推进全面从严
● 认识篇 ●
● 实践篇 ●
● 体悟篇 ●
特别关注 盯住重要节点 严防“四风”反弹
● 述评 ● 作风建设不松劲 狠抓节点再加力
● 探索实践 ●
● “四风”监督哨 ●
一得之见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卫士风采
文史经纬
● 走进博物馆 ● 紫禁城里的《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文化政策之一,汉有《史记》《汉书》,唐修八部正史,明编《永乐大典》。这都是在强盛的物质文明支撑之下才有的精神文明大发展。乾隆时期,是清王朝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正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史诗般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在古老而辉煌的紫禁城中应运而生。
乾隆帝修《四库全书》
乾隆帝知识广博,熟读儒家经典,通晓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生写就了大量的经说、序跋、诗赋等,并刊刻成了《乐善堂全集定本》三十卷、《日知荟说》四卷、《御制诗集》等。故宫博物院藏髹漆龙箱内藏有几乎乾隆皇帝一生的诗文,既有御笔稿(朱笔),也有大臣誊写稿(墨笔),经过初步整理仅康熙六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四年,就有两万八千余页。
文化修养很高的乾隆皇帝,对文治极其重视,即位之初就下诏搜访遗书,并下令儒臣校勘《十三经》等经典。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学政朱筠借乾隆帝下诏征书之机,奏请开局校阅《永乐大典》,称该书虽然保存了大部分古书,但存在编辑体例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完整的古书被分割为几个部分,并请求批准从中选取被分割的古书重新编撰成完整的书,以方便阅读。朱筠的提议迎合了乾隆帝的心意,因为访书校书都是弘扬其文治的极佳手段。于是,乾隆帝不久就正式批准了大学士刘统勋等人议定的辑校《永乐大典》章程,并下令“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随后,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等三人被任命为总纂官,并从翰林中选了数人组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班子——四库馆。
为保证《四库全书》的编撰,乾隆帝还曾专门下旨将征书与编撰结合起来,“择其醇备者付梓流传,余亦录存汇辑,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统按经史子集编订目录”。在乾隆帝的周密安排下,各地督抚大力访求图书,藏书家也踊跃进献,共征得一万三千五百零一种,成果极其显著。正如章学诚所言:“四库搜罗,典章大备,遗文秘册,有数百年博学通儒所未得见而今可借抄于馆阁者”。
在乾隆帝的直接领导和督促下,第一部《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编撰并抄录完成。全书共收书3461种、79309卷、36381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贮藏于文渊阁。文渊阁位于紫禁城内,是一座皇家藏书楼,建成于乾隆四十一年,由乾隆帝赐名并亲自作记,专门用来贮存《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是七部书中最先抄写完成,誊录、校勘、装潢也是最为精善的。
坊间流传《四库全书》告竣之后纪晓岚自负地跟友人说,《四库全书》包罗万象,我已全部读完,天下尚有书可读?乾隆帝听闻后告诉他说第二天朝会的时候要考考他。纪晓岚回到家中愁眉不展,夫人问他为何?他将事情经过向夫人叙述一遍后说:“我虽已读完《四库全书》,但是难保不会有遗漏,明天上殿我若答不出来怎么办”。晚上睡觉时,他夫人突然问他老黄历你读过没有?纪晓岚大惊,还真没读过。于是他用了一晚上通读了“黄历”,第二天乾隆果然拿“黄历”考他,纪晓岚对答如流,乾隆大喜,称其为“天下第一才子”。
文渊阁《四库全书》在紫禁城内平安地度过了130余年。清王朝灭亡后,安放在紫禁城文渊阁内的《四库全书》饱受磨难并过起了颠沛流离、书阁分家的生活。
故宫博物院与文渊阁《四库全书》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溥仪宣布退位,根据当时与民国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这一段时间,溥仪伙同其近臣、兄弟等有预谋地盗窃宫内珍贵古籍善本、字画、珍宝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愤慨。贮藏在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因为是“本朝”编纂不是所谓的“古籍善本”且部头太大,在溥仪等看来价值不大,得以幸免。
根据1932年编写的《北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概况》一书记载“文渊阁《四库全书》十九年十月,曾按照四库总目分部逐项检查至十一月方始竣事,昔年曾有残缺后由清内务府以文津阁本抄补者计经部1种、子部7种、集部1种,此外并无缺少。”可见当时《四库全书》保存之完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东北,平津震动,华北告急。为了使文物免受战火,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经过讨论并报政府同意,决定将文物精品迁往上海储藏。文渊阁四库全书共装了536箱,加上一些如武英殿聚珍版、抄本、满蒙文刻本等一共装运了1415箱,分五批运往了上海。1936年8月,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建成,运至上海的《四库全书》等文物又转运至南京新库房储存。仅仅半年后,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发动“七七事变”,接着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刚刚迁到南京的文物不得不再次避敌西迁。文物在西迁过程中惊险不断,但却没有大的损伤。根据刘北汜先生记载:1938年,文物西迁到贵阳,由于贵阳频遭空袭,1939年决定将这批文物迁到贵阳以西的安顺县,贮存于南门外的华严洞内。文物迁出不久,贵阳又遭空袭,当时存放文物的地方被敌机炸成了一片废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散储各地的文物陆续东归南京。这批文物在后方整整10年,故宫博物院前辈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终保文物没有大的损伤,堪称二战期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1948年9月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准备逃亡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随同故宫博物院的其他文物共1680箱被运到了台湾,存放在后来建成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从1933年避敌南迁至今,文渊阁《四库全书》书、阁分离已达85年整,尚无归期。我们期待着书阁能有团聚之日。
影印《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入藏故宫
《四库全书》首缮四部,分别放置于紫禁城的文渊阁、奉天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的文津阁,史称“内廷四阁全书”,专为御览。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是七部《四库全书》中的第四部,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原存于承德避暑山庄。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内务部运抵北平,暂时藏于故宫文华殿;同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前清奏案,咨行内务部,将其拨归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次年夏天,将原来的书架交由京师图书馆,至此,计经、史、子、集四部共128架,6144函,36312册,由国家图书馆保管至今。相较其他六部《四库全书》,它是保存最为完整,并且是至今仍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保管的唯一一部,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
2016年8月9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一套以原大、原色、原样方式所再现的影印《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影印《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从国家图书馆清点拍摄,至出版工作完成,历时十余年,可谓一项泽及当代的文化工程,既是对以前文物的抢救性整理,又有利于未来的传承。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负责收藏管理,由于文渊阁年久易损,目前该部书分别存放在文渊阁一层、建福宫、昭仁殿等三处。
作者:付壹强 故宫图书馆馆员,张楠 故宫图书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