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闻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中央纪委常委会举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正风反腐

新时代 新指南

核心阅读 既要政治过硬 也要本领高强

深度学习 年轻干部要锻造硬核能力克服本领恐慌

学知躬行 打造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延伸阅读 持之以恒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

特别关注江西:强化法治思维 实现纪法贯通

践律深悟 加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以高质量监督促高质量发展

系列报道 强化制度规定的硬约束

         贯通运用纪法两把尺子

         淬火铸剑锻造过硬铁军

记者点评 从政治高度推进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重庆:做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践行论要 以“后半篇文章”高质量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

调研报道 案件查办之后

         整改就得一抓到底

         看是为了推动干

采访札记 把“后半篇文章”做出高质量

书记说纪

这样的监督,我们欢迎!

学培撷英

如何有效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学术研究

在伟大斗争中不断提升化危为机能力

正风反腐在身边

作风正 洱海清

找回我们儿时的洱海

透析洱海治理之难

以铁纪守护洱海清波

正风深一度

他们为何服务群众不担当不作为

群众扫码评议倒逼作风转变

体验式察访擦亮服务窗口

广角

一组

专稿

合规走遍天下 违规寸步难行

名城话廉

上海:清风拂浦江 红色映申城

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

明德风苑

梁晓声:守护精神故乡 阻击拜金成为主义

评论

牢牢坚守实事求是这条生命线

上海:清风拂浦江 红色映申城
刘社建
首页
1

上海因属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后又改称“沪”。自古以来,上海的清官廉吏名人辈出,廉洁文化底蕴深厚,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为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千载文脉话清廉

上海并不以历史悠久见称。作为上海之根的松江,可谓沧海桑田,从唐代开始就有独立的行政建置,至今已有 1000 多年历史。松江古属吴地。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吴王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华亭开始闻名。唐天宝十年,经吴郡太守赵居贞奏请,置华亭县。元朝更加重视海上贸易,很多物资需要从江浙一带,经上海运到北方,于是就在上海镇设市舶司,上海从而成为“蕃商云集”的滨海大港。

历史地看,松江府深受江南文化滋养,孕育了东吴陆瑁、南朝陆慧晓、唐代张聿、宋代陈舜俞、元末秦裕伯、明代叶宗行、冯恩、清代陆陇其、近代王清穆等一批清官廉吏。

明初上海水患严重,户部尚书夏原吉至松江治水。松江人叶宗行献“治水大略”,建议重点疏浚拓宽范家浜,将太湖水疏导进长江。拓宽范家浜形成一条新河道即黄浦江,不但有效治理了水患,而且黄浦江成为上海的母亲河沿用至今。因治水有功,叶宗行被破格任命为钱塘知县,任上廉洁奉公,被称为“钱塘一叶清”。叶宗行后病逝于任京职途中,有人称其“惟钱塘之江水,与君万古而俱清”。

陆陇其,康熙十四年被派往嘉定县任知县。据《嘉定县志》记载,他在嘉定任职,“惠政不可胜记”,且清正廉洁,深得百姓的爱戴。时值巡抚慕天颜生日,各县都有馈献,唯陆陇其登堂拜寿,拿出土布两匹、鞋子两双,说是内人所制,以表寸心。慕天颜笑着辞谢,后以陆陇其“讳盗”为由,将他罢黜。陆陇其离任时,只带着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嘉定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送行,数千人泣留不得。据记载,清代两百多年中,只有三人得到从祀孔庙的殊遇,陆陇其是其中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

中共一大会址外景

红色文化映初心

上海不仅是江南文化的集聚地,也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开埠之后的上海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契机,海派文化应运而生。上海特殊的政治地缘格局、文化背景和市民阶层,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从被引进到被国人接受,再到由中国人吸收之后反哺出来,红色文化呈现出新的面貌。在《新青年》创立、中共中央成立之后,上海又出现一大批党的宣传刊物和报纸。红色文化,有如一股强有力的清风迎面吹来。

1915年9月,《新青年》诞生在上海的老渔阳里2号,初名《青年杂志》。从此,《新青年》因引领中国新文化运动而彪炳史册。1920年,陈独秀与李大钊相约,在北京和上海筹建党的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合理地运用了海派文化包容性、多元性、创造性的特点,结合时局,在沪广泛开展地下工作,给这座城市打上了红色文化的烙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革命遗址共有657处,现存44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被誉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座被叫作石库门的上海典型民居,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

相距不过1.3公里,绿树掩映着一幢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老建筑。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共二大孕育诞生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第四章为“纪律”,规定违背党纲章程及委员会决议等六种情形必须开除党籍。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西的华界与租界毗邻之地召开。1926年8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发布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这也是我们党第一个关于纪检监察方面的制度性文件,也是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这个文件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史先河。

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3年中共中央转移至江西瑞金, 12年多的时间,中央领导机关除了几次较短时间迁离之外,都常设上海。1949年,由毛泽东同志改定的新华社社论《祝上海解放》这样写道:“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文化运动和各民主阶层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堡垒之一”。

革命家风代代传

出生于上海的张闻天、陈云,曾任上海解放后第一任市长的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岁月中,身体力行建立和倡导的优良家风,在沪上代代相传。

张闻天,1900年8月出生于上海南汇。无论身居何位,张闻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为自己和家属谋私利。他曾教育小女儿张引娣:“读书要靠自己争取,要勤奋学习,只有读书才能为国家多做点贡献。”1956年机关精简人员,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张闻天把张引娣从打字员岗位上精简下去,让她到上海自谋生路。儿子张虹生在新疆工作十五年,直到张闻天去世两个月后才“落实政策”调回祖籍,后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至退休。

陈云,1905年6月出生于上海青浦,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有“红色掌柜”之称,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典范。陈云对家人规定“四不准”:不准坐公家配备的专车,不准看专送他的文件,未经允许不准进他的办公室,不准家人向他打听党和国家大事。陈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特别强调“公私分明”。延安期间,陈云夫人于若木快要临产时,陈云拿出一枚金戒指给身边的同志,说这是于若木从家里带来的,请这位同志到边区银行兑些边币,买些坐月子用的红糖、鸡蛋等,还特地叮嘱不准动公家一分钱。1968年,女儿陈伟兰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西藏,陈伟兰不想去,陈云告诉她别人能去你也能去。

陈毅作为上海解放后第一任市长,在上海也留下了家风佳话。1950 年春,陈毅父母到上海看望阔别二十多年的儿子。陈毅与父母“约法三章”: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不要借用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1961年,陈毅写下《示儿女》,诗中称“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要求子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加强修养,切忌成为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张闻天、陈云和陈毅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原则、淡泊名利、公私分明、严格自律的革命家风,正是他们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这些革命家风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对涵养领导干部道德情操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机关纪委书记)

上海闵行区七宝老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