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升化危为机能力,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斗争精神是党的鲜明底色和光荣传统
斗争性是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矛盾斗争的特点和形式也会不同,各种形式的社会斗争构成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与自然规律不同,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所产生的斗争不是自发的。斗争何时发生、怎样发生、结局如何,同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把握和引导密不可分。斗争方向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历史是走向前进还是发生曲折。因此,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态度迎接历史进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是在消极退缩、碌碌无为中放任自我、随波逐流。
斗争精神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底色。马克思主义形成于无产阶级初登世界舞台、社会发生激荡变革的时代,是指导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学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本身就是一部充满革命斗争精神的著作。宣言开篇便深刻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在结尾处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震撼人心的伟大号召。从那时起,每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不把斗争精神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艺术,才能把人民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一旦斗志衰退、甘于安逸,就会发生变质、脱离群众,最终不可避免走向失败。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每一名共产党员深思。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优良品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自诞生起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从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完成“一化三改造”,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敢于斗争始终是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善于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共同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都用毕生精力践行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正是在同各国反动统治者以及党内外各种错误主张、错误路线的反复斗争中,他们创造性提出并不断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同志同样是一位具有高超斗争艺术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斗争问题有许多精辟论述,比如“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同志也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无论是在梁家河时和乡亲们一起治理沟壑、淤地建田,在正定和宁德时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在浙江时大力改革、推进“八八战略”,还是担任总书记后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不体现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品质。毫无疑问,只有经过反复斗争洗礼,在实践中磨砺成长起来的干部,才能获得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真正有权威、立得住。
在斗争中坚持正确的方向、立场、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在伟大斗争的新实践中,只有把准前进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原则,才能积极稳妥应对各方面风险挑战。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近来,国外一些政客和媒体为了转移矛盾,竭尽煽动、丑化、污蔑之能事,不遗余力质疑和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歪曲和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国内意识形态等领域也绝不是风平浪静,在互联网这一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思想观念碰撞、交锋十分激烈。对此,我们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每一名党员都要牢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
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民众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多元,这一阶段必然是矛盾多发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很大。我们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大气力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扎实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真正展现人民公仆本色。
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根本动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压力,部分领域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宏观杠杆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等风险点层出不穷;自主创新能力同发展需求仍不匹配,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断点”“堵点”,部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仍比较严重,生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等等。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一根本原则。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捍卫国家根本利益的决心和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更强大。但也要看到,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维护各方面安全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抵御各类安全风险能力,做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万全准备。
必须坚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坚强有力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并不断向纵深推进。同时也要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严峻性,全面从严治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抓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同一切虚化、弱化、边缘化党的领导的现象作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
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同当前所面临的复杂形势相比,各级领导干部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各类制度体系的风险应对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就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的危机处置和引导能力不足,同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从各方面不断提高风险预判能力、防控能力,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有许多短板弱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该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绝不能自我感觉良好,更不能掩饰问题、拖延风险、传递危机。只有正视风险、做足准备,才能为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打牢基础。
增强识变能力,准确预判风险。“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风险预判既要靠经验,更要靠专业。要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力争做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
健全制度体系,有效应对风险。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作的决定中,很多方面都对应对风险挑战提出了制度性要求,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看,风险防控机制是一个包括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等各方面机制在内的综合体系,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查缺补漏,确保关键时刻这套制度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公共安全、安全生产、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食品和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舆论关注度高的领域,更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源头治理,防止小矛盾拖成大问题。
加强实践历练,增强斗争本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由于经历比较单一、缺乏斗争历练,在复杂局面中缺乏头绪、在突发状况前甚至举止失措,往往办不成事。与此同时,另一些干部虽然有一定综合管理能力,但由于专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各项工作日益专门化、精细化的新要求,往往办不好事。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两方面问题,都会对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造成严重制约。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干部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要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多经历几次复杂情况的磨砺,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胆魄和意志。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优化知识结构,练就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问题的过硬本领。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必然会有许多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更好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各方面风险挑战,努力实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