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10期

社论

把六次全会部署的重点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好

新时代  新指南

沿着必由之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深刻认识“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意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重整行装,从严治党治军再出发

记录·金色名片

 风腐一体纠治让铁规生威

感悟·监督向前

 守好监督“责任田”

故事·执纪为民

 为让晚霞别样红

风采·纪律部队

 用奋斗和奉献书写忠诚

七七草杂谈

不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

特稿

扛牢日常监督政治责任  推动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落地见效

牢记职责使命  坚持守正创新  以强化整改监督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加强巡视整改  强化成果运用  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压实整改责任  强化成果运用  切实履行巡视整改监督职责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以案促改促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运用“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深夜警铃牵出“衡南社保基金案”——斩断伸向百姓养老钱的黑手

湖南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防风险堵漏洞专项整治——以案促治筑牢社保基金“防火墙”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举一反三靶向纠治民生痛点

发挥好专项监督优势

兰台论策

如何精准有效发现问题·之二 

及时是关键

图说纪事

呵护科技创新的“产床”

纪检监察学      

新时代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

正风反腐在身边

驻市场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与驻在部门同向发力

学培撷英      

以有力监督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实证纪法

如何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中新增的指定管辖案件“双审理”的相关规定

如何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中从宽处罚建议的相关规定

一得之见

用新发展理念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角

图片新闻  浙江浦江县  一线监督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

地方动态

名城话廉

海口  南溟拂清风  椰城寻廉根

知行话题

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评论

领导干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海口 

南溟拂清风 椰城寻廉根 

梅国云

1

  浩瀚南天,浪涛奔涌,南海明珠,熠熠生辉。海口又称“椰城”,位于海南岛北部,琼州海峡南岸,因地处海南岛“母亲河”南渡江的入海口而得名。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中国最南端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海口涌现出一批先贤名士,积累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廉洁文化。

  俯瞰碧水蓝天的海口湾。    康登淋/摄

  南溟奇甸——群贤毕至贯古今

  海南岛孤悬海外、远离中土,在很多历史资料中往往以遭贬谪官员的流放地闻名。但如今,提到海口,人们的思绪总会与一些人的名字相连,他们勤政爱民的德行、刚正不阿的品性被口耳相传,历久弥新。从落后闭塞小岛到文教兴盛之地,这片土地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因琼州海峡的阻隔,汉代之前,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管理处于象征层面。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才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率领军队登陆海南岛,并在岛上设置了珠崖、儋耳两郡,开始实行真正的管辖。海南岛作为流放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被贬来此的官员中不乏名臣巨儒,如唐代名相李德裕、宋代文豪苏东坡等人。这些人的到来,为地处偏远的海南带来了中原文化,让海南百姓见识到了盛唐气象和大宋风韵。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敕文盛赞其为“南溟奇甸”,主张选拔优秀官员治理海南、教化百姓。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发展,文明习礼之风日益形成,海南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南渡江下游有一条名为美味河的支流,河畔的龙塘镇国仓村有一座用当地火山岩修建的弯曲石桥,形如蟒蛇,被称为“蛇桥”。看似普通的石桥,经过河水多年冲刷却依旧完好,它的存在不仅诠释着古人治水的智慧,更为“为官者必为民”写下最生动的注脚。明成化五年,琼籍理学名臣丘濬在母亲去世后回乡守孝,抱元图(今国仓村一带)村民找上门来诉苦,反映豪强地主截美味河灌高田,河水泛滥,良田受浸,百姓多年颗粒无收,却依然要缴纳赋税。丘濬听后,对村民的遭遇深感同情,他一方面召集地主商量合理的解决办法,一方面亲临实地动员农民挖沟排水,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火山岩垒成石桥,最终水患消除,良田复耕。蛇桥正是在那时建立而起,并沿用至今。

  “小巷不在深,此地有二皇三圣四姓贤士;大道何须远,读书乃百世千门一脉宗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藏于其间的达士巷,东起马鞍街,西至朱云路,全长约400米,因明清以来大量达官绅士出自这里而得名,被誉为“海南明清第一巷”。达士巷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许多名流乡绅、贤士鸿儒选择在此处建宅置第、兴修宗祠,“岭海巨儒”钟芳、可称“人伦之鉴”的郑庭鹄、以孝友闻名的郑存礼、博学良吏郑镇等皆留迹于此,他们清廉传家、崇德尚学的风骨对当地良好民风的形成影响深远。

  有人说,人的性格与城的气质互相影响又融合辉映。正如同包拯之于合肥,提到海口这座城,海瑞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贯穿他生命始终的“清、慎、勤”特质早已成为海口城市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来到府城红城湖路海瑞故居,黛瓦青砖的建筑前,恢宏大气的牌坊上 “南海青天”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海瑞一生忧国忧民、刚正清廉、为君尽忠,可谓是忧绝、廉绝、忠绝,被誉为“海青天”。明隆庆三年,他升调应天巡抚。因威名在外,廉声远扬,当地一些钱财来路不正的显赫权贵,听闻海瑞来了,或避之别处,或把朱红大门改漆成黑色。许多贪官污吏自动请辞,好讲排场的宦官也减少车马随从,以免引起他的注意。海瑞病逝后灵柩回琼,闻讯而来的百姓自发向他告别,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海瑞的廉名流芳百世,其刚正不阿的精气神在琼州大地发出阵阵回响。

  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的海瑞雕像。   苏弼坤/摄

  中西交汇——红色气质中国魂

  风从南洋来,渡君离琼乡。衣锦荣归处,骑楼遗时光。平坦的花岗石板路、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女儿墙、古老墙面上细致的雕刻,还有一栋栋骑楼廊廊相接……在海口,有一条因骑楼建筑群而闻名的骑楼老街。它始建于19世纪中叶,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做骑楼。随着海运和商贸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闯南洋”的海南华侨叶落归根回乡建屋。他们在传播南洋文化的同时,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此交融、南洋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此相互渗透,骑楼老街逐渐形成了欧亚混杂、兼具南洋文化特征的风貌,形成海口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别样风骨。

  在离骑楼老街不远的解放西路131号,一座白墙灰瓦、颇具琼北特色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这里是中共琼崖一大旧址。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琼崖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标志着海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记载,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原为邱氏祖宅。1926年,国民党召开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国共两党的关系出现了转折。在这种微妙的形势下,想在海口找到一个合适的开会场所并不容易。邱宅环境清幽隐蔽,地理位置绝佳,是秘密联络据点的理想之选。邱宅主人、红色商人邱秉衡深受革命思想熏陶,慨然将邱宅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活动场所,这里由此成为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策源地,也见证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克己奉公、齐家爱国的奋斗历史。

  历史齿轮不停转动,20世纪,海南人背井离乡四处闯荡,一批人凭借勤劳和智慧在南洋站稳脚跟,可当得知祖(籍)国陷入苦难,琼崖华侨们毅然脱下礼服,放下手杖,高举抗日的旗帜,回国返乡,投身抗战。在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两尊琼侨抗日的新会红花岗岩雕像,将那一段峥嵘岁月镌刻成了永恒。1937年,日寇侵华。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和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号召下,先后有近3200名南洋华侨青年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9批回到祖国,其中琼籍就占了四分之一。他们在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的生命补给线上,抢运抗战物资与兵员,组装与维护车辆。从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南侨机工们运送了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抢运了约50万吨军火、1.5万余辆汽车,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海口骑楼老街。   王程龙/摄

  勇立潮头——正气充盈新时代

  沧海桑田春色换,物换星移几度秋。进入新时代,海口这个最年轻的省会城市,迎来了不断实现历史跨越的发展机遇——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海南的优势和特色,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

  以实干开新局,以清廉谱新篇。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征程中,海南把清正廉洁作为保持生机活力、实现高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鲜明、坚定地把清廉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为更好扛起在清廉自贸港建设中的省会担当,海口市纪委监委秉承“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理念,提出并扎实推进清廉海口建设,坚持严的主基调,坚守初心使命,以廉洁文化激浊扬清,以监督执纪通阻祛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营商环境,奋力探索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的海口实践。

  用好红色资源,激励党员干部廉以律己、无私奉献。近年来,海口市纪委监委依托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冯白驹故居等红色资源,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琼崖纵队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凝聚起清廉海口建设的精神力量。

  用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干部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依托海瑞故居、海瑞墓等载体,海口市纪委监委精心谋划廉洁文化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展陈、创新载体,在海瑞故居打造了廉洁文化阵地——清正园,不仅展示海瑞的廉洁事迹,还涵盖了包拯等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以及薛远、王佐等海南十大廉吏的廉洁故事,以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滋养党员干部道德操守。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党员干部勤廉从政。把穷乡僻壤变为“亿元村”的施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身患绝症却仍顶着超强台风,奋战排水抢险第一线的海口市政管理局排水所秀英队队长陈清琪;整合全区各部门行政审批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探索打造出极简审批服务模式的海口市秀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吴丹……近年来,海口大力宣传身边勤廉兼优的榜样,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擦亮海口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口市纪委监委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共立案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281件281人,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47人,为深入推进海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落实自贸港建设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获提供有力保障。

  风正好扬帆,奋楫恰当时。以不变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以系统思维持续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园区、清廉村居建设,必将使清廉文化浸润椰城大地,使海口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征程中高质量谱写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新篇章。(作者:海南省作协主席)

【链接】海南第一楼:五公祠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赵鼎和名臣李光、胡诠而建的。

  五公祠的主楼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阁,高10米有余,由18根木柱和10根石柱支撑,素瓦红椽,三面回廊,通风透亮。楼内,朱梁丹柱,光彩夺目,“海南第一楼”横匾耀眼夺目;楼四周,五尊屹立着的五公石雕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几副楹联正气磅礴,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表达了先贤的高风亮节和后人的敬仰之情。

  五公祠东侧是苏公祠,是为纪念北宋文学家苏轼而修建的。这里有苏轼留下的双泉、洞酌亭的遗迹。这是一座园林式庭院,祠堂、绿树、鲜花错落有致,溪涧曲径,泉水叮咚。苏公祠的左侧是面积近10亩的琼园,园内有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等东坡遗迹。浮粟泉旁一堵粉墙嵌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浮粟泉”三个字,碑前清凉的泉水注满了上下两口方井,相传是苏东坡在此发现的。泉水纯净,清澈透亮,味道甘爽。盛夏泉水,十几年不见水垢,用它泡茶,香醇无比,素有“海南第一泉”美称。现在井中泉水仍清澈见底,但已不见泉水喷涌。

  五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先其所忧后其所乐”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以及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深为海南人民怀念。(周幸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