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餐遭遇“地沟油”的情况少了,大型商超购物不用担心“踩雷”了,线上消费“无理由退换”服务落到实处了……近年来,国内市场秩序的持续改善,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
良好的秩序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市场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关注、收集、分析市场监管领域民生热点痛点难点问题,推动驻在部门更好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努力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公平正义。
与疫魔生死竞速——
核酸检测试剂审批从100天压缩到4天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对于出现疫情的地区,第一时间开展区域核酸筛查是迎击疫魔的不二法门。当人们使用着品种多样、供应充足、越来越精准高效的核酸检测试剂之时,可曾记得在疫情暴发之初,为了让第一批试剂能早日投入使用,多少人在争分夺秒、昼夜奋战。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当晚,市场监管总局和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等注册管理的国家药监局召开紧急会议,正式启动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审批程序。
常规情况下,医疗器械的注册审批需要经过产品注册检验、体系考核、审评审批等流程,一般需要100天左右。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把这些流程变串联为并联,通过多轨并行实现最大限度提速。于是,一场与病毒的竞速正式开始——
1月20日晚,国家药监局办公楼灯火通明,器械注册司等职能部门连夜整理有意向申请应急审批的产品及企业信息,起草评审要点。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逐个通知相关企业收集具体产品信息并准备申请资料,安排专人与企业保持全天候联系沟通。
1月22日,具体产品信息和申请资料火线送达,国家药监局第一时间召开专家评估会,当晚就确定将7家企业的8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纳入第一批应急审批程序。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与时间的赛跑进入白热化。器械注册司、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顾不上与家人守岁,逐字逐句研究报告、核对信息,全面掌握产品情况并形成报告。
1月26日,胜利的曙光终于到来。在多方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等4个产品得到应急批准。此时,距离相关产品纳入应急审批还不到4天4夜。这些试剂迅速生产并投入使用,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抓紧审批检测试剂的同时,新冠病毒疫苗以及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研发指导和注册审评审批也在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共批准5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为抗疫提供了坚实保障。
职能部门前线冲锋,驻市场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跟进监督保障。驻总局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介绍,2021年,驻总局纪检监察组与有关省(市)派驻市场监管部门纪检监察组一道,以“任务清单”明确监督重点和目标,对新冠病毒疫苗全流程监管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向国家药监局反馈“责任清单”,督促推动药监部门主动对接研发生产企业、研审联动加快审评审批、协调帮助企业增线扩产、提升批签发效率、加强疫苗信息化追溯,确保新冠病毒疫苗保质量、保供应、保可及。这一过程中,既看党中央要求落实到位了没有,还看干部担当精神、看作风做派、看工作状态,及时校准偏差,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市场监管总局监督销毁假冒伪劣食品药品。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校园餐饮从屡屡“暴雷”到监管“排雷”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市场监管总局的重要职责之一。2021年以来,在纪检监察组督促推动下,市场监管总局以食品安全为重点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重点品类、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特殊时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
校园食品安全就是监管重点之一。过去,校园供餐以学校食堂为主,食材采购、加工等情况不够透明,存在安全隐患。后来,随着社会化供餐的兴起,校园供餐市场进一步扩大,商业贿赂、食品安全等问题随之滋长增多。2017年9月,江西南昌几所幼儿园发生食品中毒事件,涉及100多名儿童;2018年5月,湖北通城县一私立学校给学生发长霉的面包,被责成全面整改; 2019年3月,江苏兴化几所学校陆续发现“问题奶”……学生的餐饮安全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难度高,体量大是重要原因。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其中在校就餐的数量庞大。学校和学生遍布全国的市县乡村,属地管理责任稍有缺失就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民之所忧,监督所至。驻总局纪检监察组紧盯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以强监督促驻在部门常态化强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细化了一系列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的举措——
健全政策体系。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部门印发数个规范性文件,推动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部门管理监督责任。
加强隐患排查。每年春、秋季学期开学前后,总局都会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全覆盖隐患排查。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各地共排摸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2423家,监督检查8970户次,发现问题单位共1670家,责令整改558家,立案61起,罚没金额32.6万元。
强化考核约谈。总局注重统筹运用督导、约谈等多种行政手段,督促各地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于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实地督导地方调查处置工作,指导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推进智慧监管。总局督促不断提升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截至目前,共推动25.53万所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1936家校外供餐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不少有益探索。江苏省宿迁市打造的学校食堂“阳光采购”信息化平台就是颇受当地学生和家长称道的做法。宿迁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耿静波告诉记者,“阳光采购”平台将符合标准的食材生产和配送企业纳入进来,所有产品信息公开透明,学校还会邀请学生家长全程参与采购。在平台上,利润较高的蔬果品类还有“盲采区”,防止销售方和购买方暗中勾连。餐费支付方面,银行通过一校一码模式让家长扫二维码交餐费,企业直接和银行对接货款,确保交易行为在阳光下进行。
在全链条监管校园食品安全过程中,驻总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领导同志赴部分省市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学生“口粮”安全。今年以来,驻总局纪检监察组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督导,近期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开展纪检联动监督,有力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除了校园食品,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还聚焦食用油掺杂掺假、食品非法添加、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等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如今,只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基本可以保证吃得安全放心,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大大降低。
帮助群众识别消费陷阱——
“神医神药”从无孔不入到八方喊打
“特约全国中医药院士、国医大师以及省内外优秀中医专家坐诊”“保证永不复发,我们使用的是200多年的秘方调理”“平均治愈率在95%以上”……因为发布了这些严重误导社会公众的违法广告内容,甘肃卓远堂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被兰州市七里河区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80万元。
诸如此类的“神医”“神药”广告由来已久,起初在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大行其道,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起,更是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网友精准总结,以“违背祖训献出药方”等为话术的广告吹嘘着“神”,真相是“假”,只想骗钱。特别是一些老年消费者笃信“神医”,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延误或加重病情。
作为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部门,市场监管总局始终注重规范广告产业发展,对各类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上的虚假违法广告坚决打击,药品、保健食品广告是重中之重。2020年3月,《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一批借疫情虚假宣传产品功效的企业。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将“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等8类违法行为作为查处重点,开展了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陆续查处并公布了多起假冒“神医”、鼓吹“神药”等广告。
广告监督管理司是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组织查处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的职能司局。该司副司长骆岚介绍,去年4月至11月,总局在全国组织开展“‘守护夕阳红’——医疗、药品、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行动”。2021年,总局督促指导地方共查办医疗、药品、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案件4613件,处罚金额8665万元。
事后查处固然重要,将刚投放的虚假违法广告及时清除,更有助于减少消费者损失。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起覆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广告监测系统。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建成的全媒体广告监测系统,能够对省市级电视频道、报刊、App和公众号等发布的广告实现全时段监测筛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搭建的广告监测监管平台,在开展“护苗助老”专项整治中监测“神医”“神药”等广告3万余条。
在整治医药广告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坚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广告。去年,以整治借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名义从事商业炒作谋利为契机,驻总局纪检监察组会同广告司等有关司局进行专题会商15次,参与现场督导3次,要求相关互联网平台完善广告审核关键词词库,加强技术防控、人工审核,守住网上信息发布关口。
市场监管靠近群众、贴近民生,肩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任务。驻市场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驻在部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加力整治群众身边“关键小事”,让人民群众收获可感知、可评判、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