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为着力点,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重要内容,凝聚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强化清廉村居建设,让群众真正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制定清单 管住小微权力
“设计方案中的围墙样式与村容村貌不匹配,高度也不够实用,能否进行修改?”今年,湖州市德清县五四村某省级休闲乡村创建提升项目实施前,该村村委组织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和涉及区域的群众代表在项目现场举行了一场商讨会。
会上,村民不仅了解到项目具体情况,也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后经村“两委”集体研判,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在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上顺利通过。“项目进展如此顺利,得益于村里全面实施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说。
去年以来,五四村将群众关注度高、廉政风险大的权力事项逐一界定,形成“45条权力清单”,厘清权力边界,并配套制定村级重大项目前置问询、村级重大项目预审、廉政风险预警和村务决策“痕迹化”等10多项配套管理制度。“现在村里照章办事,重大事项会充分听取意见,满足我们的合理需求。”对此,村民徐达明既满意又放心。
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是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浙江省纪委监委及时总结提炼基层成功经验,将“45条权力清单”在全省各个村子推广开来,把小微权力同样关进制度的笼子。
公开透明 规范村级事务
如何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曾是困扰乡镇的老大难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浙江各地纪委监委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着力强化基层监督,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
“这笔支出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使用村务卡?”这些年,随着项目投资的不断增多和乡村旅游业的红火发展,五四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对村务管理的关注度、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2019年以来,为打造阳光政务“村级样板”,五四村探索实施“一图一屏一码一栏”的智能治理新模式,将村级事务“线上+线下”同频亮晒,切实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在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村级财务工程、村庄规划经营等大小事务一览无余,村民随时都可以点击查看。看到每一笔收入、支出及其详细的附件资料都清晰明了,即便是那些最爱“挑剔”的村民也会点头认可。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五四村。为推动村级事务公开透明,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监督者”,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各出新招实招硬招。针对过去张贴在公告栏的账目互动不及时、公开效率不高等问题,金华市武义县王宅镇实行村级财务“报账前在村党员干部中预公示”和“报账后在百姓微信群公开”,村民们只要点开微信群就能查看村里做了什么项目,钱用到了哪些地方。同时,镇“三资”代理中心还定期现场答疑解惑,让村民更全面、清楚地了解村务运行情况,“三资”管理这一容易引发干群矛盾的“雷雨区”成了促进和谐稳定的“晴空区”。
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走访”式监督为浙江省安吉县上张村清廉村居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李森森/摄
触角延伸 化解初信初访
基层难于发现问题、监督不畅是导致群众身边“微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今年初,浙江省纪委监委部署在全省开展“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推动村(社区)全部设立监察工作联络站,实现了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覆盖。
“以后再不能贪这点小便宜了。”前不久,义乌市福田街道西罗店村党支部书记杨某、村委会主任黄某受到歇职处理的消息让村民见识了监察联络站的威力。原来,该村监察联络站站长黄进在与村民交流中得知,由村集体出资购买的电瓶车长期被杨、黄二人私用。随即,联络站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并上报到街道纪工委监察办,最终对其作出严肃处理。
不仅把监督落到家门口,也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义乌市纪委市监委为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协助排摸、调处矛盾纠纷纳入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的职责中。“土地征用费是什么时候发放的?”“为什么我没有收到?”……佛堂镇舟墟湖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毛俊荣从村专属微信号留言中发现,有10多位村民在咨询土地征用费发放问题。事不宜迟,他马上向镇纪委监察办了解有关情况,并第一时间向群众作出解释,把可能发生的矛盾消解于无形。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随着清廉村居建设不断推进,一系列有效举措纷纷落地,督促村级权力规范公开运行,有效防止了“蝇贪”,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清廉村居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坚定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