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湖北省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专班获组织创新奖。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扶贫工作精准“体检”,守护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无疑是推进监督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从中,我们也可以探寻到纪检监察干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掌握新本领、运用新技术的稳健步伐。
运用新技术——立足职责 循序渐进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扶贫领域资金量大、项目数多,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监督大多采用看台账、查报表等人工比对的方式筛查异常数据,工作量大、速度慢,精准度也不够高。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对于如何加大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提升监督精准度,想了很多办法。
一次新尝试,让省纪委意识到依托新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监督效能。全程参与专班工作的王基若,现任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二级巡视员,据他回忆,打造大数据系统的设想,源于2015年省委第四巡视组在十堰市郧阳区巡视期间,借助数据库比对,高效发现了一批问题线索。以此为触发,湖北省纪委主动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组建工作专班,开发专用软件,并在潜江市和英山县率先试点。
运用新技术,无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大数据监督是纪委主导的新生事物,如何立足职责定位推动主管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还没有完全提上日程。从开发单机版软件到收集导入数据,再到核查疑似问题、查处问题线索以及推动整改,纪检监察机关几乎是“全流程”参与。
全程参与,意味着全面的投入。鄂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欧阳睿告诉记者,当时最让专班成员头疼的,一方面是需要将对比所需的数据从民政、财政、农业等多个部门协调收集过来,转化后导入专用电脑比对;另一方面,比对出来的问题线索,纪检监察干部还要跟随入户核实,“工作量确实很大”。
尽管大数据监督开展初期,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但也显著提升了比对效率、增强了监督主动性。已经过世的人还在领扶贫补贴,开公司、有小轿车的人还在吃低保……隐蔽乱象浮出水面,发现问题数量激增,这些变化让更多人真切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监督效能之变。
随着工作的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更加清晰地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对大数据监督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更加成熟自信。2017年,大数据监督系统全面升级,实现一个平台联通省市县三级,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也进一步理顺:平台的开发和运营被转到了省经信厅,数据报送的主责被明确至各业务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则根据比对结果,分发疑似问题线索要求核查,并对核查属实的问题进行查处。
“现在,大数据系统可以在10分钟内比对上百万条数据。”黄冈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王林浩坦言,立足职能借助科技,使精准监督的威力充分显现,这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增强新本领——实战练兵 注重实效
大数据监督的应用带来了发现问题线索数的显著增长,问题涉及的领域也大大扩展:财政、民政、教育、住建、水利、医疗……这为纪检监察干部核实查处带来了很大挑战,也对干部的本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感到的是政策理论能力方面的压力。”蕲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桂勇军告诉记者,以今年扶贫政策监督检查的要求来说,共涉及产业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等9类21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每项政策的标准是什么、具体要求有哪些,我们都要熟悉,这样监督才有‘尺子’。”
另外,“大数据让监督工作驶上了‘高速公路’,但有了‘高速公路’,也不能丢掉‘大脚板’。”只有迈开双腿,深入开展入户核查,才能让大数据发现的问题更精准。因此,群众工作本领也是大数据监督所迫切要求的。有的市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向记者表示,初期进村入户核查时,因为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也曾出现问不到真实信息的情况。
新的工作方式对本领能力的“需求”,必须在工作推进中尽快满足、补齐。为了熟悉政策,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实际工作,汇编并适时更新相关政策作为专班的案头资料,帮助核查干部随身学、随手查。而在提高问题核查精准性方面,省纪委监委工作专班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各市县统一开展核查业务培训、统一政策解读口径、统一步骤、统一方式、统一质量。比如,在入户核查方面,工作专班就设计了听对象陈述、查原始资料、看现场、问经手经办、访左邻右舍等方式,对问题线索逐一开展核查,并设计了制式流程,让核查人员有章可循。
同时,有针对性的全员培训和党组织日常学习对提升本领作用非常明显。省纪委监委组织部培训处的同志介绍,湖北针对干部实际工作需要,构建了实战化的教研体系,并实施了挂职锻炼、跟案学习计划,通过“上挂下派”让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提升本领能力。来自武汉市黄陂区纪委监委的王新宇,就借调在省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专班跟班学习。他对专班每两周雷打不动的党支部集体学习印象深刻。“领导带头、全体参与,瞄准工作中的问题补课,学得实、学得深”。
围绕正在做的事情,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止于大数据监督工作,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加强“一把手”监督等高质量发展新课题提出的本领要求,正通过实战练兵,一项项地得到贯彻落实。
应对新风险——实事求是 查漏补缺
新技术持续放大着监督效能,截至今年9月10日,湖北全省通过开展大数据监督,共处理党员干部7282人。其中,立案调查70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9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然而,新技术也会放大疏漏。今年武汉市新洲区民政局上报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据错误,导致数据比对后出现大量失实问题线索。市纪委监委有关同志根据工作经验,对该类型问题线索增长的现实可能性提出疑问,并推动核查源数据,才避免了监督资源浪费,以及监督失准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风险,工作专班时刻保持清醒、警惕。数据汇集共享是大数据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这个环节出现偏差,会对后续监督产生巨大影响,反而降低监督精准性。工作专班将数据采集作为重中之重,要求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各自领域数据汇总和把关,主要负责人亲自审核并签字背书。
工作专班还会对采集到的数据二次审核把关,对数据采集不全不实、格式不规范、内容有误的,及时退回补报或重报,并严肃处理过程中的失职失责问题。事后,因数据把关不严,新洲区民政局4名相关负责人被问责,出现相同问题的应城市民政局等3家单位有关人员也受到了严肃处理。
这一工作中的“插曲”也提醒我们,在使用新技术、增强新本领时,一定要牢记实事求是的“生命线”,既不盲目迷信技术,也不因噎废食、裹足不前,而是要客观认识新技术、新本领存在的缺陷和短板,坚决严控风险、查漏补缺,解决问题、发挥效能,让技术为我所用,让本领用得其所。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然呼唤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根据新任务、新要求熟练掌握运用大数据监督等新技术,增强本领、提升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湖北省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专班的实践探索,正可为我们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进程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