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把人民至上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始终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二一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

“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廉洁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时代 新指南

精读原文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弘扬中国精神

核心述评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深度学习 从三个维度读懂中国精神

延伸阅读 怎样讲好中国精神的精彩故事

学知躬行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 湖北: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践行论要 锻造全面过硬的纪检监察铁军

调研报道 在大战大考中不辱使命

         在运用大数据中提升监督效能

         在严格监管中防止“灯下黑”

采访札记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调查研究

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特别关注 ● 浙江:持续开展“清廉浙江”建设

全景纵览 建设“清廉浙江” 推动全领域清廉

分镜头 机关先行 当好清廉建设“示范生”

         企业清廉 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下沉村居 让群众从清廉中受益

访谈 让清廉微电影微视频有温度接地气

燕阁观察

警惕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

风采

以赤诚赴使命 用生命写忠诚

名城话廉

渭南:秦东清风劲 渭水碧波远

一得之见

一组

广角

一组 

专稿

2020世界反腐的中国答卷

学术研究

以民生福祉新提升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实证纪法

如何准确界定并规范处置涉案财物

强化法治思维 做好审查调查工作

明德风苑

范稳:以文学创作致敬脱贫攻坚

曹锐:以文艺创作回应时代诉求

书记说纪

“主动投案潮”是这样形成的

监察史话

王宇星 卜宪群:西汉刺史制度是一大创举

评论

保障党员权利 激发干事热情 

一得之见
首页
1

  岂能计算为官“性价比”

  “我那时一心想着,当官就要当性价比最高的那种,既有权力、又有实惠,既能办事、又能找钱,还很安全。”日前,一名被查处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在忏悔书中如此袒露心迹。作为曾经的一把手,竟如此“精密”地计算岗位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其扭曲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令人错愕更发人深省。

  为官考虑“性价比”,其实质是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看待工作、对待权力,不是讲担当、比贡献,而是算计实惠多少、升迁快慢、风险大小等。这在现实中有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专挑简单易行、政绩速成的工作做,追求以最少的付出捞取最大的政治资本;有的不与百姓交心,只跟老板交杯,把工作岗位作为打造关系网、利益链的支点;个别干部甚至荒谬地抱着“别人送的钱越多,自己的‘价值’才越高”的“贿金体现价值论”,用金钱上的满足换取为官的“成就感”。上述种种,本质都是权力商品化、权力私利化,背离了公权力来之于民、只能用之于民的根本准则。

  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都是无价的,如洁净的空气、真挚的感情、宝贵的自由。领导干部手中的公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用来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权力用对了、用好了,就能推动一地发展、福泽子孙后代,由此产生的价值感、成就感、幸福感,是无价之宝、无可比拟。但权力一旦被标注了用于交换的价格,就被异化扭曲,成为少数人满足私欲的工具,祸害党的事业、伤害群众感情。以权谋利的领导干部,也必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可以说,计算为官“性价比”的如意算盘一扒拉,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开启的是一条黯然惨淡的不归路。

  用“性价比”来衡量职务、岗位,根源于“三观”不正。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哪个岗位、身居哪个职位,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倘若淡忘了这一点,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奉为圭臬,必然会背离初心、丧失底线,直至坠入深渊。身为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万不可陷入“一分付出兑换一分回报”的功利主义,而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时刻不忘“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方能不断筑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防线,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北京 王畅颖)

  

  架牢打击行贿的高压线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对巨额行贿、多次行贿的严肃处置”。今年以来,在查处领导干部受贿行为的同时,对行贿者也加大查处力度,彰显了从严惩治、正本清源的决心,对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去一段时间,“重查受贿、轻办行贿”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惩治贿赂型犯罪工作中,受贿罪往往占大头,而行贿人被推上被告席、追究刑事责任的,则相对少得多。这不仅削弱了反腐败工作的综合效果,也助长了一些行贿人敢于“围猎”的侥幸和气焰。然而,在贿赂案件链条上,行贿往往是开端和起点。行贿的本质是收买特定主体手中的公权力为个人私利服务。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让公器扭曲为极具排他性的私人工具,也让看似公平公正的环境失去了一定的竞争性,不仅拖累社会道德、践踏市场规则、污染政治生态,还极易衍生各种乱象,最终败坏的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受贿要查,行贿也不放过,方能更加有效地打击贿赂型腐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可以说,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然之举。当前,应架牢打击行贿的高压线,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行贿受贿“两手抓、两手硬”的重要性,推动重拳惩治行贿成为常态。一方面,严厉惩处行贿行为,尤其让主动行贿、多次行贿、巨额行贿、长期“围猎”干部的行贿者付出沉重代价。另一方面,对于行贿人通过行贿获取的经济收入、职务晋升等不当利益,要坚决依规严肃处理,让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健全行贿黑名单制度,并与市场准入、信用评价、融资借贷、选人用人等制度相衔接,让行贿人一处行贿,多处受限,人人喊打。(湖北 邓子庆)

  

  读懂群众的表情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只要是人民群众不高兴、撇嘴的事,就坚决不要干!”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融为一体,是一种更为务实更为根本的以人民为中心,为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表情是心情的流露。群众有什么样的心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或认同、或不解,或激动、或无奈,或兴奋、或失落,或期盼、或迷茫,都会通过咧嘴笑或撇嘴等形式表达出来,折射出群众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可以说,群众的表情是工作好与坏的“晴雨表”,读懂群众的表情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

  其实,美好生活从不复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很简单。既可以来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满足,也可以来自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甚至是家长里短等琐事的解决。干部自己也是群众,这些诉求群众有,干部也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群众有感,干部也会有感。只要干部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读懂群众的表情并不难。

  然而,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一边“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一边抱怨“知音少”“弦断无人听”;一边“闭门造车”“体内循环”,一边抱怨“沙滩流水不到头”;一边干着“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一边抱怨“剃头担子一头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能感受群众的感受,不愿观察群众的表情,在群众面前总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以致一些自认为群众会咧嘴笑的事却让群众撇了嘴。

  当年,焦裕禄大声疾呼,“咱们不能光看领导脸色,还是要看看群众的脸色吧!”党员干部理应养成凡事多看群众表情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政绩观和群众观,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准确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所愿,随时发现、切实解决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矛盾,让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工作成效。到那时候,就会发现群众“笑起来真好看”!(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代主任 宋建杰)

  

  让警示教育更好发挥“人病我防”作用

  开展警示教育是抓早抓小、筑牢“不敢腐”思想防线的必要举措,体现了对干部的严管厚爱。警示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人病我防”,从小处讲,它能让干部吸取教训校准思想偏差,知敬畏严律己;从大处讲,它可以帮助广大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使其不犯或少犯错误。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以干部身边反面案例作为“活教材”开展警示教育,达到“处分一人、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地方开展警示教育“辣味”不足,做完“规定动作”就草草收场,难以起到震慑和警醒作用;有的地方警示教育千篇一律,陷入套路,让党员干部产生“审丑疲劳”;有的警示教育太程式化表面化,不能对干部走上歧路的原因进行抽丝剥茧的剖析,让党员干部感觉警示教育不过是“唱高调”,不接地气不真实,难以直击人心、触动灵魂。

  做好做实警示教育,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起来,敢于揭短亮丑,敢于直面深层次矛盾,通过以案释德释纪释法,警醒党员干部绷紧反腐倡廉之弦。要分析研判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方法,把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使党员干部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违纪违法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处分决定从冷冰冰的“一张纸”变为生动的“一堂课”。

  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坚决摒弃看戏、麻木等不良心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结合反面案例对照检查,及时查找“病灶”,防止“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自觉对诱惑和“围猎”说不,做到明底线、知敬畏,讲规矩、守纪律。(湖北省英山县纪委监委 雷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