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送礼群众,他总是婉言谢绝,他就是被大家称为‘悬鱼法官’的执行法官方照林……”12月7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法院举行“盐法青年·廉政在我心”演讲比赛,34名年轻法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身边的廉洁故事,为自己、也帮助他人明晰纪法底线、筑牢思想防线。
这是海盐县加强清廉机关建设的一幕,也是浙江全面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生动体现。机关是党员干部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力与责任最集中的地方,为加快推进清廉机关建设,2018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强机关党建引领促进清廉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公开透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文化育廉,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常态开展党纪教育、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持续提升作风建设质效。
“最多跑一次” 激发机关治理新效能
办理公务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10多项业务的申报材料从18份减到4份,填报信息从183项减到只需手工填写6项,办理时限从1至2个月压缩到1至2个工作日。数字大幅减少的背后,是浙江创新开展公务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不断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生动实践。
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之一,浙江不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推进权力公开规范高效运行,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公信力,打造廉洁高效政府,并从上而下,直至基层“最后一公里”。
“申请外籍船舶加注保税燃油业务就是这么快,这么省心!”日前,位于舟山的浙江自贸区行政服务大厅内,中燃舟山船舶燃料供应公司供油业务员胡嘉炜体验了保税燃油加注“一口受理”服务。他说,以前是4家口岸单位多人跑,每人少则一趟,多则几趟,现在只去一次行政服务大厅就能办妥。
“‘最多跑一次’改革,本质上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衙门习气的一场宣战。”浙江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改革,削政府手中的权、去部门眼前的利,推动办事高效、服务优化,建设清廉机关,让群众感到满意。”
强化监督制约 让权力运行有章可循
清廉用权是清廉机关建设的重中之重。
“请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基础信息。”“请详细说明下这个项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分配计划。”这是日前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投促局组织的行业专家研判例会上,有关专家正对某项目可行性进行提问和研判。例会过后,项目还要提交高新区党工委会议集体研究,再报县项目“前期办”进行多部门会商。同时,管委会成立督查小组,不定期对项目引进、研判以及落户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项目洽谈到项目落地要经过3道关,对项目招引权力运行实行闭环管理。”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类似这样的“清廉制度”,他们已经制定了37项。
机关部门是公权力最为集中的地方。近年来,浙江各级机关单位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权力行使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创新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着力推动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范权力被滥用。
涵养清廉文化 营造新风正气
建设清廉机关,发挥机关纪委的作用非常重要。针对机关纪委监督执纪工作缺乏统一规范,机关纪检干部人员业务能力较为薄弱的实际,浙江省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近期编发了《机关纪委执纪工作实务手册》《机关纪委执纪工作法规选编》《省直单位警示教育案例汇编》“三本手册”,下发到省直单位机关纪委,进一步提升机关纪委监督执纪工作水平,强化对机关干部对教育管理监督。
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不仅要强化管理监督,也要靠文化阵地凝聚力量,用文化活动感染人心。近年来,浙江各级机关单位积极开展清廉文化进机关活动,筑牢机关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兰溪市纪委监委与市博物馆联合推出干部作风建设专题展览,吸引了103个机关党委和党支部共2800余名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海宁市组织各单位举办“清廉课堂”,以党纪法规学习和警示教育为主体内容,并在微信公众号上举办“党规党纪一季一赛”,至今已举办10季,共有18万余人次参与竞赛答题。
机关是清廉建设的前沿阵地,浙江正全力加快建设清廉模范机关,充分发挥机关在全领域清廉中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