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作为资深电影人,请谈谈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清廉微电影微视频热。
熊颖俐: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纷纷用微电影微视频的形式载体,讲述全面从严治党故事,以感人事例直击人心,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用微电影微视频的方式,表达清廉这一主题,也就是用现代传播手段来讲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的故事,凝聚社会共识,构筑强大舆论传播场,是创新严肃话题表达方式的尝试。这种创新拉近了政治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与网友的距离,对于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厚植传播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检监察系统以清廉为主题开展微电影微视频的赛事活动,与其他种类的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相比,更具清廉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得之见的教育意义。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清廉文化与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微电影和微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影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播清廉文化,让群众了解到平时根本接触不到的纪检监察工作,了解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相比传统的宣传方式,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在传播清廉文化上达到了其他形式难以实现的传播效果。
“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就是这类赛事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这场赛事不仅仅局限于纪检监察系统内部,而且让群众、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参与到清廉文化的建设中来,作品内容也涵盖了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家庭等。因此,这样的大赛就有一种新的赋能——为清廉中国的建设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记者:您是首届“玉琮杯”大赛的评委,两届大赛的颁奖嘉宾,请谈谈本届作品的特点,并具体评价几部您印象深刻的获奖作品。
熊颖俐:去年收到参赛作品340余部,今年是852部。有许多地区还开辟了分赛区,优中选优,所以本届作品质量是非常高的。
今年的作品具有时代特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年。在今年的作品中,我看到了许多以“抗疫”“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许多感人的真人真事,表现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攻坚克难时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例如讲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清廉故事的微电影《72小时》《公车去哪儿了》《口罩书记》,讲述纪检监察干部带领村民脱贫最后取得胜利的微电影《心坎》等。
今年的作品艺术造诣也非常高,首次出现了清廉元素与戏曲、传统乐器演奏结合的作品,例如《廉洁不容演戏》《竹魂》。这两部作品让传统文化在微电影微视频的展现形式上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记者:以清廉微电影营造全面从严治党良好氛围,您觉得各单位在创作拍摄清廉微电影微视频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熊颖俐:首先要慎重选题,在微电影微视频的选题方面要讲政治、传播正能量。其次,角度要新颖,一个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创新,要善于从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中去发现新点子、新创意,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索与判断。
再就是要把握微电影的创作规律,微电影短小精悍,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地把内涵提炼好,把我们所要提倡和表现的清廉这一主旨思想的内涵富有感染力地表达出来。
记者:您觉得“玉琮杯”活动主办方,以及获奖单位本身应该如何对获奖作品做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使其更好地传播清廉文化?
熊颖俐:我了解到去年“玉琮杯”大赛结束后,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各大视频平台、地铁、公交上进行了展播,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人来思考、创作清廉主题的作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大家用微电影微视频的形式讲述清廉故事,传播清廉理念,让普通群众更加易于理解和感知清廉文化,从而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创作活动。
所以,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使“线上线下”遍地开花,让更多的人来拍摄清廉故事,让更多的普通群众来关注清廉、颂扬清廉。
记者:对于下一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您觉得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提升?您对下一届的参赛作品有什么期望和要求?
熊颖俐:旗帜鲜明突出主题,清廉微电影微视频要传递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的立场,推动提升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的共识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良好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对参赛作品的期待首要的还是作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希望下一届的参赛作品更加注重运用主题鲜明、观众欢迎、实效明显的传播形式,可以涉及更多的元素、更广的范围,涌现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创作者能从微电影微视频走向网络电影、院线电影,让清廉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