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7日,刚刚上任九天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马上就办”,此后在主政福州期间又多次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也就是从那时起,“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其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狠抓落实的责任感、勤政为民的使命感,不仅在八闽大地蔚然成风,更以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福州市党政机关把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为工作的重要遵循。
“马上就办加上真抓实干,就能切实转变作风”
习近平同志刚来福州任职时,整个城市经济实力还很弱,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干部的作风也比较散漫。他在机关工作作风方面进行了大量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真实情况,首先致力于福州市党政机关营造一个“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环境。
1990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率领五套班子,冒雨看望从连江搬迁至五凤山营区的某师师部时,当场研究解决300多个户口进城、100多名子女转学和部分家属就业问题,作出“部队的事情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的指示。
1991年1月24日,在“马上就办”提出半年后,市委办公厅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倡的“马上就办”精神,用实际行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既是福州市第一次书面倡导“马上就办”,也是第一份配套文件。
1991年2月20日,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
在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习近平同志逐步探索“马上就办”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在1991年底召开的一次福州市委机关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马上就办”的关键,是要抓好督查工作,只有督促检查,才能真抓实干,否则就是“稻草人”。
1992年5月8日,在福州市委六届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专门对“马上就办”作了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拓展,强调“去年我们提倡‘马上就办’,取得很好效果。我想今年除了这四个字外,还要再加四个字,就是‘真抓实干’。”在随后召开的福州市党代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马上就办’加上‘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切实转变作风,把工作落到实处,开创新局面。”
将“真抓实干”放到“马上就办”之后,“马上就办”由“快”到“实”、由量到质的转变,从效率和质量两个方面统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内涵,构建了严谨的逻辑体系和独有的实践特质。1995年8月31日,在中共福州市委七届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进一步将“真抓实干”提升到“办就办好”的更高要求。
在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好”是三个相互作用、逐步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在这几年时间里,福州以年均超过20%的经济增长率快速前进,1990年、1993年、1994年、1995年,全市GDP相继超过1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迅速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东南地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马上就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源于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也是问题导向下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执政理念。初到福州的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工作抓手之一就是“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回答了“‘马上就办’为了谁”的基本问题。
1991年1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当天《福州晚报》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一篇“豆腐块”报道,内容讲的是福州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时任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梁建勇回忆,这篇报道引起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他马上组织市委政研室等部门同志研究市民办事的各种流程和难点,在50个小时之内就编写了《福州办事指南》,并且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发布消息,以向群众反馈。接下来,习近平同志召开市委工作会并作讲话,要求机关干部对群众的诉求给予充分重视,讲求工作实效,少说空话,狠抓落实。这次会议之后3天,习近平同志又在马尾的现场办公会上提出,“要抓住那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群众的事要“马上就办”。同时要抓为群众办事落实效果的督导工作,即使完成了,也要回头看,通过督促检查落实“真抓实干”。
1992年7月7日,闽江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水过后,福州的天气非常炎热。当时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街道藤山弄的部分居民因为供水管径太小,水压太低,在天气热的时候,只要用水量一大,用水就出现问题。他们给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反映用水难题。习近平同志见信立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了解情况,马上解决问题。相关部门从现场勘察到管网改造,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问题。在居民接上自来水那天,自来水喷涌而出,当地居民写了一首《天净沙·甘霖》寄给习近平同志:“藤山滴水人家,长夜倦灯苦捱;书记查情令下,流水音佳。爱民人,在今夏。”习近平同志主持福州工作的几年当中,像这样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事例数不胜数。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传承和弘扬
20多年弹指一挥间,福州市始终传承和弘扬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眼“实干”,着眼“敢干”,着眼“真干”,着眼“会干”,将其作为新时代福州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1991年3月,在融侨工业区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同志针对福州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次提出要采取“一栋楼”办公和有关部门委托代理、上门服务等办法,减少图章和公章旅行。很快,外经“一栋楼”集结了全市20多个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外商享受到了“马上就办”的服务,可以一口气办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一系列手续,再也不用满城跑了。
习近平同志到福建省工作后,又主持“数字福建”建设,整合各个部门的投诉电话集中到“12345便民服务平台”,喊出“12345,有事找政府”,再上升为电子政务。这些都在制度和硬件层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打出了一套提高机关效率的组合拳,保障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创新与探索,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迸发出新的生命力。2018年2月1日,福州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党内法规《福州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若干规定(试行)》,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如今,“马上就办”已成为福州市各级机关转变作风、为民办事、推动落实的重要遵循,在党员干部中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动。(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俞慈珍摘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