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立足纪检监察职能职责 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闻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赵乐际在浙江调研

新时代 新指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形势判断

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检监察职能结合起来

特稿

紧扣职责使命 建设风清气正政治机关

特别关注 ● 辽宁: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

践行论要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辽宁:让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实践一线 紧盯群众烦心事 推动基层治理提升

         村里有个“郑”能量

         协作区促监督执纪跑出“加速度”

         开进田间地头的“移动谈话室”

编辑点评 推动监督下沉 把基层监督做实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 做实第一职责 规范权力运行

调研报道 政治监督,把握本质特性

         监督重点,紧盯关键少数

         日常监督,突出抓实创新

         合力监督,注重叠加增效

采访札记 以高质量监督为治理现代化赋能

正风深一度

一拨拨检查督导让基层苦不堪言

数量减下去 质量提上来

年终考核再也不用加班整材料了

一得之见

一组

正风反腐在身边

护航“两山”十五载 清廉乡村不歇步

小区设施老旧事故频发,一句“没钱”如何解决

健全基层监督体系 提升城乡治理效能

促监管归位 让居民放心

为绿水青山注满清廉活力

实证纪法

如何准确区分《政务处分法》中的免职和撤职

如何把握给予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政务处分

实招集萃

【山东烟台】起点即终点 首访即息访

【贵州贵阳】用好举报数据 助力精准施策

【山西太原】来信“不走空” 呼声“有回响” 

名城话廉

福州:文化名城清风远 有福之州廉韵长

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

广角

一组

风采

用生命铸起丰碑

监察史话

韩昇:唐朝监察体系的制度性提升及“贿绢案”“麦麸案”

知行话题

从三个维度理解“十四五”规划《建议》

评论

以深化巡视整改推动模范机关建设 

福州:文化名城清风远 有福之州廉韵长
林山 黄俊
首页
1

泱泱闽江之水,诉说着福州5000年文明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巍巍三山两塔,见证了福州五度为都的风云际会和历史春秋。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形成的包容并蓄、和合共济特质,以独具特色的生动历史人文,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气度,铸就了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和气质。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林致凡/摄

千年文脉留青史

福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昌盛、人文荟萃,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三国两晋时期,首任郡守严高及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推广中原文化。唐开元年间,福州就设立书院及庙学。韩愈曾称赞:“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说明福州文化水准与京都长安不相上下。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为繁荣发达,出现“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盛况。明清以来,福州更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斯城“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名人辈出,灿若繁星。

历代福州籍进士达41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7人,稳居全国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县七年连中三位状元;宋嘉定元年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皆为福州人氏,在中国科举史上独占鳌头,实至名归。

福州沿海外向的区域特色和独特的历史积淀,构成了福州城市的人文底蕴与基本内涵,孕育出了以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和寿山石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为代表的闽都文化。

福州又称榕城,由来已久。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自越州知府任上来到福州,根据福州的地理环境,制定了“编户植榕”政策,留下了“三年宋太守,十万绿榕树”的美名。多年后,福州“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得“榕城”之美称。如今,落地生根、四季常青、百折不挠的榕树精神,已成为福州的城市风骨,指引着榕城与时俱进、求索创新。

船政文化传古今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一座船政衙门,浓缩廉政文化精髓。

船政文化是福州的一张名片,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866年8月19日,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办厂造船、培养人才、建设海军,其辉煌历史孕育了优秀的船政文化。

从左宗棠、沈葆桢开始的一代又一代船政人,忧国忧民、清廉正气。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恪尽职守,砥砺奋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廉洁自律、励志进取、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八年的总理船政大臣生涯里,除了严格自律之外,对下属和家人也十分严格,常常强调:“士君子之操行,惟以不贪为主”。仕途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清正廉明,纵使亲戚犯法,其老父求情,也不为所动,断然大义灭亲。当沈葆桢积劳成疾殁于任上后,为其料理后事的代理布政使桂嵩庆驰奏清廷:“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 江苏巡抚吴之炳也奏曰:“奉身清俭……僚属相顾叹息,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晚清名士何绍基评价沈葆桢“官声清过两江水”。

萨镇冰,11岁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学习驾驶。他一生为官清廉刚直,家无恒产,却乐善好施,福州街巷里的贫民大都认识他,称他为“萨菩萨”。北洋政府时期,他任职福建省省长,却从不摆官架子,带头要求官员“平民化”,常年布衣布鞋,步行上班视事。有一次,十几位农民来到省署门前求见省长,门役以“省长公务繁忙,无暇接见”为由要打发他们回去。恰巧,萨镇冰穿着便服步行回署,听了连忙应声道:“谁说省长没有空接见平民?我就是。你们有事请进去说。”他把大家带进会客室,以礼相待,并帮助他们解决了纠纷,遂有“平民省长”之称。

除了萨镇冰,还有严复、詹天佑、叶祖、罗丰禄、邓世昌、刘步蟾等毕业于船政学堂的精英人物,活跃在中国近代军事、文化、教育、铁路交通等各个领域,以不贪不奢、勤廉自律、严于家教,深刻影响着家庭与社会。

福州市民在榕树下纳凉休闲。林秀珠/摄

碧血丹心写春秋

福州是英雄辈出的城市。这里走出了林祥谦、林觉民、王荷波、吴石等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革命和民族复兴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矗立起一座座巍峨挺拔的精神丰碑。

“二七”烈士林祥谦1892年出生在福州市闽侯县尚干镇的一个贫农家庭。1912年进入汉口江岸工务修配厂当铁路工人。1922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领导铁路工人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坚决的斗争。1923年,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林祥谦被反动军阀、湖北省督军府参谋长张厚生逮捕,绑在江岸车站的电线杆上逼迫下令复工。在屠刀面前,林祥谦坚贞不屈,针锋相对,高呼“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英勇就义,年仅31岁。

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吴石将军,1894年诞生在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他曾赴日本军事学校留学,才学渊博,文武兼通,任事忠慎勤清,爱国爱民,两袖清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他受党指派赴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在台开展地下工作。因递送重要情报并掩护我党秘密特派员而被捕, 1950年6月在台湾英勇就义,时年56岁。在不幸被捕后,吴石写了遗书交代儿辈说:“余素不事资产,生活亦俭朴,手边有钱,均以购书与援助戚友……所望儿辈体谅余一生清廉,应知自立为善人,谨守吾家清廉俭朴家风。则吾意足矣!”并且留下诗句:“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闽江母亲河孕育了福州人的坚毅、刚烈与忠诚,这里还有13岁在科举试卷上挥毫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扬长而去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有第一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还有叶凯、王则炎等革命烈士,他们爱国忘我、大义凛然、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和感人故事,影响深远,永远值得我们追寻和感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