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市青山区翠园社区开元公馆小区考察时,几名业主直接从窗户向指导组喊话:“假的,假的!”据调查,居民反映的主要是社区物业实际工作不到位却作秀的情况。
一声声“假的,假的”,喊出的是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厌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病可谓“平时有平时的套路,战时有战时的表演”。这些不时出现的“杂音”,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刺耳,广大人民群众很是反感。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和查处下,“填表式抗疫”“迎检式防控”“鼓劲式会议”“作秀式留痕”等有了明显改观,为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未绝迹。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人们拍下了不少“假把式”:在部分小区及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测量体温要么“虚晃一枪”,要么“早严晚松”,有的群众在未测到正确体温的情况下就被轻松放行,有的甚至遭遇主动抬起胳膊却不被测量的尴尬;在一些社区,人员排查、小区封控、电梯消毒等措施落实不严,甚至敷衍了事,有的在上级来检查前才大搞卫生,有的用醋代替酒精消毒……凡此种种,看似忙活着却只是做给别人看,不仅让防控工作打了折扣,也让群众的安全感打了折扣。
抗击疫情,基层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的辛苦,群众看在眼里。其实只要尽力而为、尽心尽责,即使有遗漏、有不足、有力不从心之处,大家也都能理解。但若是因为思想上麻痹懈怠、作风上不扎实深入,甚至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故意制造“没问题”的假象,就不能容忍。越是在关键时期,越是要把社区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做细做扎实。任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基层防疫工作的“绊脚石”,那就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不负责。
疫情是大考,群众是最终的阅卷人。武汉居民喊话后的当天下午,中央指导组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立即整改、实事求是,绝不掩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切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武汉当地派人对社区的3000多户居民逐一上门调查,了解具体诉求后着手解决。中央指导组倾听“假的”声音,解决真的问题,体现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只有杜绝弄虚作假,杜绝对上对下两副面孔,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才能让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
值得注意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魅影不仅出现在疫情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中,也出现在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工作中。比如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以用电量为指标的复工复产率考核,要求企业在即使没有开工的情况下,也要全天把机器、空调开动起来;有的企业复工仪式上,到场的政府人员比企业职工还多,但对企业的实际困难却视而不见;某地教体局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学生在开学复课前服用“大锅药”,并上传购药证明、服药照片……这些新闻提醒我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着根深蒂固的土壤,可能是比新冠病毒还难根除的“病毒”。必须警惕所谓“高度重视”背后可能存在的消极应对、貌似“雷厉风行”背后可能存在的敷衍塞责、表面“形势大好”背后可能存在的“好大形式”,切莫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毁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措施千万条,落实第一条。在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社区防控、群众生活保障,还是复工复产,都要回归到“实事求是”这一条。只有出实招、干真事、说真话,不打折扣、不搞“层层加码”,才能把疫情防控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才能最终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