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6期

社论

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推进贯彻四次全会精神

要闻

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套路”中解脱出来

学知躬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须综合施治

学者视点决战决胜,实干兴邦

专稿以实际行动落实全会部署

落实全会部署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 为决战决胜提供坚强保障

专题战“疫”进行时

监督,在科学精准稳慎中有效推进

“疫”线传真浙江:快速澄清不实举报,为战“疫”者鼓劲等

“疫”线观察越到关键时,越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孩子眼中的“网红”变了

在“围观”下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

别让“思想拐点”走在“疫情拐点”之前

一线手记工作再难也要迎头顶住

“贴身监督”给企业复工安上“加速器”

战“疫”卫士严防严控护航“疫”线

问责警示战“疫”打响,疾控中心主任却未到岗等

评论

透过战“疫”读懂中国制度优势

落实四次全会精神需用好统筹兼顾方法论

特别关注监督,保障巡视整改实效

强监督,写实了巡视“后半篇文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是这样开展巡视整改监督的

监督故事国务院国资委:监督,是我们提升工作水平的机遇等

以监督“真招实招”激活整改“神经末梢”

调查研究把问责制度的刚性立起来

问责的出发点是什么

专责何以变主责

责任的边界在哪里

燕阁观察

国家监委成立两年了

疫情,拖不慢、挡不住正风肃纪反腐的步伐

对疫情防控中部分违规违纪通报案例的分析

一得之见

一组

名城话廉

赣州:红土丹心清流长

七七草杂谈

为官者不可欺上瞒下

知行话题

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二月观察

2020年2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二月观察 

 

 
在“围观”下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
本刊记者 张国栋
首页
1

“你们发现的每一个问题,每天发现的每一轮线索,孙春兰副总理都看过,而且要求武汉、要求湖北迅速整改。”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介绍的这个细节,凸显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大特点——始终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推进。无论是普通群众反映的问题,还是广大媒体捕捉到的疫情防控工作不落实的信息,中央指导组做到了“一个也不放过”。

广大群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围观,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迅速回应、及时纠偏整改,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战“疫”中,正是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实施监督,并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融合、协调协同,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确保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围观作为网络时代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无疑是一种监考形式。如何对待围观的“监考”,也是摆在每一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面前的“必答题”。

考试的时候,监考在考场转来转去,发现问题“毫不留情、穷追猛打”,对于维护考试纪律必不可少。这个时候,学习成绩好的、心理素质强的,坦然处之,但成绩不怎么好的、有点小心思的、甚至本来打算作弊的,恐怕就非常挠头。但监考是躲不过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应、习惯。

面对监考,在观念上,应该不排斥、不抵触,主动接受。在这场战“疫”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围观不会抹杀成绩,围观的越多,越能展示巨大成就、传递坚定信心。当然,避免不了有的会挑刺,拿“放大镜”“显微镜”看,甚至戴“有色眼镜”看,但只要每一项工作都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做,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为什么要怕围观?没有见不得人的,就没必要躲躲藏藏、遮遮掩掩。

在工作上,更要“三思后行”,有备而来。干活时有这么多人围观,干活前就得思量思量,这活怎么干,怎么能让围观者挑不出毛病。思想上有准备,能力上有储备。不想上场时发怵,就要把功夫下在平时,认认真真查不足、补短板,坚持不懈强素质、转作风。然后,亮相的时候,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来说,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办事。换言之,与其恐惧围观,不如敬畏纪法。

对围观发现的问题,应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诚恳虚心做好整改。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怎么看待、如何整改。不要别人一说问题,要么不知所措,要么赶紧甩锅,要么试图干那种把众人智商踩在地上摩擦的傻事,这些都要不得。敢于面对问题,反映态度、体现担当;善于解决问题,反映能力、体现智慧。对围观发现的问题,及时回应,抓紧处理,做好整改,也是善莫大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