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6期

社论

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推进贯彻四次全会精神

要闻

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套路”中解脱出来

学知躬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须综合施治

学者视点决战决胜,实干兴邦

专稿以实际行动落实全会部署

落实全会部署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 为决战决胜提供坚强保障

专题战“疫”进行时

监督,在科学精准稳慎中有效推进

“疫”线传真浙江:快速澄清不实举报,为战“疫”者鼓劲等

“疫”线观察越到关键时,越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孩子眼中的“网红”变了

在“围观”下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

别让“思想拐点”走在“疫情拐点”之前

一线手记工作再难也要迎头顶住

“贴身监督”给企业复工安上“加速器”

战“疫”卫士严防严控护航“疫”线

问责警示战“疫”打响,疾控中心主任却未到岗等

评论

透过战“疫”读懂中国制度优势

落实四次全会精神需用好统筹兼顾方法论

特别关注监督,保障巡视整改实效

强监督,写实了巡视“后半篇文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是这样开展巡视整改监督的

监督故事国务院国资委:监督,是我们提升工作水平的机遇等

以监督“真招实招”激活整改“神经末梢”

调查研究把问责制度的刚性立起来

问责的出发点是什么

专责何以变主责

责任的边界在哪里

燕阁观察

国家监委成立两年了

疫情,拖不慢、挡不住正风肃纪反腐的步伐

对疫情防控中部分违规违纪通报案例的分析

一得之见

一组

名城话廉

赣州:红土丹心清流长

七七草杂谈

为官者不可欺上瞒下

知行话题

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二月观察

2020年2月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大事回顾

二月观察 

 

 
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首页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既要合乎民心民意,又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提供的政策策略,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本期我们邀请三位专家,从哲学方法、理论创新、必然要求等角度谈学习体会——

 

哲学方法

从辩证法看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   董振华

实践的巨大成功,从来都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坚持了纪检监察工作政治属性、纪法结合特性、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蕴含着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唯物辩证法,不仅是纪检监察工作问题,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布局,从根本上说还是个哲学问题。

“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体现了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依规依纪依法,精准把握、统筹把握、辩证把握,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实践“四种形态”,既要分析单一效果,也要谋划总体效果,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实现良性循环。

“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体现了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四种形态”既贯穿于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又贯穿于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联动贯通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每一种形态、每一个效果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无论是严明党的纪律,还是抓早抓小、层层设防,无论监督执纪还是监察执法,其核心要义都注重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内在联系,既依据党规党纪国法,连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又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警醒、惩戒挽救和惩治震慑多重效果。

“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十九大以来,“四种形态”从写入党章、列入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到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作用日益凸显,内涵不断发展。与此相应,“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也经历了从强调“监督效果”,到强调“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再到完整提出“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发展历程。从实践看,运用“四种形态”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识偏误、执行偏差,主观片面、时宽时严等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坚持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在谋求当前综合效果的同时着眼于长远效果,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发展中逐一解决。

 

理论创新

“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是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   吴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提供的政策策略,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第一次完整提出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早在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就强调,要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要求,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党的十九大以后,赵乐际同志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学习班上提出,强化监督执纪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2018年12月,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第四条规定“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创新理论,立足于结果导向,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以问题为出发点、以目标为行动方向、以结果为落脚点,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与执政使命高度一致。其中,政治效果是根本,纪法效果是基础,社会效果是目的,三者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在《国家监察》专题片中,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第一个主动投案的中管干部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因主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受到减轻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这一案例,以案释纪、释法,既让问题干部知悉“四种形态”的政策,也让人民群众了解全面从严治党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规范,实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2019年包括中管干部5人、省管干部119人在内,全国1万多人主动投案,就是“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生动注脚。

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不能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要求而突破纪法底线,降低纪法标准, 从而导致“三个效果”崩塌现象。应避免执纪执法随意性,避免出现借社会效果之名,行违纪违法办案之实的情况,也不能为一案之所谓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而牺牲纪法效果,甚至出现突破纪法底线违法办案的问题。在审查调查工作中,坚决避免明明不是事也要说成事,或者明明有事却因为各种原因而隐瞒回避,该重的不重、该轻的不轻。从长远看,牺牲纪法效果,也必将牺牲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必然要求

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的必然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   蒋来用

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既是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的必然要求。新阶段新起点,“四种形态”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如何充分运用这一政策,如何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实施监督,是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时代课题。

彰显政治效果是内在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四种形态”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监督执纪各项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站在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高度,紧紧围绕“七个有之”“五个必须”,聚焦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等问题,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问题,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为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提供坚强保障,政治效果有了好的体现。

纪法效果是连着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既执纪又执法,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成果,首先要确保纪法效果得到有效实现。通过“四种形态”的精准适用,既注重“全面”和“从严”,又注重分类施治、分层施策,有利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纪法效果转化为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十八大后,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令计划、徐才厚等一批原高级干部被调查,向社会释放了纪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强烈信号,纪法权威得到弘扬,形成强大震慑,从而产生仅2019年就有1万多人主动投案的积极效果。每一个主动投案的背后,都有着唤醒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对组织的信任、对党纪国法的敬畏,通过为其自我救赎、改过自新、清白做人提供政策通道,在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中,在充分运用政策策略教育挽救干部中,实现纪法效果最大化。

社会效果反映人心向背。“四种形态”的实施是否符合或者背离人民群众心中的预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公众情绪和社会心态。今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反腐败政策的“硬需要”,还包括对处置公平、统一规范等方面的“软需要”。在互联网上,亿万网友的价值共鸣,有时候比利益诉求更加强烈。

政策和策略关系党的生命。“三个效果”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不可人为割裂。要提高政策策略和方式方法的针对性、灵活性,真正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