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成为病毒的帮凶
新冠病毒威胁着每一个人的健康,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连日来,在疫情这面镜子前,不少人显出了人性底色、作风成色、良知本色。透过这纷杂的众生相,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病毒前的“我”,也切身感受到“我”与“我们”是多么的密切相关。朋友圈里有段流传很广的防控疫情科普视频,好几根火柴排成一排,随意点燃其中的一根,每一根都会被点燃;但只要挪走旁边的一根,火情便被隔断。可以说,每一个失守、保护不好自己的“我”,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染链上的重要一环。“我”不是旁观者,而是相关者、参与者,每个人把好了自己这道关,才能有效地阻断疫情蔓延的势头。
疫情中没有哪个“我”是一个孤岛,“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面前,每个“我”都是一道防线。把好了“我”这一关,就是对“我们”负责,对国家负责。构筑疫情防控的责任链,缺失了“我”的责任,“我们”这个链条便少了一环。“我”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的隐瞒和侥幸带来的隐患和风险却是不可预测的;同样,“我”尽职尽责所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因为一个人而蔓延到一群人的教训十分深刻。刻意隐瞒武汉旅行史,致68名医务人员被隔离;拐点未至,已憋不住要任性地到处撒欢儿,再度带来聚集性疫情的高风险……因为没把好“我”这道关口,从“我”这一个圆点成扇形扩散开来,后续的追踪排查往往要从一辆出租车、一列车厢、一架航班,到一个超市、一幢楼、一个社区,代价十分巨大。
还有一些“我”却成为遏制病毒的克星,他们挺身而出冲在“我们”前面,或无惧生死逆行奔赴救援一线,或默默无闻为抗疫贡献力量。在病毒的笼罩下,白衣天使、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一个个大写的“我”,像一盏盏灯,照亮阴霾,让人们温暖而有安全感,让明天充满希望。他们是新时代中国的脊梁。
从“我”到“我们”,当“我”有了人性的怜悯、责任的坚守、无畏的行动,一旦注入“我们”,一滴草尖的露珠便有了大江大海的力量。一个国家来自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自于我们的相互关心、鼓励、扶持。无论是窝在家里看手机的“我”,还是经历了生死离别的“我”;无论是戴着口罩买菜的“我”,还是坚守在抗疫岗位上的“我”。当“我们”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必将汇聚起群防群治的磅礴力量。
小说《鼠疫》里写道:“正直的人,也就是几乎不把疾病传染给任何人的人,这种人总是小心翼翼,尽可能不分心。”当我们每个人都戴起口罩,应当在内心深处思考一些与生死一样重要的问题。比如,该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把疾病传染给任何人的人,一个守住职责不分心不动摇的人。(云南省大理州纪委监委 陈军)
警惕战“疫”宣传中的形式主义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填表抗“疫”、留痕作秀等较为明显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面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改头换面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譬如某社区在战“疫”过程中每天都收到省市区三级共十多个部门派发的内容相近的宣传海报,走街串巷贴上后还要拍照发给海报印制部门,一整套流程算下来至少两三个小时,基层干部叫苦不迭。
宣传是为了抗疫,而抗疫不是为了宣传。疫情的冬天终会过去,与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相比,形式主义“病毒”更是要长期面对的大敌。防控战役是真刀真枪冒着生命危险干出来的,不是做“花活”绣出来的,尤其是在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防疫工作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期,一切不必要的瞎折腾都有可能耽误迫在眉睫的抗疫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所有涉及向基层摊派防疫任务的工作都将其纳入地方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中来统筹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一切变相干扰基层战“疫”的权力任性行为,根除一切非战役消耗,让社区干部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纪工委 张贻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