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坚持不懈抓纪律抓作风

要闻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

赵乐际在山东调研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越是艰险越向前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湘江战役:热血忠魂铸丰碑

         三代铁人接力冲刺 精神薪火代代相传

深度学习 在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百年大党的奋斗探索及启示

纪检先辈录 红梅傲霜雪

         章蕴、李耘生:铮铮铁骨的革命伉俪

作风纪律故事·党史馆长讲

         陈云纪念馆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改革担当精神传承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

         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特稿

推动全球反腐败治理迈上新征程

巡视巡察

加强上下联动探索实践 构建巡视巡察工作战略格局

科学谋划 压实责任 推动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战略格局

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 扎牢上下联动监督网

专题·《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解读

充分认识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性紧迫性

把对“一把手”监督作为重中之重

强化同级领导班子相互监督

聚焦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

发挥纪检机关专责监督作用

兰台论策

观察纵深 把容错纠错正能量释放出来

实践有方 从案例看怎样做到“精准容错”

观点聚焦 真容错敢纠错

一得之见

将“三不”一体推进贯穿巡视巡察工作

政治监督要避虚就实

实招集萃

江苏:“小切口”做实作风建设“大文章” 

福建福州:压实主体责任推动作风整治融入日常 

吉林长春:协作配合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 

明德风苑

何建明:以“国家叙事”书写百年辉煌

广角

海南海口市:靠前监督护航重大项目建设等

知行话题

认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三个维度

评论

自觉在新时代“两个革命”中担当作为 

章蕴、李耘生:铮铮铁骨的革命伉俪
张晓惠 本刊记者 李晓阳
首页
1

桃红柳绿,万物葱茏。初夏的雨花台游人如织,一派清明。

1982年6月8日,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的章蕴走进了雨花台纪念馆,在烈士李耘生的照片前深深凝望,戴着贝雷帽的李耘生俊朗潇洒,亲切地微笑着。章蕴对着女儿说:你看,你爸爸多好啊,永远这么年轻!此时此刻,五十多年前的往事,五十多年来的患难艰辛一起涌上章蕴心头,仿佛又回到了艰苦的革命年代……

章蕴、李耘生和儿子全家福

峥嵘岁月里牵手

章蕴原名杜韫章,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西乡杨家冲。1921年,章蕴在长沙的速成补习学校结识了中共党员陈勉,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心中萌发了参加革命、推翻旧制度的强烈愿望。1925年,章蕴为追求革命真理奔赴汉口,在姨妈开办的文萃小学任教。后几经周折,在武汉见到了从事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共产党员徐全直,跟随徐全直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章蕴受党组织派遣,担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妇女部部长。11月,她任中共口特区区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到口区工作后不久,章蕴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李耘生。李耘生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一个农家,在山东省立青州第十中学读书时,参加了青州各界人士组织的万人大会和游行示威。1924年2月由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口区委之前,李耘生曾担任过青年团济南地委书记,“五卅惨案”“青岛惨案”发生后,又受团中央指派去青岛接任团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出色完成了恢复和壮大当地团组织、发动和组织学生游行示威等工作。1926年冬,组织派李耘生到口特区区委任书记。

相同的年龄,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志向,使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这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渐渐地由互相钦慕而相爱了。1927年春天,他们共同向组织上写了报告,要求批准结婚。此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这对结合于危难之中的伴侣,把两个人的命运共同维系在了党和人民的危急存亡之中。婚后,形势一天天紧张起来,李耘生经常外出,匆忙之中,他们有时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或一个眼神来互相鼓励,表达对党的事业的忠贞。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党组织全部转入地下,李耘生毅然受命就任中共武昌市委书记,章蕴也随之转移到武昌做机关工作。为了掩护机关,章蕴开始学习用另一种方式生活。表面上,她完全像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买菜、烧饭、洗衣,有时还和邻居们打打麻将;背地里,她却要挤出时间用明矾水密写文件、书信、材料,还负责保管武器弹药。期间,章蕴还曾被捕过一次。1927年9月里一天,她到汉口姨妈家取东西,不幸被一个工贼认出,幸亏这个工贼只知道她在口的公开身份——工人子弟学校教员,再加上卫戍司令部首席法官是她姨夫的好朋友,在姨夫奔走和章蕴的机智应对下,一个多月后她被无罪开释。章蕴被捕后,李耘生几乎每天都要派交通员送一张小小的字条到姨母家,上面写着几句鼓励的话,夹在饭菜中送进监狱,给了章蕴极大的温暖和鼓励。

1928年,党组织决定派李耘生到南京工作,谁知他到南京尚未找到党组织,就被山东的反动同学指认,被国民党法院以“鼓动学潮”的罪名判了10个月有期徒刑。出狱后,李耘生相继担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和南京特委书记,章蕴则通过亲戚在农矿部当了个小职员,全力支持丈夫工作。

无论是在汉口,还是在南京,章蕴和李耘生的生活都十分清苦。1930年,他们的儿子晓林降生,因家中一无所有,只得让孩子睡在一只破箱子里。一天夜里,章蕴半夜惊醒,发现原来开着的箱盖不知什么时候盖上了,赶紧打开,孩子已经憋得脸色铁青,幸好是只破箱子,才保住了生命。

血雨腥风中永诀

“爸爸、爸爸啊——”稚嫩的哭喊声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内阵阵回荡,铁窗中的李耘生肝肠寸裂,是自己才两岁多的儿子晓林啊!自被捕以来,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敌人刑讯逼供、软硬兼施达不到目的,竟然抱来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他将双手从铁窗中伸出,紧紧抓住了儿子软软的小手“好孩子,不哭!爸爸在,不哭!”负责审讯的特务狞笑了起来:这下承认自己是李耘生了吧,你就是南京中共特委书记李耘生!

那是1932年的早春,由于叛徒的出卖,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连续遭到破坏,作为南京特委书记的李耘生成了敌人的主要搜捕对象。4月,便衣特务找到李耘生、章蕴家中,没抓到两人,带走了晓林和李耘生的妹妹。李耘生安排临产的章蕴回长沙生孩子,自己则留下处理善后。谁知,章蕴走后不久,探听消息的李耘生便不幸被捕。

身份暴露的李耘生丝毫没有慌乱和消沉,每当在狱中见到一起工作过的难友,他总会简短而会意地说:“我不认识你”“我和你没有关系”,意指自己绝不会出卖同志。敌人为了让李耘生供出党的机密,先是利诱:“只需要你说四个字‘愿意转变’,不光有生路,还有升官发财的出路。”李耘生义正辞严:“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奋战求解放,这是我一生奋斗的目标。需要转变的是你们这一帮为蒋介石卖命、与人民为敌的家伙!”软的不行,敌人又对李耘生施以各种酷刑,但李耘生始终坚贞不屈,绝不低头。

1932年6月8日凌晨,李耘生被押往南京雨花台刑场。临刑前,一个国民党执法官问他还要不要写家信,有什么遗嘱,李耘生厉声说:“我的遗嘱就是盼望亲人与你们斗争到底!”枪声在金陵古城的雨花台响起,罪恶的子弹在李耘生胸前飞溅起漫天的血花……

此时的章蕴正在长沙的家中等待,盼望李耘生早日完成任务,带着宝贝晓林出现在自己的眼前。1932年6月中旬,一张报纸击碎了章蕴所有的等待和希望:南京枪毙一批共党分子,李耘生的名字赫列其中。章蕴如五雷轰顶,她想起从武汉风雨如晦日子里的相遇,到刀尖上舔血日子间的生死共担,从那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婚誓盟约,到李耘生那次被捕,出来时带的一本300篇日记倾诉衷肠,从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到欢声笑语的三口之家……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6年夫妻相敬相爱并肩战斗,这种革命伴侣之间的情谊,比一般夫妻之间的感情更为深长。而今,我失去亲人,孤零一人,飘落家乡,找不到党。我永远失去了我的丈夫,爱子又在何方,想起这些,我就悲痛欲绝。”这是章蕴一生中最艰难最苦痛的时刻。

然而,章蕴并没有被苦难击垮,为了革命,为了养育遗腹子,她把血和泪埋在心底,发下了三条誓言:一是一定要找到党,回到党组织的怀抱;二是生下腹中的孩子就出去做工挣钱,来养活自己和孩子,但坚决不做国民党的任何工作;三是今生今世,永不再嫁。

在后来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不但做到了全部誓言,还将对丈夫、对孩子的小爱,全部化作大爱,撒在革命同志和人民群众的身上,许多人都亲切称她为“妈妈同志”。

1949年夏,章蕴(右二)与张爱萍、曹荻秋、陈同生、董竹君等人在上海合影。

双担一肩伴终生

生下了女儿后,章蕴将孩子留给母亲,自己孤身一人到长沙、武汉等地,边谋生边寻找组织。两年后的一天,章蕴在街头偶然遇见南京老房东叶大姐,从她那里得知李耘生临刑前写了纸条设法传给她,请她转交章蕴。叶大姐怕惹来麻烦,销毁了纸条,牢牢记住了纸条上的话:“过去一百斤的担子两人分担,以后只好由你一个人来挑了。”章蕴默默记住了丈夫的话,从此重任承双,未敢稍懈。

章蕴拣过烟叶,养过蜜蜂,做过长途电话接线员,终于在1936年底与来湖南恢复党组织的袁泽夷接上了头,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这之后,章蕴先后担任中共湘潭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党支部书记、苏南区党委妇女部部长、苏中区党委妇女部部长、苏中区二地委书记、华中局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华中民主妇联主任、豫皖苏区党委副书记、豫皖苏分局宣传部长兼《雪枫报》社长、妇女干部大学校长兼政委等职务。1949年5月,章蕴受命担任华东局妇委书记,兼华东区及上海市妇联主任。1952年调任中央妇委第三书记兼全国妇联秘书长。1953年4月,任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并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在妇联工作期间,章蕴针对妇联改进领导作风问题,多次发表讲话、撰写文章,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

让章蕴欣慰的是,李耘生牺牲后,儿子晓林被李耘生的爷爷、父亲想方设法从南京剪子巷救济院带回了山东老家,15岁时回到她身边;女儿早力也于解放后从长沙的外婆家回到了章蕴的身边。解放后,一双儿女一起去了哈工大预科班念书,又先后去了苏联留学。回国后,女儿杜早力被分配到航天部,从事技术工作;儿子李晓林则在国防科工委工作。兄妹俩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且兢兢业业在各自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康生的点名授意下,章蕴成为重点批斗对象,大会批、小会斗,逼她交代“叛徒罪行”。章蕴始终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受迫害的日子里,不论是关押批斗,还是威胁利诱,都以坚强党性做到不消极、不颓废、不低头。有一次,造反派们对她说,你站到我们这一边来吧,我们保你。章蕴立即严正回答:“我如果有问题,谁也保不了我;我没有问题,也不要任何人保。”

粉碎“四人帮”后,章蕴已届71岁高龄。1977年起,她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2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4年。那几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冤屈、长期靠边站的同志和干部向中央组织部、中央纪委来信来访提出平反要求的多不胜数,不少人直接找到章蕴家里。她不论多忙、多累,总是热情接待,将心比心地耐心听取他们的申诉,然后为查清案子东奔西走,使许多长期蒙受冤屈的干部得以平反。有一位新疆籍的老干部,文革前就以所谓“民族主义”问题受审查,文革中又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关进监狱,粉碎“四人帮”后虽重获人身自由,却迟迟没有明确结论。章蕴受理此案后,经调阅全部有关案卷,找出久拖不决的症结所在,立即亲自同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当面商讨,迅速达成一致意见。这起拖了十几年的冤案,在她手上7天就解决了。

1982年10月,章蕴退居二线,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底到1985年夏,又被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指派为中央一级机关“党群口”整党工作指导小组组长。这时,她年迈多病,健康状况越来越差,革命干劲却始终不减。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以自己一贯按党的政策办事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对待所承担的工作。

1981至1982年间,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在全国相继展开。章蕴作为中央纪委副书记,接连办了几起棘手的大案要案,如北京的陈梦诈骗案、黑龙江于天章诈骗案和河南安阳“汽车大王”案等,不管案情多复杂,牵涉的面多广,办案中掣肘多大,都坚持抓到底,不办完办好决不松手。她经手的案子都办得很扎实,坚持实事求是,事后从没人翻案,即便是犯罪者本人也不得不服。

退居二线前后,章蕴本着对党的一片忠诚和高度政治责任感,为恢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研讨党的建设问题尽心竭力。1982年起,她就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整顿党的作风问题作报告、搞调查,四处奔波,先后写下了《增强党性争取党风根本好转》《关于京、津、鲁三省市部分整党试点的调查报告》《在整党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增强党性、克服派性》等重要论文和调研报告,在中央领导批示下,汇编成《章蕴谈党的建设》一书,成为广大党员的重要学习材料。

1986年7月,章蕴给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表彰大会写过一段主题词,就是她一生坚强党性的写照:“共产党员的入党志愿书上无不写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两句誓言,我要求与全体共产党员一道,时刻不忘这两句誓言,用自己的行为实践对党的承诺,不以假话骗党。为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毕生进行党性修养,活到老,修养到老,改造到老;就要处处事事起先锋模范作用,平时当模范,紧要关头当英雄;就要杜绝各种各样的不正之风,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彻底决裂;就要艰苦奋斗,勇于进取,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建功立业,有所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