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坚持不懈抓纪律抓作风

要闻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

赵乐际在山东调研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越是艰险越向前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湘江战役:热血忠魂铸丰碑

         三代铁人接力冲刺 精神薪火代代相传

深度学习 在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百年大党的奋斗探索及启示

纪检先辈录 红梅傲霜雪

         章蕴、李耘生:铮铮铁骨的革命伉俪

作风纪律故事·党史馆长讲

         陈云纪念馆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改革担当精神传承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

         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特稿

推动全球反腐败治理迈上新征程

巡视巡察

加强上下联动探索实践 构建巡视巡察工作战略格局

科学谋划 压实责任 推动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战略格局

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 扎牢上下联动监督网

专题·《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解读

充分认识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性紧迫性

把对“一把手”监督作为重中之重

强化同级领导班子相互监督

聚焦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

发挥纪检机关专责监督作用

兰台论策

观察纵深 把容错纠错正能量释放出来

实践有方 从案例看怎样做到“精准容错”

观点聚焦 真容错敢纠错

一得之见

将“三不”一体推进贯穿巡视巡察工作

政治监督要避虚就实

实招集萃

江苏:“小切口”做实作风建设“大文章” 

福建福州:压实主体责任推动作风整治融入日常 

吉林长春:协作配合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 

明德风苑

何建明:以“国家叙事”书写百年辉煌

广角

海南海口市:靠前监督护航重大项目建设等

知行话题

认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三个维度

评论

自觉在新时代“两个革命”中担当作为 

湘江战役:热血忠魂铸丰碑
本刊记者 陈杨
首页
1

 

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湘江源于桂北海洋山脉,北流入湘,蜿蜒八百里而归浩瀚洞庭湖,历为兵家必争之要津。87年前那个冬天,江边炮声轰鸣、人声马嘶鼎沸,空气里满是血腥。红军以血肉之躯,打通西进渡江之路。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广西,考察第一站就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来到这片令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红色热土,祭拜英烈、深深缅怀,触摸历史、昭示未来。

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生死攸关:红军长征最危急一战在湘江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由我全程讲解。”纪念馆副馆长周运良在回忆总书记考察情景时仍然很激动,“总书记看得很认真,沿着展厅一个个仔细看,不时停下来详细了解,听我讲述背后的故事。”

这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1934 年 10 月,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湘江是红军长征绕不开的一条河流。

早在转移之前,中央苏区面临国民党北、南、东三面重兵包围,向西转移是唯一出路。当时,西边的湘南桂北地区,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军事设施很少,无法正常施展第五次“围剿”中采用的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因此成为中央红军从闽粤赣向大西南挺进最安全便捷的通道。但这东西方向通道上,横亘着一条南北方向的河流——湘江。中央红军要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必须渡过湘江。

撤离苏区后,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来到湘桂交界地带,决定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北上与位于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蒋介石判断红军将沿着红六军团的路线前进,于是预先调集中央军、桂军、湘军、粤军共26个师30余万部队,凭借湘江天险精心布设下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一劳永逸地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

西渡湘江,并非高歌猛进,而是被迫突围。它是在国民党当局对苏区进行铁桶“围剿”,党内出现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下发生的。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国民党也认定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朱德同志在1934年12月1日凌晨1时30分,给各方面军下达的紧急作战令上有一行分量极重的字,“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西进,就是这样一个“活路被堵死、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而红军就是在去向渺茫的“绝路”上获得了新生。

湘江血战是红军长征千难万险的一段征程,也是中国革命荆天棘地的一个缩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井冈山上,面对大革命的失败,坚定的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中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长征途中,面对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红军在难以想象的艰险中克关夺隘,绝处求生;在宝塔山下,老一辈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革命事业从低谷走向高潮……中国革命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中,激荡成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一往无前朝着伟大胜利冲锋。

悲壮史诗:战士用生命铺垫胜利前进的通途

“四道封锁线都在哪里”“湘江水有多深”“这场仗打下来牺牲多少红军”……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时询问相关情况,重温那段烽火岁月。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进入广西后,形势愈发危急。国民党军队以湘江天险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11月27日,红一军团占领了从屏山渡至界首的湘江所有渡河点,但由于湘军先期到达,失去了占领全州县城的有利时机,红二师退到桂黄公路的脚山铺一带构筑阵地,准备阻击湘军。28日,红三军团第五师在新圩阻击桂军。29日,红三军团第十团在界首南光华铺打响了阻击战。这3处阻击阵地地势相对较为平缓,装备明显处于劣势的红军与敌人进行并不擅长的阵地战,预示了这场血战的悲壮。

形势越来越紧张,红一、红三军团占领湘江渡口后,中央军委纵队距湘江最近渡河点是55公里,却走了两天。为保卫中央军委纵队顺利过江,担任两翼和后卫的各军团不得不与敌人展开殊死决战,尽可能为中央军委纵队渡江赢得时间。

战况异常惨烈。在新圩阻击战中,交战双方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五师与桂军7个团。部队浴血奋战3昼夜,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以及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全部牺牲,红十五团团长、政委和红十四团政委均负重伤,营以下干部大部分牺牲。来不及转移的100多名红军伤员被敌人丢下酒海井残忍杀害,接防的红六师十八团伤亡严重、大部牺牲。香港《循环日报》曾就此报道说,新圩连日战事,异常剧烈,为共军抵桂北以来之最。

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是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两个师和国民党湘军刘建绪部的4个师,兵力悬殊。这场战斗鏖战四天三夜。红五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右手已无法握枪,而此时湘军已蜂拥而至。为了不连累战友、不成为俘虏,他在警卫员转身的瞬间,奋力夺过手枪朝自己胸膛开了一枪,壮烈牺牲,年仅26岁。光华铺阻击战中,红三军团四师与桂军交战了两天两夜,团长沈述清和师参谋长杜中美先后牺牲。

激战至12月1日,敌人对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红军指战员遵照中革军委的作战命令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联署下达的保证执行军委命令的政治指令,前仆后继,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为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争取时间。后续部队不顾饥饿疲劳,争分夺秒,急奔湘江渡口。浮桥炸断了,会水的战士泅渡,不会水的战士拉着接长的背包绳过江。大战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碧绿江水,被鲜血浸染。在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四大渡口示意图前,全州县党史办研究人员周雄含泪讲述,湘江战役后,在广西全州县一个叫岳王塘的江水转弯处,由于江水渐缓,从上游漂浮下来的红军战士的遗体聚集在这里,江水看上去灰蒙蒙一片。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在广西当过兵的人回到地方后,也会向旁人讲起往事:湘江水位低的时候,仍然能看见河底累累的白骨……

在这场血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中央红军极其艰难地突破国民党军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经此一役,红军付出了异常惨烈的牺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为长征途中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湘江战役正是理想信念强大力量的集中体现。刺骨的江水、敌机的轰炸扫射、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鏖战、抢渡、牺牲,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动摇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是理想信念的支撑,让红军战士在血与火中杀出一条血路,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陈列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的油画《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一往无前:压倒一切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在纪念馆内的一幅油画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久久凝视。这幅油画中的主人公是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情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在座同志无不为之动容。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谈到陈树湘,每每提及,都是感怀万千。

1934年12月,湘江战役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牺牲极大,已不足千人,几乎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数天,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湖南道县伤重被俘后,敌人将陈树湘抬去邀功途中,他忍痛绞断肠子,壮烈牺牲。他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来送到了长沙,挂在城门示众。头颅正对着一条小街,街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屋里,躺着他多病的母亲。陈树湘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与母亲的最后“相聚”。被阻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十四师最后弹尽粮绝,大部红军将士英勇就义。红三十四师由此有了一个无比悲壮的名字——“绝命后卫师”。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以至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红军将士在天寒地冻、伤病不断的绝境中,将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斗争、战胜艰险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用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保证大部队顺利渡过湘江,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光明道路。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壮烈牺牲。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多万名。红军长征,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8万人,到达陕北时只有不到7000人,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抗美援朝战争,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祖国、为人民、为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无惧牺牲、勇于胜利,是共产党人的风骨品格,革命战争时期是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如此,当代中国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争分夺秒,连续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有的甚至以身殉职……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这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横扫千军如卷席。”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新的长征路上,还会有一道道“封锁线”,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我们永远需要义无反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斗志,越是艰险越向前,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