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坚持不懈抓纪律抓作风

要闻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

赵乐际在山东调研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越是艰险越向前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湘江战役:热血忠魂铸丰碑

         三代铁人接力冲刺 精神薪火代代相传

深度学习 在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百年大党的奋斗探索及启示

纪检先辈录 红梅傲霜雪

         章蕴、李耘生:铮铮铁骨的革命伉俪

作风纪律故事·党史馆长讲

         陈云纪念馆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改革担当精神传承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

         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特稿

推动全球反腐败治理迈上新征程

巡视巡察

加强上下联动探索实践 构建巡视巡察工作战略格局

科学谋划 压实责任 推动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战略格局

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 扎牢上下联动监督网

专题·《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解读

充分认识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性紧迫性

把对“一把手”监督作为重中之重

强化同级领导班子相互监督

聚焦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

发挥纪检机关专责监督作用

兰台论策

观察纵深 把容错纠错正能量释放出来

实践有方 从案例看怎样做到“精准容错”

观点聚焦 真容错敢纠错

一得之见

将“三不”一体推进贯穿巡视巡察工作

政治监督要避虚就实

实招集萃

江苏:“小切口”做实作风建设“大文章” 

福建福州:压实主体责任推动作风整治融入日常 

吉林长春:协作配合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 

明德风苑

何建明:以“国家叙事”书写百年辉煌

广角

海南海口市:靠前监督护航重大项目建设等

知行话题

认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三个维度

评论

自觉在新时代“两个革命”中担当作为 

红梅傲霜雪
——记中央纪委原常委帅孟奇
本刊记者 黄武
首页
1

滔滔沅水,哺育了一位忠贞不屈、一身正气、毫无私心、品德高尚的红色湘女帅孟奇。她被党和人民尊称为“帅大姐”,是许多烈士子女口中的“帅妈妈”。她如同盛开在寒冬的红梅,不与百花争芳艳,傲雪凌霜只等闲。

延安时期的帅孟奇(1946年)

监狱里的“党支部书记”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湖南,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长沙城。此时,一位身材消瘦、蓄着短发的中年妇女,正在城中大街小巷来回奔走。她正是从汉寿县城来到长沙的帅孟奇,因当时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正急切地寻找上级党组织。

此前,帅孟奇就已是中共湖南省汉寿县委领导人之一,参与领导了汉寿县农民运动。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她机警、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涉难历险,毫不畏惧。

1932年10月,帅孟奇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监狱里,敌人对她施以种种酷刑,坐老虎凳、踩杠子、灌煤油……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帅孟奇宁死不屈,始终守口如瓶,保守了党的秘密,保护了党的组织、保护了同志。面对无计可施的敌人派来劝降的叛徒,她厉声怒斥,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1933年,帅孟奇被判无期徒刑并被押往南京服刑。她趁敌人放松警惕之机,带领狱中党员秘密成立临时党支部,成了监狱里的“党支部书记”。

“我们出不去该如何继续革命?”“千万不要灰心,暂时出不去我们就先学习,有了坚实的革命理论基础,还怕用不着吗?”为了团结狱友,帅孟奇和钱瑛、夏之栩一起,组织和发动大家学革命理论、学文化知识,告诉大家要有远大的革命抱负,要有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为改善生活条件,她们多次组织绝食绝水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帅孟奇的豁达、乐观、无私,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一些原本不了解共产党的青年,在她的影响下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经组织营救帅孟奇终于回到家乡,展现在她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因为她共产党员的身份,父亲被逐杳无音讯,母亲被逼疯后不久离开人世,13岁的女儿被敌人毒害……面对家破人亡,帅孟奇擦干泪水,继续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哪怕前路再多荆棘、再是艰险,也毅然决然走下去。

“文革”浩劫中,帅孟奇被错误开除党籍,关进监狱,屡遭批斗,但她仍然对党忠诚不改。1976年元旦,面对窗外早春来临的气息,帅孟奇写下了一首《新年咏梅》:“一度梅花一度春,傲霜战雪迎春来。漫山萌芽向阳发,粗干老梅绿叶生。”她坚信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1978年,帅孟奇获得彻底平反,历任中央纪委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此时的她已经80多岁高龄,但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坚持工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作出重大贡献。

帅孟奇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为信仰而苦,为信仰而死,苦得其所,死得其所!”这是一位革命老人对自己革命一生的真情表白,也是她历经磨难仍然对党忠心不渝的最好证明。

1950年6月,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人代表与帅孟奇(前排右二)合影。

实事求是的“好大姐”

帅孟奇提倡讲真话,坚持实事求是,一身正气,秉公办事。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心里只有党和国家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解放战争时期,帅孟奇任中共中央妇委秘书长、代理书记。她结合当时形势,到农民家走访,开座谈会、谈心会,发动妇女群众支援前线。在山西临县武家坡,她以发动群众搞土改为中心,又结合破除束缚妇女的封建陋习,反对包办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主。妇女群众兴高采烈,既分到了土地,又破除了封建传统,高兴地把帅孟奇看作亲人。通过将妇女工作和土改工作相结合,极大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1949 年7月,帅孟奇调至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先后任处长、副部长。虽然工作性质有了变化,但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没有变。许多干部愿意跟她讲心里话,称她是“我们的好大姐”,“有困难找大姐”被当时许多人口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决定从各地抽调600多名干部充实到中央机关工作。这批干部陆续调来后,帅孟奇大多都亲自谈话,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分配。同时,把安置这批干部家属的问题通盘考虑,协调接受单位尽快落实,使得干部本人和家属人尽其才,在新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准备推行统购统销政策,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薛迅从农村考察回来,反映群众的一些意见建议。然而,当时部分人认为她“右倾”,给她扣帽子,还主张开除薛迅的党籍。帅孟奇当时兼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在讨论薛迅问题的会上,她和钱瑛坚决不同意开除党籍的处分,最终薛迅党籍得以保留。兰州大学校长林迪生写信给帅孟奇,反映他在学校反右运动中提了不同意见,就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为了核清事实,她亲自去兰州调查,又听取本人的申述,将情况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对林迪生的错误处理最终被取消。

帅孟奇还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她从不满足于听汇报,为了掌握一手材料,深入农村、工厂、学校一线,有时还到群众家中走访,或请过来谈话。在湖南农村调查时,有群众反映,水稻密植不合理影响收成,“平均亩产只有300多斤,有的只有100斤左右”。回北京后,她向部里和中央作了汇报,还给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打电话,让他将这些问题向毛主席反映。不久,毛主席找帅孟奇谈话,详细询问各地农作物密植情况。她敢于直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受到毛主席赞扬。

端正党风的模范

1981年,党中央提出重新学习陈云同志在七大上的讲话——《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要求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老同志要作出表率、传好党风。

帅孟奇对当时党内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她大声疾呼,不论是部长、局长、党委书记,有了错误就要接受人民批评,进行自我批评,“讲面子是保不住面子的,真理会撕掉你的面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人民,人民就要抛弃你!”

帅孟奇是端正党风的模范,一生清正廉洁,从不以权谋私。有一年,家乡的一个侄外孙来到北京,求奶奶给县里打个招呼、谋个工作。帅孟奇语重心长地说:“农村也需要知识青年。你身体差,种田不行,可以搞副业嘛!”侄外孙回到家乡后,却以她的名义找到县委书记要求安排工作。帅孟奇知道后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县委书记,要求凡亲属以她的名义去谋求特殊照顾的,一律不要理睬,按政策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另一封给侄外孙,严肃批评他的错误,同时鼓励他做一个勤劳勇敢、大有作为的青年。

还有一次,帅孟奇的侄女帅承朴发高烧,找姑妈要车子去医院看病。帅孟奇同意了这次用车。但事后对帅承朴说,车子是国家的,汽油很紧张,国家又困难,让她补交了交通费。上世纪80年代初,帅承朴已有两个孩子,可在北京没有房子住。有一天她把憋在心里许久的话讲了出来,想请姑姑帮忙解决住房问题。帅孟奇听了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以权谋私为你要房,住房的事由你们单位解决。”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亲戚中有人对她不满,说她官做大了就“六亲不认”,帅孟奇听罢笑笑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是为亲朋好友服务的!”这些肺腑之言,至今依然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帅孟奇凡事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生活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上世纪 50 年代做的一套黑呢制服,她一直穿到80年代,领口、袖口、下襟都打了补丁;有些衣服破得不能再补,就把小碎布缝起来作为坐垫;80年代,她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做了几套新衣,平时在家还舍不得穿……1994年,她因住处拆迁而搬家,搬家工人看到家里还用着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非常惊讶:“这就是首长的家?”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这是帅孟奇常说的话,以此告诫大家不要去争待遇、比财富。她自己一生更是顾全大局、淡泊名利。升任中组部副部长后,组织上两次要给她提级别、提待遇,被一一谢绝;当中央号召老同志退下来时,帅孟奇首先响应、主动申请,第一批辞去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职务。

1982年春节前夕,康克清和帅孟奇(左)在中南海老干部座谈会上会面。

共产党人的大爱情怀

回望帅孟奇的一生,她收养和照顾了许多烈士子女:沈绍藩的女儿舒炜,任作民的儿子任湘,杨匏安的儿子杨志,郭亮的儿子郭志成,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失去亲生女儿之后,帅孟奇一生无儿无女,她把母爱无私献给了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子女们。

1958年,舒炜患肺病,帅孟奇到处托人从香港买来德国进口药给她治病。舒炜在青岛养病时,她还经常去信,嘱咐好好休息把病养好,争取早日返回工作岗位。1964年,任湘在内蒙古考察因肺病大口吐血,当地医疗条件非常差无法治疗。帅孟奇得知后,立即吩咐将他送回北京,并预先联系好医院……每到周末和节日,孩子们都回到“妈妈”身边。帅孟奇经常说:“我这个没有孩子的家倒成了孩子最多的家了!”

帅孟奇还特别关心孩子们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告你一件兴奋的事,这次驾驶飞机的是两个女驾驶员。驾得很好。这就证明女同志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得很好。你一定很相信这两句话吧。”这是帅孟奇纪念馆中珍藏的一封家书复印件。在信中,帅孟奇鼓励舒炜,要有追求,要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奋斗。照顾革命后代,把他们培养成有益于人民的人,正是帅孟奇坚守的人生信条。

据舒炜回忆,除了家书中的谆谆教诲,平日里,每当有孩子在身边,帅孟奇总忘不了叮咛嘱咐,“你们没有权力,也绝不应该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过日子。你们只有继承父辈的革命精神,为党为人民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义务……”这些话语,深深地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帅孟奇对下一代更是格外关心。有一年,汉寿县遭受水灾,她马上寄了5000元回去,支援修复被洪水冲坏的小学校舍。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材奖励基金会、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单位都收到过她的捐款。1989年3月,帅孟奇立下遗嘱,身后所余存款全部捐给教育事业。根据这一遗愿,帅孟奇去世后,她的亲属将遗产的一半2万元捐给天津大学奖励优秀学生党员,剩下的2万元捐给汉寿一中。把革命后代当作自己子女,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亲人,帅孟奇无怨无悔付出一切。这种爱,跨越亲情和血缘,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无疆大爱!

“没有孩子却儿孙满堂,没有视力却有敏锐目光,没有权力却最受崇敬,没有享受却活得最长。”这是陈赓将军的两个儿子陈知非、陈知建,为祝贺帅孟奇百岁寿辰而合力完成的书画作品。画上,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帅孟奇与盛放的“粗干老梅”并立着,是那样的慈爱祥和。傲然怒放的梅花辉映出她绚丽的人生,遒劲有力的枝干衬托出她高洁的品格。帅孟奇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也为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树立了光辉榜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