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23期

社论

以高度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  新指南

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重要论述

以更高站位更严举措更大力度 
强化对“一把手”自上而下的监督

做实做细同级监督  一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调查研究

靠有效监督把“关键少数”管住管好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把责任压紧  把监督做实
——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持续强化深化

严于律己  严负其责  严管所辖
——“一把手”既要自觉接受监督又要主动强化监督

充分发挥监督专责机关职能作用
——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

盯住责任管好权力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上海:用精准思维强化政治监督

以绣花功夫抓好政治监督
——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探索政治监督精准化工作实践

精准“建账”   让监督心中更有“谱”

精准“查账”   奔着问题去盯住问题改

同题共答  变“自转”为“公转”

用好“精准思维”利器  把政治监督打到点位上

“拿地即开工”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图说纪事

水润万物焕新颜

学术研究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书记说纪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清单管理促有度有为

坚决清除“绊脚石”

经验交流

崇廉清风吹榕城  释放廉洁文化叠加效应

扎实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实走深走细

一得之见

把准新征程上政治监督的实践要求

以高质量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

做实政治监督必先明确政治责任

严声嘹亮

德州:“吨半粮”填满百姓粮袋子

扛牢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安全

李家塔河的水清了,乡亲们的地润了

“粮王”老段的“烦心事”

一粒粮的信息化“入住”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把握涉案财物登记上交的有关规定

如何理解把握违纪违法事实材料与被审查调查人见面的相关规定

案语

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系列报道·之六
提职后反而沉沦的大学校长

重点突破带动破解顽瘴痼疾

广角

以有力监督促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

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将基层监督做深做实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

一线镜头

监察史话

发挥家风家教家训的教化功能

知行话题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评论 

守住人民的心


把责任压紧 把监督做实 

——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持续强化深化

1

  “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班长”,肩负着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的重任,必须以强有力的监督促使其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2021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从严监督管理领导干部的宝贵经验总结,为当前和今后的实践提供了权威指导和制度遵循。

  组合拳见真章:综合施治强化对“一把手”监督

  调研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普遍把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抓好《意见》贯彻落实,监督工作由破题开局的“浅水区”逐步走向纵深推进的“深水区”,初步形成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奋进新征程的良好局面。

  “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对监督的认识理解日渐深入,自觉受监督、主动抓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

  “以前对监督有抵触情绪,觉得监督是限制、是不信任,会影响工作和团结。”辽宁省一位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坦陈,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监督氛围逐渐浓厚,对监督的认识愈发清晰,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逐渐深入每一位班子成员心中。陕西省有的厅党组书记在党组会上旗帜鲜明地表态:“驻厅纪检监察组是代表省纪委监委来监督厅党组的,我作为‘一把手’是重点监督对象,从我做起、带头主动接受监督。”在安徽省,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一把手”们表示,“抓监督就是抓班子带队伍、抓工作促落实”“监督和工作不是‘两张皮’,监督做好了,带动其他工作上水平”“抓监督的过程就是落实主体责任的过程”“不抓监督就是失职渎职”……领导干部对监督的认识不断提升,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

  认识上的持续深化,体现为受监督、抓监督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在陕西省调研走访的几个市,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反映,市委书记履行主体责任、主动开展监督的积极性更高,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逢会必讲,还坚持与市委常委班子成员谈心谈话,既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又督促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抓好日常监督、巡视巡察、专项督查等反馈问题的整改。有了“一把手”的示范,领导班子成员对监督的态度也进一步转变。在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谈话后,陕西省一位厅局级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写了书面材料,汇报思想和工作,特别是履行“一岗双责”、廉洁自律等情况,并表示,“不管是我个人的问题,还是分管范围内任何人的问题,都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是真诚帮助,绝不是刁难”。

  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是党委(党组)重监督、抓监督的重要标志之一。调研显示,不少“一把手”对纪委监委职责定位、职能作用的认识愈发明晰。一位县委书记的看法颇具代表性,“支持纪委监督领导干部、监督‘一把手’,对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是有效的督促和助力,对于优化政治生态、促进地方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不少地方的“一把手”谈到,班子里平常交流最多的就是纪委书记,“纪委需要我出席的会议,再忙都要参加;纪委报上来的文件,作为优先级处理”成为一种共识。得益于这种支持,纪委书记监督“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底气越来越足。

  注重用好多种方式,重点突出办案举措,积极完善监督格局,全面从严的监督氛围更加浓厚——

  做好“一把手”监督,要用好“十八般兵器”,注重发挥监督关口前移、抓早抓小的作用。从调研情况看,很多地方坚持把践行“四种形态”作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有效抓手,特别是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普遍用足《意见》明确的谈话提醒、政治生态研判、述责述廉、动态更新廉政档案、严督实导民主生活会、开展“三重一大”决策监督、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情况、巡视巡察等“规定动作”,还积极用好廉情抄告、“四不两直”监督检查、蹲点调研、嵌入式监督等“自选动作”,着力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既要“咬耳扯袖”,又有“雷霆手段”。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各地把查办案件作为使监督“长牙”“带电”的坚实后墙,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辽宁省坚决惩治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腐败,灵活采用“揭盖子”“牵藤子”“挖根子”等“战法”破解官商勾连问题,形成了强力震慑。陕西省纪委监委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问题线索挖掘处置力度,对典型案件直查直办,近年来立案查处省管企业领导人员中“一把手”占比54%。安徽省在加大办案力度的同时,坚持每年对查办的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违纪违法问题开展分析,并向同级党委“一把手”专题报告。各地还注重扎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综合采用开展警示教育、下发纪检监察建议、检查督促问题整改等方式抓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持续放大案件查办综合效应。

  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格局,不断强化从严监督的氛围。调研了解到,各地以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为重点,横向上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纵向上建立起自上而下层层抓的监督格局。横向上,紧盯重大行业、重点领域、重要部门“一把手”,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等贯通协同;促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用好“室组”联动、“室组巡”联动等监督模式。纵向上,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步步压实责任。安徽、陕西等地瞄准对基层“关键少数”特别是村级“一肩挑”人员监督薄弱问题,探索市纪委监委作指导、区县纪委监委作主阵地、乡镇(街道)纪委作主力军,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廉情监督员等充分发挥作用的监督框架。

  围绕《意见》细化实施办法,完善配套制度,并融入监督体系,为做实监督提供重要保障——

  《意见》公布后,各地及时对标对表,出台总体实施方案。安徽省印发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每项措施都明确牵头单位和分工负责部门,省纪委配套出台再细化的任务清单,把任务分解到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及省属高校、省属企业纪检监察机构。陕西省印发的实施意见,聚焦省委“一把手”、常委班子成员、省纪委3个监督主体,梳理出37项重点任务;将涉及纪委的18项重点任务,又细化为3项协助职责、11项监督职责、4项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组组长监督职责,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

  如果说总体实施方案是谋篇“总布局”,那么围绕有关监督举措出台的操作办法就是精细“施工图”。在日常监督中,谈话是使用最多的监督手段。陕西省纪委把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纪委书记作为重点,全面落实监督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专题调研市县两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与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个别访谈,营造良好监督氛围。针对如何做深做实谈话,不少地方出台操作办法,区分不同谈话类别,突出谈话前期准备、具体实施、谈后跟踪问效等环节,具体实施时又根据职务级别、分管范围等,明确为何谈、谁来谈、谈什么、怎么谈、在哪儿谈等事项及程序,有利于提高谈话的严肃性和专业性。辽宁省纪委围绕健全完善“一把手”问题线索分析研判制度、“三重一大”决策监督制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制度、廉政档案制度、纪检监察建议制度等,细化实化20项举措,提升了监督的操作性。

  把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融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之中,有利于提高监督综合效能。各地将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作为巡视巡察工作重点,要求进驻前向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深入了解情况;巡视巡察谈话将“一把手”工作、生活情况作为必谈内容,对反映的重要问题深入了解;巡视巡察报告将“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单独列出,提出明确意见和整改要求。不少地方在制定推动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和基层监督体系的落实方案中,着重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还有一些地方将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写入“两个责任”清单,梳理细化监督事项,以台账式管理力促监督任务落地见效。

  破难点待攻坚:对“一把手”监督依然是薄弱环节

  从调研看,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意见》,明确监督重点,压实监督责任,细化监督措施,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结合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日常监督检查及巡视巡察情况看,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仍存在薄弱之处。

  首先是思想认识有待深化。不少党员干部谈到,仍有“一把手”或班子成员对“被监督”抗拒、对“抓监督”退避。一方面,不想、不愿、不敢监督的“顽疾”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一把手”认识不到监督与业务工作之间互促共进的关系,把二者对立开来,对监督怀有抵触。有的主动抓监督意识不强,习惯于作表态、提要求,把本该自己履行的主体责任要么推给纪委,要么安排班子成员甚至下属部门去代替。另一方面,接受监督的意识仍有欠缺。有的“一把手”习惯指挥监督别人,认为接受监督会削弱自身权力,有损权威和形象,对受监督感到不适应。有的纪检监察机关也存在斗争精神不足的问题。有的纪委书记对监督“一把手”和同级班子成员投鼠忌器、患得患失,“面对面监督”变成“肩并肩会商”,监督依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从监督能力看,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调研发现,有些“一把手”履行监督职责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简单,通常限于谈话提醒、信访举报分析等传统方式,而且时常因为不会用、不善用而使效果打了折扣。以谈话为例,有的“一把手”谈前准备不充分,谈时不擅长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缺乏深刻透彻的剖析,导致谈话浮在表面,无法使谈话对象“红脸出汗”。有的纪检监察机关也存在能力短板,面上的泛化监督多,点上的精准监督少,“该做的工作都做了,就是难以发现问题”,特别是在抓早抓小方面监督没能及早预警,导致“一把手”一出事就是大问题。另外,有省份换届后半数以上的市县纪委书记是新转任的,对工作不熟悉,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精准监督的能力,尤其在发现问题、线索处置等方面工作质量不高。

  监督措施不够细化,也是影响监督实效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有的党委(党组)虽对《意见》进行了传达学习,但没有具体贯彻落实措施;有的制定了实施方案,但结合实际不紧、“上下一般粗”,在落实过程中针对性差、效果不佳。二是监督措施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以“三重一大”决策监督为例,若想使监督奏效,决策前的准备很重要。如对于大额资金使用,要在决策前征求意见,让参与决策人员充分知晓资金“从哪儿来的、要花在哪儿、具体怎么花”,弄清风险点在哪儿,否则决策时就很难发现问题,成了“走过场”。三是监督存在难点或盲区。不少干部反映,“一把手”被“围猎”、腐蚀多发生在八小时外,但目前对八小时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监管,有效可靠的措施并不多。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必须以系统思维协同各类监督方式和力量,汇聚监督合力。但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各类监督之间协同联动不够,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等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相互配合、常态长效的监督载体。比如,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提出,审计移送问题线索精准性强、成案率较高,但其他部门很少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此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在职责分工、统筹衔接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有的监督检查室与派驻机构对被监督地区(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职责有待进一步明晰。还有干部提出,如何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党委纪委“同题共答”,形成监督合力,仍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向关键处发力:做深做细做实让监督有形更有效

  “一把手”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一旦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是一项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做深做细做实为着力点,推动有形的监督有效化。

  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制度起着基础性、规范性作用。从调研情况看,很多地方已搭建起制度体系,但仍存在调整完善的空间,亟须对相关制度进行评估,对尚未有制度配套或规范的工作或环节,要在《意见》和省级党委实施方案框架内,补齐制度短板、扎密制度笼子;对过于原则、不切实际、针对性差的制度,要锚定可操作、能落地、有效果的目标进行修订完善。要防止出现重复制定制度、层层出台制度、以制度制定代替实际执行等问题,真正让制度少而精、务实而管用。

  细化实化监督举措,能够避免监督走形式、简单化,有利于提升监督质量和效果。比如,“三重一大”决策监督,决策前的征求意见、通报沟通等工作对于做实监督、发现问题十分重要,需要充实和规范。再如,有干部提到廉政档案在建设管理特别是及时更新、信息运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防止成为摆设。还有一些《意见》或其他法规规定的监督举措同样需要细化实化,避免监督实效被形式主义虚化、弱化。值得注意的是,要坚决避免形式主义,而必要的形式也应做到位。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纪委书记或纪检监察组组长以日常吃饭、散步时的私下交流代替正式谈话,认为只是形式不同,同样能起到提醒的效果。事实上,正式谈话因其严肃性和规范性,能给监督对象带来心灵上的冲击甚至震慑,对于切实发挥监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开展监督时应做到内容与形式相兼备、坚持原则和讲究策略相结合,综合提升监督效果。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进一步树立系统思维,贯通协调各类监督,防止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按照贯通协调、统筹协同、一体推进的理念,找准盲点堵点、厘清权责边界、搭建协作平台,进一步完善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协调机制,释放监督合力。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明晰各监督单位权责界限,明确监督职责、任务、内容、方式、程序等,对各类监督主体协作配合的方式、范围、内容、成果运用等进行规范,打通制度层面断面和堵点。用好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强化对监督信息的收集、甄别、分析、研判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监督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监督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有效提高监督精准度和实效。

  更加注重“一把手”和纪委书记的选任和培养,是党员干部共同的心声。接受采访的干部普遍谈到,“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带头就不难”,“一把手”如果自身廉、讲原则、敢担当、作表率,那么所在地区或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就相对开展得好。有干部直言,“抓好‘一把手’监督,关键在‘一把手’”。这启示我们,在选任“一把手”时,除把好人选政治关和廉洁关外,不妨增加对其重视监督、敢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等情况的考察内容,真正让敢于善于监督的同志走上“一把手”岗位,从源头上保证领导干部既清白干净又富有力量。同时,应坚持常态化加强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能力培训,持续提升“一把手”从政治高度理解监督重要性的自觉,锤炼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素质本领。调研发现,少数发生过“一把手”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甚至是系统性腐败、政治生态污染严重、工作亟须重开新局的地区或单位,往往由有丰富监督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接棒担任“一把手”。这些新任的“一把手”党性原则和纪法意识强,在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方面敢作善为、扎实有效,对于在较短时间内修复政治生态、凝聚人心、重振士气,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调研中,很多纪检监察干部谈到,正风肃纪反腐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纪律部队”的精神状态、履职能力、作风形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以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为契机,持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培养斗争精神,着力提升监督本领,在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上充分发挥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作出新的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