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23期

社论

以高度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  新指南

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重要论述

以更高站位更严举措更大力度 
强化对“一把手”自上而下的监督

做实做细同级监督  一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调查研究

靠有效监督把“关键少数”管住管好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把责任压紧  把监督做实
——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持续强化深化

严于律己  严负其责  严管所辖
——“一把手”既要自觉接受监督又要主动强化监督

充分发挥监督专责机关职能作用
——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

盯住责任管好权力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上海:用精准思维强化政治监督

以绣花功夫抓好政治监督
——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探索政治监督精准化工作实践

精准“建账”   让监督心中更有“谱”

精准“查账”   奔着问题去盯住问题改

同题共答  变“自转”为“公转”

用好“精准思维”利器  把政治监督打到点位上

“拿地即开工”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图说纪事

水润万物焕新颜

学术研究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书记说纪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清单管理促有度有为

坚决清除“绊脚石”

经验交流

崇廉清风吹榕城  释放廉洁文化叠加效应

扎实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实走深走细

一得之见

把准新征程上政治监督的实践要求

以高质量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

做实政治监督必先明确政治责任

严声嘹亮

德州:“吨半粮”填满百姓粮袋子

扛牢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安全

李家塔河的水清了,乡亲们的地润了

“粮王”老段的“烦心事”

一粒粮的信息化“入住”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把握涉案财物登记上交的有关规定

如何理解把握违纪违法事实材料与被审查调查人见面的相关规定

案语

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系列报道·之六
提职后反而沉沦的大学校长

重点突破带动破解顽瘴痼疾

广角

以有力监督促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

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将基层监督做深做实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

一线镜头

监察史话

发挥家风家教家训的教化功能

知行话题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评论 

守住人民的心


德州:“吨半粮”填满百姓粮袋子 

本刊记者  马直辰

1

  仓廪实,天下安。走进鲁西北大地的村庄,家家户户门前院后成垛的金黄玉米记录着秋收的喜悦。作为传统产粮大市,德州今年夏粮总产超过76亿斤,单产、总产、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种粮大户闫明胜感慨道:“创建‘吨半粮’以来,我们村连年增收,今年一亩地打了1530公斤粮食,每亩收入超过4000元。”

  所谓“吨半粮”,就是一年两季亩产粮食1500公斤,其中小麦亩产650公斤、玉米亩产850公斤以上。2021年9月,山东省德州市提出创建“吨半粮”产能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亩产1500公斤以上的120万亩核心区、亩产1200公斤以上的300万亩辐射区、亩产1100公斤以上的600万亩带动区。德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站在守护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以高质量监督保障德州“大粮仓”。截至目前,核心区已有超100万亩地块实现“吨半粮”创建目标。

  保供给——“地是爹,水是娘,有爹有娘产好粮”

  虽然只是11月,但一股强冷空气来袭,造成德州全境大幅降温。闫明胜下到田里查看冬小麦苗情,“前期浇的越冬水起了大作用,不仅蓄水保墒,也稳定地温,起到防寒保苗作用”。他指着田垄间的潜水井出水口对记者讲,“前一阵潜水井坏了,村里镇里跑了好几趟没人管,后来县里来人才修好。所幸没耽误灌水,抗过这轮降温,明年丰收大有指望。”

  和庄稼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闫明胜知道,“地是爹,水是娘,有爹有娘才能产好粮”。“‘吨半粮’提出之初,德州从各县区选取120万亩最好的田地纳入核心区,这些田地已经具备平均每亩1200公斤的产能。产能的提升有其规律,从低到高易,但从较高到更高难度陡增,实现‘吨半粮’难度不可谓不大,最大的挑战就是灌溉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立军介绍,耕地盐碱化是制约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德州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盐碱度较高,“干时梆梆硬,浇后白花花,种一茬赔一茬”,即使是优中选优的核心区田地也不可避免面临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正是克服土壤盐碱化的有效举措,如闫明胜地里的潜水井就有别于普通水井,能够从地下四五十米处抽取盐碱度低的深层地下水。

  换机井、修泵站、通沟渠、装暗管……实现“吨半粮”,设施得跟上。为改善地力基础,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德州市先对“吨半粮”核心区的井、沟、渠、涵等农业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范改造升级,高效节水灌溉覆盖面积近80万亩。在此基础上,各县区也积极行动,配套资金、规划项目,在辐射区、带动区也兴修大量节水灌溉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共修建安装潜水井等农田水利设施1.5万余台(件)。

  在上下各级都重视的情况下,闫明胜咋还遇上机井坏了没人管的“怪事”?原来问题出在建后管护上。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干部老田告诉记者,翟家镇划归“吨半粮”核心区后,县里统一把老泵站换成了取水更深、出水更快的潜水井,但对水井设备管护责任规定得却并不明确。老田介绍,潜水井项目的法人是县区,实施主体是乡镇,具体施工是企业,建后管护却以“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为由甩给了村集体甚至村民个人。以潜水井为例,设备加管道一套下来要两万四五千元,“政府管不到、村里没钱管、群众管不了”,最后还是县农业农村局找回施工企业才把潜水井修好。

  重建轻管,等于没建。针对建后管护中暴露出的权责不清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德州市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建立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加强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临邑县专门划拨建后管护专项经费,明确“小问题村里技工修,大问题乡镇统筹管”;夏津县修订9项制度,明确每村选出“井长”专门负责农田灌溉机井管护;还有一些县区探索将高标准农田、机井等重点农业项目交给国企做,由国企对建后管护负责到底。

  机井就在地里,难免磕磕碰碰,前些天闫明胜田里的井口就给农机碰掉了一块。不过这次情况大有不同,“跟村里一说,第二天施工队就来了,不仅换了管口还砌了水泥护圈,以后不用担心‘误伤’了。”

  德州市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检查中向农户了解粮食晾晒有关问题。

  助生产——“有了托管服务,高效又增产,省钱又省心”

  向土地要产能,不仅需要良好耕作基础条件,也需要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特别是需要加快规模化机械化实现高效高产。这些年来,德州通过流转等方式,推动土地经营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集中,解决土地细碎、耕地闲置、经营粗放等难题。然而,总有些农户祖祖辈辈生活在自家田地,浓厚的土地情结让他们不愿意把田地流转出去,“种啥自己说了不算,打下粮食和自己没关系,想自己磨点面找不到麦子,吃面还得出去买,特别不适应”。

  耕地流转不出去,土地集中不起来,粮食增产怎么办?“前些年我们发现,在基层生产实践中,一些小散农户与种粮大户、集体合作社之间形成了一种生产托管的合作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研究、试点,目前德州已在各县区推广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韩立军介绍,托管并非流转,托管的土地,经营权仍然属于农民,最终的收获也归农民,这就解决了农民不愿流转和土地难以集中的矛盾,在生产过程上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达到节约成本、高效增产的效果。托管服务项目包括耕地、深翻、播种、施肥、打药、收割、烘干、储存、销售等农业生产环节,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全托管或订单托管。在托管模式下,甚至可以做到农民全家在外,不用回村下地,也可以获得收成。今年以来,全市已培育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66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861家,累计托管服务近70万户次、2367万亩次。

  “以前各家各户打药,十天半个月才能打完,如今托管给合作社,一两天就打完了。”袁本刚是齐河县胡官屯镇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托管的土地里,有数万亩位于“吨半粮”核心区。“我们托管服务的对象,八成以上都是小散农户。与他们相比,我们在选种、深耕、灌溉等方面都规范很多,不仅成本低,而且收益要高不少。”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合作社托管种小麦、玉米成本要低很多,仅小麦底肥一项每亩就少25元,其他各项成本都算上,每亩比小农户自管要少200余元。在专业化种植加持下,小麦每亩单产可提高二三百斤。

  托管说白了就是种地那几件事,而且托管方和服务方基本上都是合作社和农民,因此刚开始签订服务协议时,大多不那么规范,价格、服务质量等也没有统一标准。不规范就会出问题。陵城区某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作社更喜欢托管农场,看不上只有三五亩地的小散农户。比如给小农户提供托管收割服务,每亩价格要比为农场收割贵10元到20元。有的不在协议里写清价格,有的签订协议后找理由加价,小散农户只得忍气吞声。”了解到托管服务存在种种不规范问题,陵城区从2022年开始,开发了陵城农服平台,平台为农户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统一规范的签约模板,项目发布、支付结算、服务评价等环节不仅能够线上办理,而且更加公正规范。不只是陵城,德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合同不规范、托管缩水漏项等问题专项整治,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不仅为“吨半粮”构建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周期监管服务体系,同时还辐射带动其他耕地的托管服务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以前都是自己找收农机,有时还要排队等,万一遇到阴天下雨急死个人,今年我家10多亩地全都托管给袁本刚了,耕作效率高产量大,真是省钱又省心。”说起今年的秋收,胡官屯镇村民黄老伯高兴地说。

  畅购销——“有了好销路,来年种地更有劲儿”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曾经,一些地方农民种地增产不增收,极大影响了种粮积极性。“吨半粮”创建带来产量提升,更多粮食投入市场,如何保证土地增产的同时农民增收,成了必须解好的一道必答题。

  “我们抓粮食产能,不仅为了‘保饭碗’,更要通过全链兴粮,推动产业集成,带动农民增收。”谈及做好“吨半粮”创建的“后半篇文章”,韩立军表示,德州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正在着力把小麦玉米的“金山”变成农民增收的“靠山”。

  连日来,在平原县的山东福洋生物科技公司车间内,机器加工声轰鸣,工人忙碌有序。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主要从事玉米深加工行业,已建成年加工100万吨玉米产业化项目,相当于周边3个县玉米产量的总和,且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平原县种粮大户老段告诉记者,去年他和几家种粮大户都从福洋公司的项目里,尝到了种玉米的甜头,“今年我们一合计,又流转了1500多亩田地种玉米,还联合购买了一批水肥一体机。正好赶上今年秋天玉米丰收,多产出630多吨,卖了将近164万元。”

  “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需要围绕农业办好产业,办好产业促进农业,德州市在狠抓“吨半粮”产量的同时,正着力把农副产品在当地“吃干榨净”。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介绍,德州把食品加工作为全市12个标志性产业链之一,专门设置了产业链办公室,指导各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整合企业资源优势,努力完善产业链提升产能。现在,不仅中粮、新希望、法国贝勒等9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德州,还培育84家国家级和省级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具备小麦650万吨、玉米40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

  “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多了,我们卖粮的渠道多了,价格也高了不少。有了好销路,来年有劲儿种更多粮。”老段笑称,他已经在琢磨明年盘下谁家的地了。

  强监督——“盯的是责任,抓的是具体,保的是安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吨半粮’目标能够在德州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关键得益于‘书记抓粮、党政同责’,保障各级牢牢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德州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主任王树田介绍,为保障“吨半粮”目标实现,德州市自上而下建立“书记抓粮”机制,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高产区、市抓核心区,四级书记一起抓,做给乡亲看,领着大伙干,起到了示范带动效果,各项增产增收措施也得以在基层落地落实。强化政治监督,首先盯的就是四级“书记抓粮”责任的落实。市纪委监委在同县区党委书记谈心谈话时,询问“吨半粮”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整改解决等情况,特别是“书记抓粮”的责任落实情况。

  政治监督最怕空化泛化,德州市纪委监委靶向选取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作为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小切口”,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项监督。专项监督由市纪委监委第十一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联合“室”“地”“部门”组建联动监督组,赴陵城区、平原县、武城县进行2个月的蹲点监督。监督组既进驻部门、嵌入业务,更深入现场、实地察看,对照相关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分布图,围绕项目工程建设、资金资产管理、使用成效发挥等方面,重点检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建后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专项监督共发现有关问题370个,问题线索35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57个。例如武城县纪委监委针对监督发现的农田灌溉沟渠淤塞问题,督促县水利部门和属地镇街政府累计清淤河道、沟渠110余公里,有力保障冬小麦“春灌”。

  “联动监督组不仅起到以干代训的效果,还拉清单、列明细,为县区开展监督提供了工作指南,比如监督‘书记抓粮’责任落实情况,要重点检查‘小麦成长日记’‘科技壮苗技术服务月历’是否按时完成,这种明确清晰的路线图、说明书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操作性和执行性。”联动监督组成员周锦绣本是齐河县纪委监委干部,带着参加专项监督的经验,回到齐河后探索创新监督路径,将灌溉机井项目分布图同县电力局用电缴费数据比对,精准找到可能存在问题的138台机井。“机井都是插卡取电抽水,如果电力局数据显示很多农户刷卡缴费,说明机井运转正常,如果刷卡次数少、金额小,或者干脆没有缴费记录,很有可能是机井出了故障。”

  德州市粮食局德城分局原党总支书记、局长姚兰,德城粮食收储中心原主任孟濂,德州粮油集团总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盛玉国等“硕鼠”纷纷落马……德州市纪委监委把办案作为最有力的监督,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查处了一系列粮食系统“一把手”和关键岗位案件。“这些‘硕鼠’危害粮食安全、侵害农户利益,把粮食市场弄得乌烟瘴气,严重影响老百姓种粮积极性。”王树田介绍,迄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已受理粮食购销领域问题线索187件,立案10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7人,留置10人。在清除“硕鼠”、释放震慑的同时,市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改革不力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地储粮轮换审批、粮食质量管理、涉粮资金拨付使用、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制度29项,推动构建更加公平规范的粮食购销市场,让老百姓辛苦种的粮食卖得出去更卖得上价。

  “创建‘吨半粮’的目的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现在,核心区目标基本实现,辐射区和带动区的产能也稳步提升。随着粮食生产迈向稳产高产,越来越多的农民粮袋子满了、钱袋子鼓了。”德州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发力,为“老粮仓”焕发新活力保驾护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