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是导向,根本靠治理。纪检监察机关既要聚焦企业诉求,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找准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堵点、症结,又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整改、系统施策,积极保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2022年底,有企业反映如东县个别产业园区存在转供电加价收取电费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转供电是指电网企业在难以直接供电、抄表和收费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产业园区常由国有企业承担物业管理职能,成为园区内企业转供电主体,并代收电费。产业园区本应成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的“主阵地”、亲商安商的“展示窗”,但少数履行管理服务职责的党员干部,在转供电收取电费这样的配套细节上,不仅没有落实企业减免优惠政策,反而想方设法“薅羊毛”“赚差价”,是典型的“损商”行为。
获悉这一问题后,我们责成如东县迅速查明情况。该县纪委监委立即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排查,发现4个产业园区未严格执行省发改委规定的转供电主体加价标准,相关管理服务人员“拍脑袋”决策,违规向52家企业加价收取电费,从中摊派园区运营成本,为自己“省钱”、给企业“增负”。在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多收取的400余万元电费在一周内全部清退到位。
多收的电费虽然退还到位,但事情不能就此了结,背后的责任问题必须查清。我们通过交办督办、派员参与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经过调查,涉事4个产业园区承担转供电主体职能的2家国有企业5名责任人存在违规决策、随意用权、加重企业负担的违规行为。如东县纪委监委对其中1名还涉嫌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主要责任人采取留置措施,就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以“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4人。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深化治理才是关键。通过该案查办,我们发现转供电加价收费问题不仅暴露了园区管理人员政策执行走偏、服务意识欠缺,也折射出相关职能部门宗旨意识淡漠、履责不力、监管缺位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均与营商环境提升背道而驰,只有系统治理,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堵塞漏洞,防止类案发生。案件办结后,我们督促如东县纪委监委针对发现的政策执行敷衍应付、监督管理“宽松软”等突出问题,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如东县政府建立规范转供电收费工作领导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排查,查清转供电主体、收费情况、摊派方式和用户情况,并建立问题清单,及时整改销号。涉事国有企业建立转供电管理办法,优化规范工作机制,每个产业园区指派一名物业服务园长驻园办公,定期上门服务,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深化以案促治,主责在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实践我们感到,构建“纪委监督+部门主抓”的综合治理模式,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联动发力,才能凝聚优化营商环境合力。在我们推动下,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多部门印发转供电收费政策告知书,提升政策知晓度;供电公司对符合条件的终端用户实施直供到户和“一户一表”,完成转供电主体改造13户,惠及终端用户1905户。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为的是各类惠企政策、涉企服务能真正看得到、落得下,以“雷霆手段”打通影响营商环境堵点淤点难点,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助力企业“轻装前行”。今年第二季度,如东涉事产业园内某电子有限公司按整改后标准所交电费减少27万余元,大大减轻了企业压力。有企业主表示,如今运行成本降了,园区服务更靠前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也更足了。(作者:江苏省南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