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量,并不以时间论短长。李夏,把年仅33岁的生命定格在风雨中,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念、深沉的思考。
李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听一听近距离接触过他的人的感受、感悟。
绩溪县长安镇党委书记高道飞——
我打心眼里敬佩他
我是眼看着李夏这个年轻干部一点点成长历练起来的。在平时,我就打心眼里很敬佩他,虽然我是他的领导。不仅是我,同事们也是这样,因为他的为人正派,因为他的言行一致,因为他的责任担当,大家都很佩服他。
从李夏身上,你会对信念坚定有一个直观的体会。记得2017年春节前,我们按惯例开一个青年干部座谈会。在会上,他的发言没有老生常谈,而是与众不同。他说青年干部要学什么?首先就是政治理论,没有政治观点就没有政治灵魂,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他提醒青年干部们要想三个“什么”:为什么来这里工作,在岗位上干什么,将来留下什么。他的发言联系实际,站位高但又让人感觉到真情实感。我也深受触动,这份发言提纲,至今我还保留着。
要知道,在乡镇基层工作,很容易陷入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但李夏却非常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办公桌上和房间床头都摆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全面从严治党等相关理论书籍,上面还写了很多学习笔记。我们常讲要理论联系实际,李夏他就是把学习的感悟、修养的提升、信念的坚定,体现在了一项项实际工作中。
谁都喜欢有担当、能负责的干部。工作上有什么任务,我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夏,因为将任务交给他,我很放心。还记得在负责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期间,他一方面从严把关,挨家挨户地审核每一个申请对象,了解农户家庭情况、房屋状况,一方面为老百姓着想,凡是符合政策规定的,他都抓紧时间一一落实,不仅帮助农户一起商定维修方案,还要现场验收,亲自把质量关。我清楚地记得,房屋验收时,坦头村一个农户家的屋顶是翻建的。我们一般验收可能就在下面看看,但是李夏不放心,他搬来梯子,爬到屋顶上看看改造是不是真的到位了。换位思考,不是谁都能这样想到、做到,我就在心里为李夏这种认真责任的精神暗暗竖起了大拇指。
我曾经问他。“像你这么优秀,想不想进城去?”李夏说:“我还是喜欢在基层做工作,与老百姓打交道。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我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当时,我对他说的话,心里是打了一个问号的,但他用行动甚至生命验证了,他说的不是大话、套话,他说的是实话、真心话。
长安镇高阳村村民王秀萍——
他就像自己家人一样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李夏的场景。那会我正挑着一担米,迎面走来一个小伙子,脸圆圆的,戴着眼镜,他问:“大妈,您到哪里去啊?”那时候我还不认识他,他就主动拿过挑子,帮我挑了一段路。当时,就觉得这个小伙子人蛮好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李夏,并逐渐和他熟悉起来。“您吃饭了吗?今天都干嘛?”每次他和我们打招呼、拉家常,都让人感觉很亲切,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
这个“家里人”,真把我们的事当成他自己家的事。之前我们这里种菊花,产量不好,李夏来了以后专门请技术专家来教我们。有一次晚上8点多了,李夏带着技术员到我家里看菊花,我看天色晚了,想留他们在家里吃饭,可李夏他们水都没喝一口就走了,急着回去给我们想办法、拿方案。还有一次,家里种的菊花长虫子了,如果控制不住,一年收成就没了,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李夏知道后,跑到家里和我说:“大妈你别急,我们想办法。”他听说有一种农药,药效特别灵,但是村里还没有卖,他第二天就跑去县里买了农药回来给我。药一打下去,2个小时虫子都被杀死了。我高兴坏了,对他说:“小夏,今年收成好我们一定要感谢你。”当时李夏说的话,我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暖暖的,他说“不用谢,只要看见大妈脸上的笑容,我比什么都高兴。”
后来李夏要调走了,去荆州乡上班前他来和我告别,我们都非常舍不得,心里好像空了一块。但他说,“我还会回来的,要带你们种菊花,让你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我还要跟你扭秧歌咧!”现在说起来,他好像还站在我身边一样。我其实不愿提起这些,因为感觉心里空的那块地方再也补不回来了。我只是这样想象着:他可能走亲戚或者调到哪里了,还要回来的,我怎么也不愿相信他已经不在了。
李夏(左)在荆州乡下胡家村贫困户汪云安家中走访。程伟/摄
荆州乡人大主席王全胜——
他总是那么朴实
“工作最重要,生活简单一点就可以了。”李夏牺牲后,同事们常说起李夏的这句口头禅。他很少计较个人生活上的事情,总是那么朴实。
我记得荆州乡机关干部岗位公示牌上的那张相片里,李夏穿的是一件灰色圆领衬衫。这件普通的衬衫,已经洗得略显发白了,可见已经穿了很长时间,还一直穿着。如今,这件衣服时常勾起我的伤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李夏同志牺牲当天穿的衣服就是那件灰白的衬衫。
2018年12月,李夏来荆州乡报到上班时,原纪委书记使用的那张办公桌子已经破了,前面的一块挡板脱落,基本无法使用了。乡政府分管后勤的汪龙山同志准备安排给他换个新的办公桌,可李夏说:“没事,这个桌子修修还能用,作为纪委干部,我要带头做到勤俭节约”。他请汪龙山同志看看附近有没有木匠,找个人来修修,能用就行了。可不巧的是,不知是板材店缺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最后钉上去的挡板是暗白色的,与桌子主体的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乡里调整办公室,将李夏从里间调整到外面办公,那张修理过的桌子也随之搬到外面。有一次,我到他办公室商量联村工作,看到他那张桌子,就跟他说,“小李,这张桌子也该换了。”他说,“能用,没事。如果感觉不协调,那我换个方向。”他抽空把桌子换了个方向,让暗白色的挡板不那么明显。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他心里想的是自己能节省一点是一点,这样就能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其他急需用钱的地方。
一件洗得发白的衣服,一张色彩不协调的桌子,从李夏的朴实,就能看到他的真实,也能感受到他的情操、情怀。
荆州乡干部胡圣子——
他务实认真的劲头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和李夏书记曾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他在里间,我在外间。虽然共事时间不长,但他一直是我的榜样,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
李夏书记是个不求“面子”、很务实的人。记得有一回,九华村要召开低保评议会,会议由民政所牵头组织,纪委履行监督职责。那天我跟着李书记去开会,到村里时,村支书已经把村民代表组织起来在村委会等我们了。村长拉着李夏,让他坐在前面,坐主席台中间。李书记摆摆手说,我今天是来监督的,我们就坐最后吧。于是我们坐在最后一排听完了整场会议。我有些不解,为什么不坐前面坐中间,不说刷一下存在感吧,也可以突出一下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嘛。
看出我的心思,李书记跟我讲,坐前面、坐后面这种事情不重要,工作多做一点、把工作做到位就可以了。那一刻,我真体会到了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胸怀,体会到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其实,我很想再和李书记一起工作,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是他的话时不时地在我耳边响起,还在督促着我、激励着我。
李夏书记身上有一股认真劲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李一博同志对此的感触,比我还要深。一博同志是2019年7月底开始担任乡专职监察员的,8月8日那天,他跟着李夏书记一起做执纪监督办案笔录。据他回忆,李夏书记的笔录准备细致充足,大到整体框架,小到询问的每个问题,他都提前准备好了笔记,完全掌握住了节奏,每个问题直击关键,又不拖泥带水。
笔录从下午2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6点多。5点半时,涉嫌违纪的当事人问,你们是不是快下班了?李夏摇摇头说,我们基层干部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您不用急,想向组织说什么就说什么。您现在要是真的回忆不起来,可以随时来乡政府找我们补充。当事人说到激动地方,往往语速加快,普通话夹杂着方言,李夏一直耐心倾听,安抚当事人的情绪,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也是不急不躁,温和地询问……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我想,这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宋梁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