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期
加强国际合作 狠抓追逃追赃
本刊记者 滕抒 曹雅丽
首页
1

  2015年,反腐败国际合作和追逃追赃工作成绩斐然,尤其是开启了多个“首次”——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首次将其作为全年七项任务之一作出部署,要求加强国际合作,狠抓追逃追赃;首次实现省级追逃追赃协调机制的全面建立;首次对1995年以来全国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情况进行大起底;首次集中公开曝光百人红色通缉令;首次实现追回人数超过新增外逃人数……从方法手段到机制建设,从个案追击到总体数量,这方方面面的重大突破是如何实现的?

  高层推动 追逃追赃加速提档

  “党中央对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高度重视,这是我们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负责同志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双边、多边场合强调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其中第一部分显著位置写入中俄反腐败合作条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首次将加强反腐败合作写入与外国签署的联合声明。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访问美国、英国,期间与奥巴马总统、卡梅伦首相在多个场合谈及反腐败,双方均达成重要政治共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或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要求把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作为中央交办的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赢得党心民心。

  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统一指挥下,各地及相关部门加速推进协调机制建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追逃办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均建立了国际追逃追赃协调机制,并对1995年以来全国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情况进行大起底。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实施外逃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做到数据动态更新、信息共享。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助推2015年追逃追赃工作全面提档加速。

  狠招频出 震慑力前所未有

  过去的一年,中国追逃追赃始终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国际媒体、海外华人、网民大众,中国追逃追赃在不同的舆论圈持续升温。这源于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对外逃腐败分子祭出的一记记狠招。

  2015年3月26日,追逃追赃亮出组合拳:启动“天网”行动!这一行动综合运用警务、检务、外交、金融等手段,向外逃腐败分子集中出击。

  2015年4月22日,追逃追赃再出撒手锏: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开曝光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的红色通缉令,加大全球追缉力度。

  与此同时,追逃追赃工作一改过去低调态度,“天网”行动办公室专门成立宣传组,及时引导舆论。追逃办有关负责同志先后接受美国彭博社、英国路透社采访,在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接受30多位境外记者采访。香港《文汇报》泰国版评价:“红色通缉令是中国反腐进程中的历史性突破,是‘敢不敢公开’和‘能不能公开’的突破。”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高调发声,抢占了道义制高点,得到海内外公众的支持,对外逃人员及所在隐匿国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百人红色通缉令下午5∶50发布,我们设在中央纪委网站的举报专区晚上12点就收到来自国外的举报信,前不久我们还收到了一封长达700多页的举报信。”24小时密切关注追逃追赃动态的追逃办同志对每一个信息都如获至宝,他们兴奋地说,百人红色通缉令发布后,国外媒体争相报道,更有一些媒体记者对照逃至本国的人员名单,找到外逃者家里和公司堵着门采访,让外逃腐败分子如过街老鼠。

  强大的攻势下,原本在国外招摇过市的杨秀珠、程慕阳等“红通”嫌犯,有的销声匿迹,有的抱头鼠窜, 更有一些人在慌乱中触网、在惴惴不安中束手就擒。

  2015年4月25日,红色通缉令发布第3天,改换身份潜回国内的“红通”90号嫌犯戴学民落入法网;5月9日,“红通”2号嫌犯李华波被从新加坡遣返回国;6月8日,“红通”16号嫌犯孙新被从柬埔寨抓获……百人红色通缉令中,到去年底已有18人归案。这些成功的案例,又一次次引爆媒体,追逃追赃的国际助威声此起彼伏,形成持续不减的强大震慑力。有媒体感慨:“追逃追赃,中国做足了功课!”

  扭住重点 实现美国、欧洲追逃追赃重大突破

  2015年12月5日,“红通”4号嫌犯、潜逃美国13年之久的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黄玉荣回国投案自首。她是“天网”行动开展以来第一个从美国主动回国投案的“红通”逃犯,也是目前到案的百人红色通缉令中外逃时间最长、职务级别最高的公职人员。

  黄玉荣的成功劝返,是2015年追逃追赃“紧盯重大个案”“扭住重点国家不放”等工作思路的生动体现。在红色通缉令锁定的100个重点对象中,仅逃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4国的就有87人,其中美国有40人,追逃追赃的重点国家一目了然。

  经过艰苦磨合,2015年中国与相关国家达成了理解和配合。以美国为例,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JLG)共同确定的5起重点职务犯罪追逃追赃案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王国强、黄玉荣的归案就是双方合作的成果。

  “2015年,我们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进行了非常顺畅的对话,合作的趋势和愿望都在加强。”追逃办负责同志说,实际上,这些国家的法律并不是要保护腐败分子,他们的救济措施也是有底线的,不是犯罪嫌疑人可以任意利用的。因为这些国家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外逃人员不仅损害中国利益,同样也在损害他们国家的利益、破坏社会秩序。正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说:“美国支持全球合作打击腐败。帮助中国将腐败官员和经济罪犯绳之以法是道德责任,也符合美国利益。”

  基于共同打击腐败的共识,在中国艰苦努力下,2015年实现了与美国、欧洲合作追逃追赃的重大突破,截至2015年11月底,共从欧美发达国家追回102人。

  综合施策 外逃人员库存首次反转

  盘点2015年国际追逃追赃,逃亡美国10余年的“红通”74号嫌犯杨进军、犯罪嫌疑人邝婉芳被从美国强制遣返,可谓分量十足的年度战果。

  “杨进军、邝婉芳被强制遣返,表明我们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协助,腐败分子无论跑多久,我们都能够将其捉拿归案。”追逃办负责同志说,二人被强制遣返,是我国在追逃追赃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丰富手段的结果。

  2015年,我国创新追逃追赃工作的方式方法,探索了一套有效管用的措施。如,建立挂牌督办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百名红通人员”分解到相关省区市挂牌督办,把责任压到各省党委、纪委和公检法机关肩上,形成倒逼机制。

  与此同时,加大对外交涉力度,加强多边、双边反腐败国际合作。如,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推动召开“拒绝腐败分子入境机制”第一次会议,有关国家通过该机制向我通报了疑似涉案人签证申办信息;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与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开展个案合作。以腐败分子外逃主要目的地国为重点,推动合作机制化建设;加快推进司法协助类条约缔结、批准工作,完成中国与德国、马来西亚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中国与亚美尼亚等国引渡条约谈判,中国与法国、意大利引渡条约相继生效。

  截至2015年11月底,“天网”行动共追回863人,其中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96人,追回人数超过新增外逃人数,外逃人员库存首次实现反转,外逃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许多中外媒体一致评价:“中国追逃追赃开辟了反腐败第二战场。”中国追逃追赃为世界反腐败增添了巨大的正能量,正在为世界人民称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