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学习贯彻中央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年终综述
体会与启示
国内外评价
我们走过这一年
社论
学习贯彻中央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年终综述
体会与启示
国内外评价
我们走过这一年
“通报级别高、震慑力强,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2015年12月21日,中央纪委通报的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引发了舆论和群众的强烈反响,也为全年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再添有力注解。
2015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部署,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重点问题,点准穴位,打准靶子;一环扣一环抓,不间断抓,锲而不舍、守住节点;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挺纪在前、一寸不让;紧紧扭住不正之风不放,处分问责、通报曝光,越往后执纪越严,形成高压态势,形成严的标准和氛围,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寸土不让强化“不敢”
“要把元旦、春节期间纠正‘四风’作为重要任务,认真研究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2015年12月21日,中央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2016年元旦春节风清气正。12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曝光问题、接受举报。
通观全年,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注重从具体问题抓起,从小处着手,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通过会议部署、开设举报窗口、通报曝光、案例剖析等方式,不断释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
2015年元旦春节前,中央纪委印发通知,部署“两节”期间纠正“四风”工作;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纪委与“两会”秘书处建立每日沟通机制,监督会风;五一前,中央纪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执纪监督工作、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等问题作出部署;中秋国庆前,针对高档礼品花样翻新等“四风”新情况,中央纪委明确要求早研究、早部署、早警示……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纪委要求,注重抓早抓小,强化提醒警示,在“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节点前夕,运用多种形式发信号、划红线,营造崇廉尚俭的节日氛围,净化节日风气。广东、重庆、四川等地通过分层转发方式,向党员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天津、山西、湖南等地利用函询、诫勉谈话等方式,及时提醒、纠正党员干部的“小毛病”;吉林、广西、云南等地协调新闻媒体,对“天价”月饼等节日歪风组织曝光报道,进行正面引导;上海、江苏、贵州等地将相关制度规定和典型案例编印成册,督促党员干部学习对照、知禁而止……
寸土不让、守住节点,坚持住、不松懈,就会形成一道道抵御“四风”反弹的防线,强化不敢、知止氛围。
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
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2128起,处理党员干部4323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011人,含省部级干部8人……
这是2015年1至1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总体情况。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对“四风”问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上升幅度达37%。而从单月数据来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平均约占处理人数的65.45%,比去年翻了一番,占比最高的11月份更是达到了76.72%。由此可见,今年对此类问题的纪律审查、处分力度大大提升。
“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作为纪律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的重要内容”——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部署就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风肃纪的行动方向。中央纪委直接查处了一批中管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并督促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问题查处力度,对顶风违纪行为动辄则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重点不能泛化。在监督执纪中,各地各部门围绕五次全会确定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重点,从严查处、露头就打。2015年前10个月,全国共查处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车、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大办婚丧喜庆6类典型“四风”问题2万多起,比去年全年增加53.8%。
通报曝光,可以充分释放从严执纪纠“四风”的强烈信号,形成强大震慑,也有助于亮明作风纪律的“高压线”。2015年,中央纪委先后5次对23起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尤其是12月21日的这次通报中,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点名曝光,更是对心存侥幸者以当头棒喝。
与此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每逢节点设立“每周通报”专栏,截至2015年11月底,公开曝光了160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涉及2252人;《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四风”监督哨》栏目,发布典型案例剖析。同时,中央纪委定期汇总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月报数据,迄今已连续27个月对外发布。
在中央纪委的示范带动下,2015年以来,各省区市纪委先后92次对495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纪委(纪检组)及市、县纪委也在本级范围内通报曝光了典型问题,收到了通报一批、触动一片的警示震慑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报的这些案例中,有不少还对负有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要求,对顶风违纪者,不仅严查当事人,而且要对顶风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纪委进行问责。
2015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对“四风”问题“一案双查”,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党组织,加大问责力度,督促各级党组织将责任扛在肩上、将宗旨记在心头、将行动落到实处,促进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
以制度保障正风常态、长效
把作风建设打造成为党的建设的亮丽名片,必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是持之以恒改进作风的重要保障。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对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准则》提出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党员坚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吃苦在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条例》更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方面的要求,写入廉洁纪律、生活纪律等分则,转化为纪律条文,体现了作风建设抓常、抓长,永远在路上、不是一阵风。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为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划出了高标准,标明了“底线”“红线”,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同时,一些日渐完善的工作机制,也为2015年的正风肃纪助力。
2015年6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手机客户端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鼓励群众通过手机照片、视频和文字反映身边的“四风”问题。这是中央纪委借助信息技术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的有力举措,为监督执纪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开通以来,“一键通”共收到举报4.1万余件,单日收到举报件最高达2149件。
2015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创新举报方式,注重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不少省区市利用纪检监察网、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开通“随手拍”“一键通”等举报窗口,方便群众随时随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举报问题线索。依靠群众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监督效果立竿见影。
此外,中央纪委还积极通过调整统计项目、扩大统计范围、优化通报时间等方式,完善月报、通报等工作机制,以信息公开提高纠正“四风”工作透明度,传导正风肃纪压力,放大纪律审查震慑效果。
2015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发展信心调查结果(2015)。受访群众对反腐、厉行节俭等方面表现出较高信心,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打出100分,厉行节俭也以77.2的高分占据信心指数榜首。这无疑说明,2015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