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学习贯彻中央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年终综述
体会与启示
国内外评价
我们走过这一年
社论
学习贯彻中央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年终综述
体会与启示
国内外评价
我们走过这一年
回首2015,深化改革是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厚重底色。
一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继续乘势而上,“两责任”进一步压实,“两为主”逐步做实,“两个全覆盖”扎实推进……一项项沉甸甸的改革成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态势良好:以上率下 层层推进
纪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对纪检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提出要求:“加强制度创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此前、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纪检体制改革作出重要论述,明确指示“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认真研究纪检体制重点改革事项,提出具体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三个提名办法”时指出,反腐败斗争要不断深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那些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动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王岐山同志对2015年纪检体制改革任务作出专项部署,强调“认准一条就改一条,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此外,王岐山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有关座谈会,研究、部署纪检体制改革有关工作,为深化改革谋划实践路径、提供具体指引。
党中央领导有力、要求具体,为纪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作为纪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织者、协调者、实践者,中央纪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改革要求,坚持以上率下、立行立改、狠抓落实。
2015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等三个提名考察办法;3月底,中央纪委在中央办公厅等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新设7家派驻机构,迈出派驻全覆盖重要一步;11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
在改革过程中,纪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加强对纪检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保证各项改革措施有序推进;中央纪委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推进动员会、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明确改革要求,统一改革思想,深化改革认识。
上率下行。2015年,各省区市党委、纪委积极落实中央及中央纪委的部署要求,推动纪检体制改革层层展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制定了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考察办法,31个省区市和120个中央单位的党委(党组)制定了落实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纪检体制改革呈现出自上而下、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的良好态势。
效果显现:解决问题 增添动力
纪检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破除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体制障碍,解决制约纪检工作成效的深层次问题。
“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出台三个提名考察办法,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中的这项改革具体化、制度化,是2015年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重要”二字,绝非凭空而来。改革前,纪委的双重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基本处在“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状态,使得地方纪委开展工作受到的牵制较多,影响作用的发挥。三个提名考察办法比较有效地破除了这个障碍,强化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增强了纪委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管住选人用人,就管住了根本。”一些地方纪委书记、副书记认为,“改革,挺直了监督执纪问责的腰杆,可以让我们减少顾忌、板起脸来抓监督。”
出台《方案》,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同样是2015年一项重要的改革成果。
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地位重要、权力集中。通过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把监督执纪的触角延伸到所有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部门、单位,消除了党内监督空白。
专家认为,这是党内监督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完善,对于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落实全面从治党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重顶层设计,更重执行落实。2015年,在驰而不息的实践中,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经过各地各部门的试点,省区市纪委向中央纪委报告线索处置和纪律审查情况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改革逐步做实;督促省部级党委(党组)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开展责任追究,加大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力度,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越牵越牢……
解决问题,消除障碍,为纪检工作添动力、增活力,纪检体制改革的效果逐步显现。
特色鲜明:内涵发展 创新引领
“派驻机构的数量比原来还少了,怎么能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派驻全覆盖?”
答案在于,坚持内涵式发展,推进组织和制度创新。据中央纪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打破“铺摊子”“增位子”的惯性思维,立足内部挖潜、整合机构、盘活存量,通过撤并、划转、调整等方式,加大综合派驻力度,充实派驻机构力量,把有限的编制集中起来、攥成拳头,实现了精简高效,为顺利实现全覆盖创造了充分有利条件。
不仅是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纪检体制每一项改革都遵循“组织和制度创新”这一改革原则和精神。如有专家指出,三个提名考察办法抓住提名和考察这两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务实的、科学的制度创新,既体现了落实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的改革要求,又丰富和发展了党管干部原则,是一项切口小、力度大、关联性和带动性强的改革举措。
“创新”,位列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也是纪检体制改革的关键词。而且,紧跟中央最新精神,丰富纪检体制改革的内涵和指向,使创新成为有源活水,引领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2014年年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纪检体制改革紧紧跟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驻在部门落实到位”“巡视要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盘点2015年改革具体部署,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指向明确、措施有力。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时,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中央纪委把这一要求马上落实到具体的改革措施上,在《方案》中把“督促驻在部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明确作为派驻机构主要职责。
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到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实现重大理论创新。这些重要创新理念迅速体现在纪检体制改革要求中,体现在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深化“三转”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突出执纪特点,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惩与治、治标与治本有机统一。去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谈话函询20930件,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等党纪轻处分11万余人……
蹄疾步稳。一年来,纪检体制改革持续释放着强大动能,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