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6期

社论

制度生命在执行 贯彻落实须担当

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发挥巡视监督作用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王岐山在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

认真贯彻巡视条例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贯彻实施巡视条例 强化巡视利剑作用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深入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扎实履行统筹协调指导职能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大事记

重大意义篇

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

《巡视工作条例》有哪些主要修订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的十大创新

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创新成果

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的现实需要

从巡视实践创新到制度固化

亮点解读篇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亮点解读

旗帜鲜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写入《条例》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沿

明确监督对象与范围

注重善用成果

建立责任体系

规范方式权限

明确机构职责

规范工作程序

形成全国一盘棋

贯彻落实篇

各级党组织狠抓《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学习贯彻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用好党内监督利器 建设廉洁税务队伍

制度创新的结晶 党内监督的利器

贯彻落实巡视条例 充分发挥利剑作用

实践创新篇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干出来的制度”

聚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整改,取得巡视监督实效的关键

创新,推进全覆盖的有效路径

联动,形成全国巡视一盘棋

担当,强化管党治党责任

创新,推进全覆盖的有效路径

沈叶

首页
1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提出,“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这一修订,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必然要求监督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之前,对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只进行过试点性的巡视,尚未涉足中央部门,仍存在大量监督盲区。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按照全覆盖要求,中央巡视对象285个,省区市巡视对象8607个。如按以往方式开展巡视,本届任期内将无法完成巡视全覆盖的任务。

  全覆盖是决心,更是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创新组织机制,提升巡视组的战斗力

  2013年,中央巡视覆盖20个地区和单位;2014年,覆盖40个地区和单位;2015年,将开展3轮巡视,巡视对象预计超过80个。

  数字直观地告诉我们,中央巡视的任务量每年都在翻倍增长。高效履职的背后,是中央关于巡视组织方式的有效创新。

  “实现全覆盖必须充实力量,但不能一味地加人。关键是通过改革创新,整合资源,通过内部挖潜,盘活存量。”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巡视全覆盖要求提出后,王岐山同志就反复强调,一定要立足于内部挖潜。

  创新,从选好配强用活巡视干部开始。中央巡视从2013年第一轮巡视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组长库。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38人担任中央巡视组组长,其中12人曾担任过副组长。2014年,在未向中央要机构、编制和人员的情况下,中央巡视组由10个增加至13个,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审计署等抽调干部,有效解决了巡视干部配备不足的问题。

  立足工作实际,2015年中央巡视机构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实队伍。第一轮巡视,13个中央巡视组均配备1名组长、2名副组长。同时,抽调10位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监事会主席、30名审计人员以及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等单位同志加入,大大提高了中央巡视组的专业能力、工作效率和监督实效。在此基础上,第二轮巡视每组再增加1名副组长,形成“一正三副”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巡视组多管齐下、密集出击的能力。

  紧跟中央步伐,各省区市也在盘活监督力量、创新组织形式上狠下功夫,为实现全覆盖提供组织保障。湖北省委巡视机构从地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省直单位中,挑选120人建立巡视工作专业人才库;青海省委从省纪委、省审计厅、省国资委和厅级后备干部中,广泛抽调业务骨干参加巡视。

  “合理配备巡视组专业力量,根据人员特点进行分工,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协同运转、形成合力。”6月24日,在省区市巡视办主任座谈会上,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巡视办主任黎晓宏向与会人员讲授工作方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组织创新等进行了全方位总结。组织力形成战斗力,不断创新的组织方式,为巡视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创新工作方式,专项巡视成为新常态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首次提出“开展专项巡视”。对此,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讲到,“按照常规巡视的进度和做法,即便加快频率,也不可能完成全覆盖任务。一是要缩短巡视时间,二是要增加巡视批次,三是要确保巡视质量。正是基于这几点,我们开始探索专项巡视。”

  按照全会部署,2014年3月底到4月底,中央巡视组对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进行了专项巡视;7月底到8月底,对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3家单位进行了专项巡视;到2014年第三轮巡视时,13个巡视组全部采用了专项巡视方式。

  与常规巡视不同,专项巡视更加机动灵活。打法“灵准狠”,循着问题线索而去,精准发现,定点突破;节奏“短平快”,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媒体把专项巡视比作“聚焦的二次方”,在“四个着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了突出问题。

  从巡视单位的类型看,专项巡视的对象包括国家部委、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管高校和中管事业单位等。这正是在完成对省区市巡视全覆盖后,中央巡视要瞄准的范围。“今年将深入开展专项巡视,扩大巡视覆盖面”,2015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更加重视专项巡视这一创新,普遍开展专项巡视已成为巡视工作的新常态。

  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在中央的带动下,各省区市也将专项巡视作为助力推进全覆盖任务的“法宝”,盯着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开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首轮巡视,至少有14个省区市全部采用专项巡视。

  作为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重大创新举措,修订后的《条例》及时将专项巡视固化下来。按照这一要求,打好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组合拳”,保障巡视进度和保证巡视质量的有机统一,为全覆盖任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创新任务安排,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在羊年春节前的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随着巡视任务分工的公布,“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项巡视”揭开面纱。王岐山同志形象地将之称为“一托二”,即13个巡视组同类同步安排、分批集中汇报,每轮安排1个组巡视2个单位。

  “相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同类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发展经验相互共享,毛病也互相传染。中央巡视组实行‘一托二’,更有利于发现共性问题,破解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的难题。”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一托二”创新,中央巡视组“左右开弓”,巡视节奏明显加快,成效更加明显,2015年首轮巡视中,不仅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还形成了100余份巡视报告和专题报告等材料。

  中央巡视组的成功经验被各省区市巡视工作参考借鉴,“一托N”的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各地结合实际,在任务安排、工作部署上加快创新步伐,推出了各自的升级“版本”。

  山东省今年第一轮巡视采用“一托三”,每个巡视组在2个月时间内巡视3个县(市、区)。

  广东省则探索常规与专项结合巡视、相互关联部门捆绑巡视、地方与部门同步巡视、地级以上市与所属县区互动巡视等新型组织方式,打破了以往按地域、行业、单位性质进行分类巡视的做法,初步形成了常规巡视、专项巡视与系统巡察“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巡视监督新格局。

  锁定巡视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各省区市将之摆上重要日程,摸清底数、订好规划、排好工期,步步向前推进:重庆市提出,2016年要完成对市委确定的巡视对象的全覆盖;安徽省要求,在本届党委任期内对所有巡视对象巡视一遍;北京市把201个区县局级单位全部纳入市委巡视名单,今年将在区县和市管国有企业、金融企业两个领域实现巡视全覆盖;浙江省今年继续完成对4个市和77个县(市、区)的巡视,实现对市、县巡视全覆盖的目标……

  创新激发活力,极大地加快了巡视工作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7轮巡视,共巡视118个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视全覆盖,今年将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全覆盖。各省区市的巡视工作加力加码,绝大多数对地市一级的巡视进展都已过半。

  永不停息的创新脚步,更为开展《条例》修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新颁布的《条例》在“总则”中,将“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作为中央和省区市党委以及巡视机构总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全覆盖要求,《条例》在第三章对巡视对象和范围作了重新界定,对省一级巡视对象和范围也作了相应规范,并赋予专项巡视重要地位。这些修订,从党内法规的高度,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定进一步具体化、制度化,填补了监督盲区,织密了巡视之网,对于全面、充分发挥巡视的震慑效应,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