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6期

社论

制度生命在执行 贯彻落实须担当

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发挥巡视监督作用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王岐山在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

认真贯彻巡视条例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贯彻实施巡视条例 强化巡视利剑作用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深入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扎实履行统筹协调指导职能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大事记

重大意义篇

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

《巡视工作条例》有哪些主要修订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的十大创新

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创新成果

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的现实需要

从巡视实践创新到制度固化

亮点解读篇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亮点解读

旗帜鲜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写入《条例》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沿

明确监督对象与范围

注重善用成果

建立责任体系

规范方式权限

明确机构职责

规范工作程序

形成全国一盘棋

贯彻落实篇

各级党组织狠抓《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学习贯彻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用好党内监督利器 建设廉洁税务队伍

制度创新的结晶 党内监督的利器

贯彻落实巡视条例 充分发挥利剑作用

实践创新篇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干出来的制度”

聚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整改,取得巡视监督实效的关键

创新,推进全覆盖的有效路径

联动,形成全国巡视一盘棋

担当,强化管党治党责任

注重善用成果——

“件件有着落”成为硬约束

白广磊
首页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地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条例》更加注重成果运用、整改落实在整个巡视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环节要求,为做好巡视发现问题后的下半篇文章建立了刚性的制度约束。

  《条例》首先明确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要履行好成果运用的主体责任,体现在及时听取汇报、研究巡视成果运用、作出分类处置的决定等方面。按照分类处置原则,第二十八条对巡视移交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规定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线索和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移交有关纪律检查机关;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移交有关组织部门;其他问题移交相关单位。

  与原条例相比,《条例》对移交问题线索的界定上,删除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具体表述,更加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移交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上,将原条例规定的“移交组织人事部门处理”,改为“移交有关纪律检查机关”,进一步加大了对巡视中发现的作风问题的处理力度,更符合当前作风建设所面临形势和任务要求。此外,增加“其他问题移交相关单位”这一兜底条款后,有效拓展了成果运用的渠道。

  除发现的一般问题线索外,巡视成果还包括巡视组撰写的专题报告。《条例》第二十三条在表述上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强调要“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此推动解决普遍性、倾向性和其他重大问题,发挥巡视对管党治党和深化改革的积极作用。

  在问题和线索处置上,第二十九条提出,“有关纪律检查机关、组织部门收到巡视移交的问题或者线索后,应当及时研究提出谈话函询、初核、立案或者组织处理等意见”。相比原条例,要求更加具体,处理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委的五类问题线索处置方式,《条例》没有实行“暂存”和“了结”,体现了对巡视发现问题线索的从严把握、优先研判和“件件有着落、抓早抓小等要求。《条例》还提出了3个月反馈办理情况的具体时限要求,进一步压缩了自由裁量空间。

  《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了被巡视党组织落实整改工作的主体责任。在具体工作中,被巡视党组织要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推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为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履行整改落实责任,《条例》还将巡视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双反馈”“双报告”等制度固化下来。中央第七巡视组成员王凡表示,“通过双反馈、双报告,不仅把解决问题的担子交给了被巡视党组织,还压实了党委(党组)一把手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能够有效推动巡视整改”。

  整改实不实,“回头看”是监督检查的有效办法。《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会同巡视组采取适当方式,了解和督促被巡视地区(单位)整改落实工作并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不难发现,该条目专门增加“督促”二字,赋予巡视机构新的职责。而“适当方式”的表述,意味着既可以通过专项巡视,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方法,增强了落实督办职责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巡视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从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公开情况看,这种做法既是做好党务公开的要求,更有利于发挥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