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6期

社论

制度生命在执行 贯彻落实须担当

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发挥巡视监督作用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王岐山在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

认真贯彻巡视条例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贯彻实施巡视条例 强化巡视利剑作用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深入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扎实履行统筹协调指导职能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大事记

重大意义篇

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

《巡视工作条例》有哪些主要修订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的十大创新

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创新成果

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的现实需要

从巡视实践创新到制度固化

亮点解读篇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亮点解读

旗帜鲜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写入《条例》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沿

明确监督对象与范围

注重善用成果

建立责任体系

规范方式权限

明确机构职责

规范工作程序

形成全国一盘棋

贯彻落实篇

各级党组织狠抓《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学习贯彻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用好党内监督利器 建设廉洁税务队伍

制度创新的结晶 党内监督的利器

贯彻落实巡视条例 充分发挥利剑作用

实践创新篇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干出来的制度”

聚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整改,取得巡视监督实效的关键

创新,推进全覆盖的有效路径

联动,形成全国巡视一盘棋

担当,强化管党治党责任

整改,取得巡视监督实效的关键

张国栋

首页
1

  “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党中央对巡视成果运用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巡视成果运用和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巡视所发现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巡视作用将难以有效发挥,巡视的权威性、威慑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在这方面,我们曾有过较深的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深化、制度完善,形成了有效做法和成熟机制,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被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所吸纳,上升为制度。

  分类处置 做到件件有着落

  “加强成果运用,细化分类处置措施,确保整改落实。”为确保巡视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王岐山同志明确要求,必须抓好分类处置。

  这是巡视成果运用的关键一环。每轮巡视结束后,中央巡视组会及时梳理发现的问题,报告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中央作出的成果运用决定,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问题线索进行分类处理——涉及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问题线索和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移交中央纪委,执行民主集中制及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组织部,其他问题则视情况移交相关部门。

  中央纪委对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组织精干力量优先研办,及时给予立案审查、纪律处分处理,不设指标,上不封顶。快办快查的“绿色通道”下,巡视成果得到及时运用,转化为强有力的震慑。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上百名中管干部落马,其中一半以上与中央巡视有关,如苏荣、白恩培、万庆良、武长顺等。在中央巡视的示范带动下,省区市巡视工作也在成果运用方面加力加码。2014年,由省区市巡视组移交线索查办的厅局级和县处级干部数量,分别是2013年的5.3倍和9.1倍,创下了历史新高。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就是治本,必须坚持抓早抓小、治于初萌。对于中央巡视组移交的被巡视地区、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中央纪委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及时扯袖子咬耳朵,把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对于巡视发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央巡视组督促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担起主体责任,严肃处理、公开曝光。今年第二轮巡视中,中央第八巡视组就督促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严肃处理了1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其中太原铁路局局长杨绍清、党委书记张义平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现任职务。

  针对巡视移交的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组织部门采取了督查、清理、纠正、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举措。截至今年8月份,中央组织部对巡视移交的选人用人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已处理纠正和追究问责1100多人。在全国范围内清理副处级以上“裸官”3209人,调整岗位986人。此外,中央组织部还对超职数、超编制配备干部及领导干部在企业、社会团体兼职取酬等问题进行了清理规范,使党政机关进一步“瘦身”、“健体”。

  强化整改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巡视的震慑效果强不强,关键看整改。王岐山同志指出,巡视是给党的肌体作“体检”,要唱好“三部曲”:一是发现问题,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推动问题解决。整改环节是第三步,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中央加强顶层设计,既通过巡视反馈为被巡视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又注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压实被巡视对象的整改责任,促使其边巡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把整改贯彻巡视工作全过程。

  从2013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开始,各中央巡视组在向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反馈之前,都会先向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反馈巡视情况。在两年多的巡视实践中,为压实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党组)的整改落实责任,巡视工作建立了一套包括双反馈、双责任、双报告、双公开等在内的工作机制。

  中央第七巡视组成员王凡表示,通过这些工作机制,不仅把解决问题的担子交给了被巡视党组织,还压实了党委(党组)一把手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能够有效推动巡视整改。

  无论是加大纪律审查力度,还是完善制度,或者开展专项整治,在被巡视地区、单位公布的整改报告中,整改措施与反馈问题一一“对账”,确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整改不到位怎么办?除了督促“再整改”,对已巡视过的地方或部门杀个回马枪,中央还明确提出要严肃追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一次巡视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整改,要找省委书记说事。”从公开整改报告到“回头看”、严问责,都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巡视整改不到位休想过关,巡视不是“雨过地皮湿”,谁都不要企图打折扣、“和稀泥”。

  助推改革 完善体制机制制度

  巡视是给党的肌体作“体检”,既要见“症状”,也要挖“病根”。中央要求,对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抽象和归纳,解剖麻雀、举一反三,把普遍性问题找出来、把教训总结出来,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报送相关部门和领导,为推进改革提供“活”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中央巡视组已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交了落实“两个责任”、治理“裸官”、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等专题报告44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斩断伸向涉农资金的“黑手”,关紧看管涉农资金的“铁闸”。根据中央巡视组反映的情况,从今年3月初开始,一场由财政部、发改委、农业部牵头,会同其他有关涉农部门一起开展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向涉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问题,打出了一记“重拳”。4月14日,全国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坚决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加快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国有企业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中央巡视组在对中央企业的巡视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把问题分析透彻,进行综合判断,找出共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央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有关部门和被巡视央企正抓紧整改,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从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到敦促被巡视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巡视成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助推器。

  梳理公开的巡视整改情况我们会发现,被巡视地区、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在逐项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把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举一反三,找出病灶,将巡视成果转化为具体制度、用制度固化整改成效,正成为被巡视对象的共识。一件件针对问题而出台的文件,堵住制度漏洞,扎紧了制度篱笆,一些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因此得到比较有效的解决:“一家两制”背后的利益输送暗道正在被切断,环评领域的突出问题正在得到治理,高校自主招生腐败的漏洞正在被弥补,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问题正在被规范……以有力震慑形成的“不敢”为基础,着眼“不能”的制度真正“立”起来,威力逐步显现。

  王岐山同志深刻指出,“巡视监督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成果运用。”充分吸收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成果运用、整改落实方面的创新做法,新修订的《条例》从巡视报告、情况反馈、压实责任、督促整改等多个方面,对巡视成果运用各个环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藉《条例》出台,巡视工作中的巡视成果运用,必将在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更为充分地发挥关键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