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本期邀请专家学者从历史回顾、国际视野、实现路径等角度来谈学习体会。
【历史回顾】党如何确定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
能够准确认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一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是因为党能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才能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带领中国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确立“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中心任务,到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再到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中心任务,最后到确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中心任务,党都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时调整中心任务,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八大就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党的中心任务,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正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认清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根本依据,也是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的基本遵循。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并以此作为一切工作和任务的出发前提,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确立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立足于“两个大局”所提出的重要战略谋划,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史为磊)
【国际视野】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提出中心任务
从世界政党的角度来看,像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样,由执政党的党代表大会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作出如此精准设计,对发展蓝图进行如此清晰描述,向世界明确宣布实现这一中心任务的战略步骤、时间表和路线图,可以说在世界政党中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世界政党政治潮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仅具有政党的一般形态和基本要素,而且在世界政党中具有独特的品质,是一个纲领性、使命型政党。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创造性地将地位、性质、责任、功能融于一体,贯穿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将主动承担民族使命与履行政治责任作为组织发展和实践奋斗的根本源泉。其次,将核心的价值诉求和行动理念,贯彻于政党建设与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以高度的价值认同、情感共识致力于切实反映民意、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与科学的履职本领,以实事求是的动态政治部署、解决真问题的实践导向,把全体党员与人民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共同体力量,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初心使命一以贯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完成一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之后,对下一个阶段战略任务作出相应的安排、充实和调整,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现实中紧迫的重大的问题。这一点和西方多党制下政党的短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300年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一般形态是,政党以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政党之间激烈竞争、政党代表各自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利益。恰恰是这种宪政体制,造成西方国家政党的短视。选举型政党首先是崇尚“实用主义”的施政取向,缺乏统一的、崇高的、连贯性的政治目标,政党治理国家总是围绕着资本逻辑、权力博弈和利益分割进行,难以做出长久规划。同时,选票成为唯一支配性因素,必然会使民意的短期诉求压倒政党的政治主张,并出现政党贿选舞弊、与特定势力勾连的现象。最后,政党极化导致否决政治,造成公共政策缺乏连续性。(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周淑真)
【实现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并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得我们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前进路径更加明朗。
现代化肇始于西方,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属于中国的现代化,但一次次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就有了“主心骨”,对现代化的探索也逐步走上正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包括“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949年2月,他在与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又指出,未来的国家“要建设崭新的、现代化的、强大的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具体实践。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起点,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将近70年的奋斗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同年12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又用“小康之家”来比喻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从此,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成为我们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导、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又及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带领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揭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总结“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唐洲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