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11期

  社论

  以有力监督保障统筹抓好防疫情和促发展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

  坚定不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怎样更好地遵循经济规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在重温初心使命中汲取理想信仰力量

  记录·金色名片   

  人民的勤务员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

  感悟·监督向前   

  反腐路上的变与不变

  故事·执纪为民   

  全力守护就业“饭碗”

  风采·纪律部队   

  用实干和担当履行使命

  小新说纪

  疫情防控中这些纪法红线不能碰!

  特别关注  确保党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有效落地

  找准切入点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精准监督疏通物流梗阻

  让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肌体”

  税费“减法”换来市场活力“加法”

  监督“惠企忙”  助力“加速跑”

  把监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吉林:保护黑土地  守好大粮仓

  以强化黑土地保护监督的生动实践彰显纪检监察机关政治功能

  监督助力黑土地保卫战

  为“大熊猫”的“保姆”撑腰

  还田复种“寸土不让” 

  查处“空壳社”撬动专项资金监管

  把政治监督“重音”落在精准有效上

  廉洁文化

  从“心”开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夯实一体推进“三不”的基础性工程

  让清风正气充盈津沽大地——天津市持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

  正风反腐在身边

  打破“水暴利”

  “精品案件”的背后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开展审理谈话的相关规定

  如何按照监察法实施条例处理检察机关退回补充调查的案件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明德风苑

  彭凯平   幸福人生闪耀着利他精神的光辉

  评论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让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肌体” 

——银保监系统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本刊记者  王诗雨

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坚持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推动协助银保监会党委有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督促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了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制造业发展等多项制度规定,为金融支持和服务重点领域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督促地区银保监局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助力中小微企业抗疫纾困,厚植实体经济根基

  “书剑,那家热力公司续贷情况如何了?”4月,因疫情居家办公期间,漯河银保监分局纪委办主任刘巧霞和普惠金融科科长周书剑间的电话沟通就没断过。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这家热力公司的续贷情况,是两人共同放心不下的一件事,“漯河本轮疫情发生前,我们在‘行长进万企’活动中去该公司调研过,知道他们有一笔400万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即将到期。”

  “行长进万企”是河南银保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银行业机构入企走访调研活动。河南银保监局纪委以此为切入点,要求系统各级纪委在活动中会同监管人员深入分包联络企业查实情、促落实,让更多金融信贷政策惠及中小微企业。作为漯河分局的包联企业之一,该热力公司是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内唯一热力供应企业。“其贷款的正常续作,直接关系到70多家食品企业的闭环生产。”周书剑告诉记者。

  “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保障工作,支持涉疫涉民生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在漯河分局纪委的督促推动和普惠金融科的积极协调下,中原银行漯河分行成立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疫情期间贷款业务的正常受理,在线上及时对该笔贷款进行了续作。

  同样在漯河,市区内一家从事建筑劳务的小微企业负责人王全民也遇到了火烧眉毛的难题,“受疫情影响我们的施工进度一下子被拖慢,工程款又得按工程进度结算,没法按期到账,可200多位农民工300多万的工资又拖延不得!” 

  得知此事后,漯河分局纪委第一时间跟进了解、推动解决,“要有应急预案,急市场主体之所急”“特殊时期金融服务不能断档”……“快”字当头,中国农业银行漯河分行立刻开辟“绿色通道”,郾城支行短时间内审批通过300万元低息贷款。“考虑当时全市抵押登记中心都暂停营业的情况,我们特事特办,先行发放贷款,让该公司在疫情平稳后再行办理抵押。”中国农业银行漯河分行行长牛贯坤说。

  助力专精特新爬坡过坎,增强实体经济“含新量”

  “我们有钱付货款了!”3月,浙江宁波某汽车零部件公司负责人一改前些日子的焦虑,拿到5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的他欣喜不已。 

  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但受多重因素影响资金周转的压力一时间超过负荷,“我们有技术但缺少抵押物,想要贷款其实不容易。所以没想到问题能解决得如此迅速!”

  原来,2月末,也正是这家公司资金压力渐增之时,宁波银保监局专门印发了《关于宁波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优化金融服务供给等15条工作举措。局纪委第一时间跟进监督,对政策实施执行效果进行调研,了解到不少“专精特新”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

  “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多但体量小,遇到共性问题后必须尽快解决,让他们能‘轻装快跑’。”宁波银保监局纪委一方面通过“重点事项监督监管双推进”机制,协助局党委督促业务处室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既提供资金接续和还款宽限服务,又提供资源倾斜和应急融资服务;另一方面,借助“纪委书记动态联动沟通”机制,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相关银行保险机构,督促相关主办行(司)跟进服务。

  就汽车零部件公司融资难题,宁波银保监局纪委专门与其相关主办行中信银行宁波分行纪委加强联动沟通,推动分行积极利用自身“科创e贷”产品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雪中送炭”。线上发起贷款申请、自动审批额度、在线签署电子合同、线上自助提款……在网银端操作不到10分钟,贷款就“秒到账”,及时解了企业的“近渴”。

  江苏省一家集装袋生产企业一边抓好疫情防控,一边紧张生产订单产品。

  助力传统产业绿色蝶变,提升实体经济“含绿量”

  “环保绩效评级调整为A级,环保水平达到当前国内最高标准要求!”1月,河北津西钢铁集团成为唐山市首批环保创A民营钢铁企业的好消息传来,集团负责人难掩激动之情的同时,也深感一路走来的不易。

  提到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人们总会联想到“高耗能”“高污染”,这也一度是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唐山的产业标签。破除资源依赖、实现绿色转型,唐山的“绿色转身”之路,绿色金融的支持始终相随相伴。

  “去年,从河北银保监局纪委到我们各地分局纪委,都牵头组织了实地督导调研,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了解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情况。”据唐山银保监分局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在调研中他们“零距离”了解、对接企业转型发展的金融需求,发现津西钢铁集团正经历着转型中的阵痛。

  该集团本计划通过减量置换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但由于装备升级改造占用资金较多,加上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下收入、利润水平有所下滑,导致资金压力增大。“钢铁企业不加快转型升级就难有出路,但生产绿色建材、引进先进设备、开发环保项目,少不了资金投入。”该集团负责人说。

  “要推动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唐山分局纪委持续跟进督导,建立问题台账并督促整改,推动绿色金融工作落地见效。目前,辖内银行机构积极为津西钢铁集团办理绿色贷款,用于支持其生产钢板桩及H型钢、采购节能设备、开发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等。各方共同努力下,该集团率先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产能置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