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新时代 新指南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记录·金色名片
感悟·监督向前
故事·执纪为民
风采·纪律部队
小新说纪
特别关注 确保党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有效落地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廉洁文化
从“心”开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夯实一体推进“三不”的基础性工程
正风反腐在身边
实证纪法
广角
明德风苑
评论
社论
新时代 新指南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记录·金色名片
感悟·监督向前
故事·执纪为民
风采·纪律部队
小新说纪
特别关注 确保党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有效落地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廉洁文化
从“心”开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夯实一体推进“三不”的基础性工程
正风反腐在身边
实证纪法
广角
明德风苑
评论
新时代怎样更好地遵循经济规律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
本刊记者 陈杨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是风险挑战大,越要坚持按规律办事。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这“四个必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总结,也是指引我们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科学指南。该如何认识和理解经济规律,怎样运用“四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
记者:尊重规律、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按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经济发展有自身的特定规律,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实现经济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赵长茂:经济发展作为人的活动,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的。如恩格斯所说:“在表面上都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就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而是可以通过自觉认识和把握规律,创造相应条件,如同利用自然规律一般利用经济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推动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客观经济规律是可以利用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性持续探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的过程中,对经济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科学把握,在实践中努力把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现代市场经济优势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但必须始终牢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一方面驾驭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科学谋划;另一方面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群众需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至上”作为各项政策的价值取向,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经济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
记者: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包含大量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规律性认识。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规律的系列重要论述?
赵长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他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为了深化理解,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问题。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发展。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个过程形成生产力,结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系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深刻理解经济发展不仅受经济规律支配,而且受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支配,经济发展过程是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综合作用的过程。
因此,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既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不但要速度、质量、效益统一,而且要科学性、可持续性、包容性兼具。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包容性发展体现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融合,以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更多带动就业,更多增加劳动者收入,更有效地改善民生,更加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社会文明进步。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更加“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遵循三个规律、协调推进发展的重要论述,打开了系统性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作用的思路,创新了“按规律办事”的思维,为更好遵循经济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把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在谋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时,总书记指出,一体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在谈到实现共同富裕时,他强调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图为四川南充柑橘现代种业园里,“流动汽车银行”开进了工地,宣传金融知识。
记者: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积累了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也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的“四个必须”,请您谈谈应该怎样全面准确理解。
赵长茂: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之所以能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掘在新的重大挑战中蕴含的规律,从而力戒主观主义,有的放矢。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过险滩、闯难关,关键就在党的领导,有了党的领导,我们方能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二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从“量大”到“质优”跃升的根本路径,“质优”不仅体现为“产出优”,更体现为“基础结构优”。从粗放走向“双优”,把经济发展质的稳定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起来,必将大大增强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安全性。三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发展“总基调”,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必须戒骄戒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也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把攻坚战打成消耗战。四是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以系统观念统筹各方,加强政策协调,合力推进,防止顾此失彼。
2022年3月,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已成为我国为世界贡献的三代核电优选方案。
记者: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您看来,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经济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赵长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将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相联系,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契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进一步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高质量发展被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直接相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成为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逻辑起点。在新时代,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作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到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并将其高度概括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其基本指向就在于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意味着不仅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而且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不仅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而且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都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必经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铺摊子”“上项目”的传统发展模式,党中央强调聚焦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把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客观规律的遵从。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使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