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11期

  社论

  以有力监督保障统筹抓好防疫情和促发展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

  坚定不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怎样更好地遵循经济规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在重温初心使命中汲取理想信仰力量

  记录·金色名片   

  人民的勤务员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

  感悟·监督向前   

  反腐路上的变与不变

  故事·执纪为民   

  全力守护就业“饭碗”

  风采·纪律部队   

  用实干和担当履行使命

  小新说纪

  疫情防控中这些纪法红线不能碰!

  特别关注  确保党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有效落地

  找准切入点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精准监督疏通物流梗阻

  让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肌体”

  税费“减法”换来市场活力“加法”

  监督“惠企忙”  助力“加速跑”

  把监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吉林:保护黑土地  守好大粮仓

  以强化黑土地保护监督的生动实践彰显纪检监察机关政治功能

  监督助力黑土地保卫战

  为“大熊猫”的“保姆”撑腰

  还田复种“寸土不让” 

  查处“空壳社”撬动专项资金监管

  把政治监督“重音”落在精准有效上

  廉洁文化

  从“心”开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夯实一体推进“三不”的基础性工程

  让清风正气充盈津沽大地——天津市持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

  正风反腐在身边

  打破“水暴利”

  “精品案件”的背后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开展审理谈话的相关规定

  如何按照监察法实施条例处理检察机关退回补充调查的案件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明德风苑

  彭凯平   幸福人生闪耀着利他精神的光辉

  评论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在重温初心使命中汲取理想信仰力量 

本刊记者  李晓阳

1

  总有一种历史的铿锵足音,久久回响在我们的心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陕西,足迹遍布延安、铜川、西安、商洛、安康、榆林等地,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提供了信仰的力量。

  向史而新,鉴往知来。得益于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和延安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延安精神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力量有着深沉的思考。2015年2月14日,总书记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时感慨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他说,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岁月如烟,信念如一。革命旧址党支部书记侯振龙介绍,如今的杨家岭,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地标,还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触摸历史痕迹,探寻红色故事,解读其中蕴含的“精神密码”。

  信仰立党,思想建党。回望过去,无数知识青年、海外爱国华侨青年冲过敌人的封锁线,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不远万里,“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支撑他们的就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返本才能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打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追寻信仰的力量,离不开梁家河这个“有大学问的地方”。2015年2月13日下午3时多,总书记到陕西考察的第一站,就回到了梁家河这个第二故乡。当时正值春节前夕,总书记带着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还有春联、年画,给乡亲们拜年。他踏进曾经住过的刘金莲家的窑洞,问她日子过得怎么样。总书记来到窑后掌,揭开箅子上的笼布,看她吃的啥;听说她老伴不在了,关切地询问她:那谁帮你搂柴?谁帮你掏厕所?

  这幅在陕北窑洞里定格的历史画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最本真的精神底色和一个人民领袖的爱民情怀。时光倒流回1969年1月,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从最开始的北京知青到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再到大队支书;从最开始拿没有妇女高的工分到拿到壮劳力的工分再到熟练掌握农活技巧。正是梁家河培养了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促使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定了他的初心和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正如他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这就是他的初心,这就是他的使命,是梁家河塑造了他,成就了他。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人民做实事”,一代代共产党人信仰的深厚根基,永远是人民。信仰人民,就要保持敬畏之心。革命年代,我们依靠着铁的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严厉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而把自己和国民党、封建军阀区分开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能否守住初心、实现执政使命的高度,深刻认识不正之风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指出“四风”问题“根上是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字字铿锵、直击问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自觉。

  也正因为如此,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陕西足迹里,始终镌刻着对优良党风政风的殷殷期许——在梁家河村,刘金莲送他两双布鞋、几副鞋垫,总书记坚持留了钱,老支书梁玉明留他吃饭,总书记也坚持交上30元饭钱;在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热情的村民们想让总书记带点自己家的茶叶,总书记笑了笑说,那可不行,我们有规定;在榆林市绥德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他深情回顾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给共产党人定下的六条规定,“现在看来,‘不做寿’可以做到;‘少敬酒’,可以做到,咱们现在少饮酒了;‘不以人名作地名’,这点也能做到”;在绥德地委旧址,他将墙上挂的“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念出了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总书记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作风典范,也让亿万群众的心与党中央紧紧贴在一起。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下,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信仰光芒历久弥新,极大地激荡起陕西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敬业热情,并转化为对本职工作的进取担当,三秦大地风清气正的氛围不断浓厚。陕西省用好延安、照金、马栏等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砥砺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精气神,引导大家围绕新时代追赶超越扎实工作,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效果上。一刻不停歇、丝毫不松劲地正风肃纪反腐,坚决肃清赵正永流毒和恶劣影响,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有力保障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美好画卷正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现在的梁家河,家家户户有了致富路子,土窑洞变成了新楼房,人人过上幸福的日子;依山傍水的金米村,从“无金又无米”到“多米又多金”,小木耳已成大产业;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蒋家坪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黄土高原上的小村高西沟,从荒山秃岭到“塞上江南”,农林牧全面发展,生态游产业富民。

  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成就伟业。陕西省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说,三秦儿女将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贯通历史与现实,奋进当下与未来,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