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俄宝图村第一书记 阿朝阳
减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干实事了
开会的次数少了,研究的内容更务实了;要材料的少了,报表更精准了;上级检查考核的次数少了,干部进村入户的时间多了……作为基层的一名扶贫干部,我深切感受到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来,给基层干部松减负绑带来的实效,让大家有了更多的精力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上。
2015年10月,我被西宁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大通县宝库乡俄宝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具体扶贫工作。俄宝图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其原址位于县境西北角大坂山脚下,总人口1072人,原有贫困人口243人,后于2017年完成异地搬迁实现脱贫销号。易地搬迁对俄宝图村来说,是一项繁杂的扶贫任务。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那两年我每天都忙碌于到各家各户了解情况、统计数据。与此同时,还要忙于应付各类考核和填报资料,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报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台账、应付不完的检查考核”,这是以前基层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往往是这个上级部门刚走、另一个检查组又到,考核内容繁杂且存在重复和交叉,有的工作甚至刚布置就要考核。
去年以来,大通县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下大力气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事项过多等问题开刀亮剑,让我们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入户调查,了解贫困群众实际困难,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俄宝图村村民白海忠,父亲两年前去世,母亲和一个孩子又先后患病,家庭生活困难。前两年村里给他申请了低保,解决了最低的生活保障。后来,村干部在入户走访时发现,白海忠本人又因脑溢血住进医院,5万多元的高额医疗费用无处解决。于是,县乡村各级干部迅速采取救助措施,通过大病救助、低保、组织捐款等举措,为白海忠解决了医疗费用。康复后,他逢人便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党的好干部,给我解决了大困难。”
干部松绑了,负担轻了,便有了更多精力帮助群众拓宽致富路径。前两年,为了让村民们能够发家致富,政府每年都组织开办烹饪、电焊机、挖掘机、高空作业等多个培训班。但以前这种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时间也短,也没有针对性,参加培训的群众往往学不到实际的技术。现在,无论是县乡干部还是村干部,在组织这种培训时都更加务实高效,结合群众的实际所需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具体学习实践。如此,让大多数的群众能掌握一门生产技能,避免了走形式、走过场。
就拿村里的贫困户李成才来说,他母亲常年瘫痪卧床,日子较为艰难,对生活甚至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后来参加了乡政府组织的挖掘机技术培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术,到玉树州某工地打工,每月净挣4000多元,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如今,通过基层减负,俄宝图村干部与群众心贴心交流增多,干群关系也更加和谐。许多村民都感慨地说“村干部来家里跑的次数多了,帮着我们解决急事难事,真是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