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党委书记 李有全
莫既当受害者又当加害者
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我们吃过不少苦,文山会海等时常困扰我们。同时,基层干部有时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造者,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人民群众非常痛恨的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有一次,我路过镇里的群众办事大厅,看到许多办事群众围在窗口前。一名群众办理业务缺少证明,干部缺乏耐心没把问题讲清楚,群众多问了几次,双方便争吵起来……虽然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能理解,基层干部身在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很多前来办事的群众都是路远心急,我们的干部如果对他们的诉求处理不好,甚至有时候嗓门大一点、语气硬一点,就可能造成矛盾。这是基层工作难做的一个客观实际,但也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注意言行,甚至想着三言两语地打发群众,就会给群众留下很不好的观感,滋生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实如果我们干部能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可能多说几句话,多做一点解释说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的还是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仅群众深恶痛绝,也给我们自身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有的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了,感觉没有什么奔头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想法,干工作“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一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就找理由推脱。在乡镇,一些项目建设需要协调征用土地,这样的工作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一不注意还容易引起各种矛盾。遇上这样的任务,有的干部是能推则推、能躲就躲。乡镇上事情繁多庞杂,一般就四五十个在编干部,很多人都要“身兼数职”,任务一多就人手不够。如果还有几个干部出工不出力,在繁重的任务下就更容易出现推诿扯皮、以形式主义应付工作等,反过来又加剧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乡镇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神经末梢”,同样感受到了压力。过去,我们经常“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上级要材料要得多要得急,有时一个电话就够我们忙活好半天,各类检查考核也让我们疲于应付,现在上级在减少文件、会议、表格台账等方面给我们基层干部越来越多地减负松绑,我们也要想办法往更深层去破解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莫既当受害者,又成为制造者、加害者,更多为群众办好事、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