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灯火璀璨。大年初四,河南巩义的大街小巷上,各类彩灯交相辉映。一片光影交错的景致中,“杜甫故里文化园”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文化园门楼处,一道道彩灯勾勒出建筑轮廓;景区主干道上,两排灯笼矩阵整齐排列,红色的光晕交叠,渲染出喜庆的节日氛围;各个景点上,随处都有灯光点缀的诗词挂饰;就连景区背靠的笔架山,也被五彩斑斓的激光缠绕。多年没来过的游客张先生,满是惊喜与感慨:“上次来时还觉得氛围感不够,没想到现在这么亮堂!”
作为景区运营方,巩义市文旅发展集团总经理刘晓鹏更是深有感触:“和以前相比,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亮’。我们对景区进行了灯光改造,同时升级了演艺设施。灯一亮起来,年味儿就有了,人气也立马汇聚起来。”游客量的变化,印证着刘经理的话。“去年,我们景区接待游客量就已同比增长了24%,今年春节至少再多增10%。”
“亮”起来的不只是灯光,更有千万颗诗心。杜甫故里景区自2007年建立以来,主要围绕杜甫诞生窑和诗圣碑林发展观光游览,对杜甫人生轨迹的挖掘和诗歌内涵的呈现相对较少,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灯光升级不仅照亮了静默景物,更是对杜甫文化的唤醒。刘晓鹏说:“除本地游客,还有许多人怀着对杜甫的敬仰、对杜诗的热爱远道而来,必须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唤醒他们内心的诗性与共鸣,让他们真正了解杜甫、读懂杜诗,感悟背后的深沉情感与历史背景。”
在杜甫故里景区非遗体验区,游客近距离接触鲁班锁、河洛剪纸等非遗手工艺,感受浓浓的年味与文化底蕴。 王腾达/摄
沿着诗圣大道继续前行,各类文化演出场地人头攒动。泗河之畔,《杜甫归来》的情景剧正在上演,两岸的观众席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举着手机记录。青衫诗人立于船头,负手吟诵“白日放歌须纵酒——”,声音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小朋友们也齐声接诵“青春作伴好还乡”,生动再现了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喜悦之情;而秋兴八首广场上,《归乡·家国情》则深情回顾了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最终,他穿越时空,魂归故里,这一幕令人动容。谢幕之时,阵阵烟花炸裂开来,赤色焰火化作《新婚别》的泣血红绸,靛蓝光瀑演绎《垂老别》的苍苍白发,杜甫的诗篇跃然眼前。
“情景剧演出的火爆,靠的是既追‘泼天富贵’,更守‘诗圣本心’。”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阳介绍,灯光升级打造夜游的同时,表演内容同样严格把关。杨阳回忆起对情景剧《归乡》重新审阅的过程:“我们在情节安排和诗歌运用上进行了反复检查,着力挖掘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决不能出现为了迎合氛围而曲解诗歌的现象。”
有了优质内容,还需要有创意形式来呈现。“我们没花百万请团队,但用了百分百真心。”刘晓鹏介绍,起初尝试过引入第三方演出,可总是不贴合杜诗文化的深厚底蕴,难以打动人心。“我们都是从小背杜诗,对杜甫文化耳濡目染,后来就决定自己研究自己排。”如今,景区上演的皆是文旅发展集团自编自演的节目。演出团队不过20余人,平均年龄尚不足30岁,却个个身兼数职。从剧本编写到配音配乐,再到舞蹈编排,每一个环节,他们都注入了满腔热情。
自编自演所带来的,不仅是节目质量的显著提升,更是成本的有效控制,山体激光秀就是最好的例证。“聘请专业团队来编一场激光程序就要6000元,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实在难以负担这笔费用。”刘晓鹏介绍,“我们就自己上手学习编排,干到半夜是经常的事。没想到,经过不断尝试,我们也能调出‘星垂平野阔’的震撼效果!”
类似这样“土办法”解决大问题的例子,在杜甫故里景区还有很多。春节期间天气寒冷,游客长时间站立观看会影响体验感,团队在歌舞表演的背景音乐上大胆突破,把劳动号子和舞曲巧妙混搭。“现场效果特别好,连老头老太太都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晃动,年轻人更是热情高涨。”刘晓鹏笑道。
漫步于景区之中,各个小摊热火朝天,其中卖烤肉串的摊位前更是排起长龙,等待品尝美味。摊主乐呵呵地说:“自从景区在入口处给每位游客发放了餐饮优惠券,我这摊位就没消停过,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真是越干越有劲!”
繁荣景象的背后,同样面临难题。刘晓鹏介绍,在推进夜游项目升级的过程中,景区投入巨大,但营收不能仅依赖于门票。可若租金设置过高,不仅阻碍商户进驻,还影响游客体验。因此,有人提议能否将传统的旱涝保收租金模式转变为降低租金,采取保底收益与按照比例收取营业收入相结合的方式。建议刚一抛出,就引发质疑,担忧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如低价获取租赁权、围猎工作人员等,带来廉洁风险。
面对这一担忧,文旅发展集团主动联系了驻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刘粟。刘粟表示,驻集团纪检监察组在充分考量景区运营新矛盾后,全力支持大胆尝试,并做好全过程监督,为干事者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刘晓鹏感慨:“得益于租金模式的改变,现在商户签约和营业情况十分理想。多亏派驻组的监督保障,让我们能够放心干事。”
夜色渐深,烟花绚烂与诗句光影交织。在这个诗意新春,杜甫故里景区接待游客中,外地游客占比已超三成。他们如一颗颗文化种子,汇聚此地汲取杜诗精华,又将这份底蕴播撒四方,让诗意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