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重庆市城口县寒意不减,复兴街道友谊社区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分红大会现场却是“热气腾腾”,社区居民有序排队、登记、签字、摁手印,领取村集体经济分红,大家都喜笑颜开。
管好村集体“钱袋子”“家底子”,才能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城口县纪委监委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积极探索深化基层监督新路径,通过整合力量、改进方式、完善机制,推动监督下沉落地,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修齐镇各村共计清理补登集体资产1187万元,并公开公示集体资产清查结果。”这是村集体经济资产“模糊账”变“明白账”的一个缩影。县纪委监委紧盯县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算清理清查工作,推动县农业农村委、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围绕村级债权、合同、项目等6项内容清单,全覆盖摸清底数、查清问题,共梳理集体经济组织存续合同748份,筛查问题合同155份,目前正在逐一整改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成因复杂、关系交错、牵涉面广。县纪委监委坚持联合作战、贯通发力,横向上加强与巡察、审计、财政、农业农村委等部门联动,定期沟通会商;纵向上推动完善片区协作机制,统筹用好纪检监察室、派驻派出机构和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的人员力量,同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廉情驿站”等近距离监督优势,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如针对县委巡察发现某公司拖欠某乡5个专业合作社食用菌钱款问题,县纪委监委第一时间督促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推动36万余元钱款打进村民账户,有效维护群众利益。
运用信息技术赋能精准监督执纪,不断提升村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规范化水平。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农村产权流动交易一件事”平台优势,督促相关部门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全部进场交易,不断健全完善交易规则,同时将“三资”底册、合同信息、发包情况等录入系统进行“阳光晾晒”,实现常态化实时监督。“咸宜镇咸宜村某笔大额资金使用未通过集体决策……”前不久,县纪委监委汇总数据平台显示的预警信息,交所属乡镇逐一核实处理。2024年以来,全县补登集体资金资产6.6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92万元。(陈 超)